上訴人(原審被告):吉林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吉林省遼源市。
法定代表人:王建新,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史金花,吉林史金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利程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楊高北路XXX號XXX幢X部位三層XXX室。
法定代表人:程松彬,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龍飛,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悅,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吉林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源公司)因與被上訴人利程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程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2019)滬0115民初4746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10月9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利源公司上訴請求:1.撤銷原判,改判駁回利程租賃公司的原審全部訴請;2.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由利程租賃公司負擔。事實和理由:第一,原審認定雙方當事人間存在融資租賃關系,該認定錯誤。雙方未就租賃物簽訂過買賣合同,系爭《售后回租賃合同》記載該合同的唯一目的是資金融通,讓渡租賃物所有權是為確保合同履行的保障措施。而且《售后回租賃合同》中約定利源公司將本次融資對外公告是合同的生效條件,在利源公司的公告中明確記載,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為借款,所以雙方之間應為民間借貸關系。如果并非民間借貸,則《售后回租賃合同》的生效條件即未成就,利程公司的訴請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第二,原審判決租賃物所有權歸利程租賃公司享有,適用法律錯誤。雙方未簽訂買賣合同,不存在融資租賃,而且租賃物未交付,也未轉(zhuǎn)移所有權。第三,涉案標的物價值人民幣67,329,396.23元(以下幣種同),但合同協(xié)議價僅為5,000萬元,扣除保證金和服務費,實際融資金額僅為4,600萬元,按照原審判決,設備所有權歸利程租賃公司,利源公司尚需賠償利程租賃公司損失4,100萬元并支付違約金,違約代價逾億元,不是我國法律設立融資租賃的初衷。
被上訴人利程租賃公司辯稱,不同意利源公司的上訴請求。本案融資租賃是售后回租的形式,租賃物買賣條款在《售后回租賃合同》中有明確約定,法律并未規(guī)定必須就租賃物另行單獨簽訂買賣合同,而且利程租賃公司已經(jīng)實際支付了租賃物購買價款。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被上訴人利程租賃公司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解除利程租賃公司與利源公司簽訂的編號2017LCZL0006-ZL-02的《售后回租賃合同》;2.判令確認該《售后回租賃合同》項下租賃物歸利程租賃公司所有,利源公司應返還利程租賃公司上述租賃物;3.判令利源公司賠償利程租賃公司全部未付租金41,831,203.70元(已扣除保證金)和截至2019年6月12日的遲延付款違約金以及自2019年6月13日起至實際清償日止的遲延付款違約金(以應付未付租金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計算);4.判令利源公司賠償利程租賃公司律師費205,000元;5.判令利程租賃公司可就收回的租賃物與利源公司協(xié)議折價,或者將該租賃物拍賣、變賣,所得價款用于清償利源公司上述第三項和第四項付款義務,如所得價款不足清償上述債務,則不足部分由利源公司繼續(xù)清償;6.判令案件受理費、財產(chǎn)保全費由利源公司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7年,利程租賃公司與利源公司簽訂合同編號為2017LCZL0006-ZL-02的《售后回租賃合同》,約定:利程租賃公司根據(jù)利源公司的要求向利源公司購買本合同記載的租賃物,并回租給利源公司使用,利源公司向利程租賃公司承租、使用該租賃物并向利程租賃公司支付租金及服務費;利源公司簽署與履行本合同的唯一目的在于從利程租賃公司獲得資金通融服務,讓渡租賃物所有權是利源公司履行本合同的保障措施之一;利程租賃公司簽署及履行本合同的目的在于為利源公司提供資金通融服務,獲取相應收益(包括但不限于本合同約定的租金、利息、服務費等),取得租賃物所有權是利程租賃公司實現(xiàn)本合同項下權利的保障措施之一。無論本合同項下雙方當事人雙方是否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本合同目的不變;利源公司未按時、足額支付利程租賃公司任一期租金和/或本合同項下其他應付款項,利程租賃公司有權解除本合同,收回或處置租賃物,要求利源公司賠償利程租賃公司因違約事件造成的損失;向利源公司追回利程租賃公司就利源公司違約行為行使任何權利所發(fā)生的律師費用及其他合理之處;逾期未付清的,利源公司除應立即付清該等加速到期款外,還應就逾期支付加速到期款另行償付相應的違約金,違約金按每超過一天為延遲付款金額的萬分之八計算;租賃成本為5,000萬元;起租日為利程租賃公司根據(jù)本合同約定支付租賃物協(xié)議價款的當日(以利程租賃公司付款的憑證上載明的日期為準);租賃期間共36個月,自起租日起算;租金支付間隔為每季度一次、期末支付;租金支付期次共12期;第一期租金日為起租日后第3個月對應于起租日的當日,以后每3個月對應于起租日的當日為當期租金日,直至起租日后第36個月的對應于起租日的當日為止;每期租金詳見附件《租金支付表》;租金總額為54,610,277.83元,其中增值稅為260,959.12元,不含稅金額54,349,318.71元;保證金250萬元,支付方式為本合同項下利源公司需向利程租賃公司支付保證金,利程租賃公司需向利源公司支付租賃物協(xié)議價款,為減少付款路徑,方便付款操作,雙方同意上述保證金在利程租賃公司根據(jù)本合同向利源公司支付租賃物協(xié)議價款時直接抵扣;服務費150萬元,由利源公司在本合同簽署后5個工作日內(nèi)以電匯方式向利程租賃公司支付;利程租賃公司在本合同生效并在支付前提條件滿足后5個工作日內(nèi)將5,000萬元支付給利源公司,抵扣本合同項下利源公司應付的保證金250萬元,利程租賃公司實際向利源公司指定賬戶支付4,750萬元即完成利程租賃公司支付全部協(xié)議價款的義務,租賃物留購價款100元。
后利源公司向利程租賃公司出具《租賃物接收證明》,載明已完整地接收租賃合同項下的租賃物,該租賃物在利程租賃公司交付利源公司之時完整、完好、運轉(zhuǎn)正常,無任何質(zhì)量瑕疵。利程租賃公司擁有該租賃物獨立、完整的所有權,利源公司僅擁有使用權。
2017年9月12日,利源公司發(fā)布公告,其中第五項載明:根據(jù)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營需要,同意公司通過“售后回租賃”方式向利程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辦理融資業(yè)務,借款金額為1億元,期限為三年。
2017年9月15日,利程租賃公司向利源公司支付售后回租業(yè)務設備款4,750萬元,完成了《售后回租賃合同》項下的義務。
2017年9月18日,利程租賃公司向利源公司發(fā)送《起租通知書》,載明“起租日為2017年9月15日,租賃期間為2017年9月15日至2020年9月15日,租賃成本為5,000萬元,各期租金明細詳見后附附件,租金總額為54,610,277.79元,留購價款100元”。附件各期租金明細載明租金日2017年12月15日,租金金額為4,874,444.45元,租金日2018年3月15日,租金金額4,808,333.34元,租金日2018年6月15日,租金金額4,762,962.97元,租金日2018年9月15日,租金金額4,703,333.34元,租金日2018年12月15日,租金金額4,638,518.52元,租金日2019年3月15日,租金金額4,575,000元,租金日2019年6月15日,租金金額4,524,444.45元,租金日2019年9月15日,租金金額4,464,814.82元,租金日2019年12月15日,租金金額4,402,592.60元,租金日2020年3月15日,租金金額4,343,611.11元,租金日2020年6月15日,租金金額4,285,925.93元,租金日2020年9月15日,租金金額4,226,296.26元。
利源公司于2018年6月15日支付了第三期部分租金后,再未支付任何租金,故利程租賃公司提起原審訴訟。
一審法院另查明,利程租賃公司與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簽訂《聘請律師合同》,約定其因與利源公司融資租賃合同糾紛2案,聘請陳龍飛律師、吳征律師為利程租賃公司提供法律服務,律師費合計48.5萬元(即每案24.25萬元),本合同簽訂后5日內(nèi),支付律師費11萬元;案件立案后5日內(nèi),利程租賃公司支付律師費15萬元;保全完成后5日內(nèi),支付律師費15萬元,二審利程租賃公司提起上訴或收到對方上訴材料后5日內(nèi),利程租賃公司支付律師費7.5萬元。2019年4月23日,利程租賃公司向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支付律師費11萬元;2019年5月10日,支付律師費15萬元;2019年5月31日,支付律師費15萬元。
一審審理中,利程租賃公司主張涉案《售后回租賃合同》于相關訴訟材料送達日2019年6月12日解除。
一審法院認為,利程租賃公司與利源公司簽訂的《售后回租賃合同》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依法成立融資租賃法律關系,締約各方理應恪守。利程租賃公司依約履行了合同義務,但利源公司未按合同約定履行按時給付租金的義務,顯屬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利源公司辯稱因本案未簽訂買賣合同,故名為融資租賃,實為借貸,對此一審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結合標的物的性質(zhì)、價值、租金的構成以及當事人的合同權利和義務,對是否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作出認定。對名為融資租賃合同,但實際不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的,人民法院應按照其實際構成的法律關系處理”。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融資租賃法律關系中,租賃物是該法律關系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構成要件,也是融資租賃法律關系得以建立的前提要素。本案中利程租賃公司提供的《售后回租賃合同》明確了交易模式為“利程租賃公司根據(jù)利源公司的要求向利源公司購買本合同記載的租賃物,并回租給利源公司使用,利源公司向利程租賃公司承租、使用該租賃物并向利程租賃公司支付租金及服務費”、《租賃物接收證明》也確認了租賃物的真實存在及價值,利源公司對此亦未否認,故本案系融資租賃法律關系無疑。
關于解除合同的訴訟請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承租人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和數(shù)額支付租金,符合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經(jīng)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nèi)仍不支付,出租人有權解除融資租賃合同。根據(jù)合同約定和法律規(guī)定,利程租賃公司有權要求解除合同,要求利源公司返還租賃物、支付按全部未付租金數(shù)額計算的損失及相應的違約金。關于《售后回租賃合同》的解除日,利程租賃公司以起訴方式主張合同解除,并以相關訴訟材料送達日2019年6月12日作為合同解除日,于法不悖,予以確認。
關于損失賠償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損失賠償范圍為承租人全部未付租金及其他費用與收回租賃物價值的差額。經(jīng)核算,《售后回租賃合同》項下利源公司全部未付租金41,831,203.70元(已扣除保證金250萬元),截至2019年6月12日的違約金2,640,462.35元(按年利率24%計算)。關于2019年6月13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違約金,利程租賃公司主張計算基數(shù)為截至《售后回租賃合同》解除之日(即2019年6月12日)利源公司實際到期未付租金18,083,518.53元,并以年利率24%計算違約金,該違約金計算方式低于合同約定的每日萬分之八,于法不悖,予以支持。
關于律師費,利程租賃公司委托律師并實際支付律師費,且律師費金額未超過律師收費的有關標準,予以確認。
關于收回租賃物的處置及價值,雙方在合同中未作明確約定,利程租賃公司請求按其就涉案租賃物與利源公司協(xié)議折價或?qū)⒃撟赓U物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來確定,并明確租賃物價值超過全部債權部分歸利源公司所有,該主張對合同雙方均公平合理并具可操作性,予以支持。
綜上,一審法院判決:一、確認利程租賃公司和利源公司簽訂的合同編號為2017LCZL0006-ZL-02《售后回租賃合同》于2019年6月12日解除;二、合同編號2017LCZL0006-ZL-02《售后回租賃合同》項下的租賃物(詳見一審判決后附的租賃物清單)的所有權歸利程租賃公司所有,利源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三、利源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利程租賃公司損失,損失賠償范圍為租金41,831,203.70元、違約金2,640,462.35元、自2019年6月13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違約金(以截至2019年6月12日的到期未付租金18,083,518.53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以實際逾期天數(shù)計算);四、利源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利程租賃公司律師費205,000元;五、利程租賃公司應就上述第二項判決所述的租賃物與利源公司協(xié)議折價或?qū)⒃摰仍O備拍賣、變賣,所得價款用于清償利源公司上述第三、第四項付款義務,如所得價款不足清償上述債務,則不足部分由利源公司繼續(xù)清償,如所得價款超過上述債務,則超過部分歸利源公司所有。一審案件受理費264,137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合計269,137元,由利源公司負擔。
二審中,雙方當事人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證據(jù)。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審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本院予以確認。本院另查明,系爭《售后回租賃合同》第三條對租賃物的購買與交付進行了詳細約定。
本院認為,第一,系爭《售后回租賃合同》明確約定:利程租賃公司根據(jù)利源公司的要求向利源公司購買租賃物,并回租給利源公司使用,利源公司向利程租賃公司承租、使用該租賃物并向利程租賃公司支付租金及服務費。據(jù)此,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符合售后回租形式的融資租賃,原審認定雙方間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無誤?!妒酆蠡刈赓U合同》第三條對租賃物的購買與交付進行了詳細約定,雙方并無必要另行就租賃物簽訂獨立的買賣合同,故利源公司以未簽買賣合同為由否認融資租賃關系的意見不能成立。關于《售后回租賃合同》中對融資目的的描述,本院認為,合同的性質(zhì)應依雙方當事人負擔的主給付義務認定,在權利義務明確的情況下,合同所欲實現(xiàn)的經(jīng)濟上的目的并不影響合同性質(zhì),故利源公司的相關上訴理由亦不成立。至于利源公司發(fā)布的公告,僅系該當事人的單方陳述,并不代表雙方合意,不能據(jù)以作為認定合同性質(zhì)的依據(jù)。利源公司又稱,因《售后回租賃合同》約定,以利源公司發(fā)布公告為合同生效條件,故若否定公告內(nèi)容,則《售后回租賃合同》即未生效。對此本院認為,首先,是否發(fā)布公告和公告內(nèi)容如何記載系屬兩事,不采納公告內(nèi)容中描述的合同性質(zhì),不等同于生效條件未成就;其次,退言之,即使認為合同約定的生效條件未成就,但鑒于利程租賃公司已經(jīng)支付租賃物購買價款,利源公司已經(jīng)出具《租賃物接收證明》并實際支付部分租金,據(jù)此,應認為雙方已經(jīng)以實際行動變更合同生效條件,故仍應認定《售后回租賃合同》已經(jīng)生效。綜上,利源公司的相關上訴理由本院亦不予采納。
第二,利程租賃公司已根據(jù)《售后回租賃合同》的約定支付租賃物購買價款,利源公司則出具《租賃物接收證明》,明確承認利程租賃公司“擁有該租賃物獨立、完整的所有權,我單位僅擁有使用權。”關于租賃物交付,基于售后回租的性質(zhì),非不可采取占用改定的形式完成,因此原審認定租賃物所有權由利程租賃公司享有,合法有據(jù),利源公司的相關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第三,原審雖然判決利源公司返還租賃物以及賠償損失、違約金、律師費,但同時判決利程租賃公司應就返還的租賃物變價,以抵充損失、違約金和律師費的金額,抵充后不足部分由利源公司繼續(xù)清償,若有超出利程租賃公司的債權部分,則超出部分歸利源公司所有。因此,利源公司實際承擔責任的金額僅限于原審判決的損失、違約金、律師費。利源公司在上訴理由中將租賃物價值與損失、違約金、律師費合計稱為其“違約代價”,系對原審判決內(nèi)容的誤解,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利源公司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應予維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64,137元,由上訴人吉林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員:盛宏觀
書記員:朱穎琦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