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葉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上海海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中國(上海)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
法定代表人:徐向東。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紅丹,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葉某與被告上海海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同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1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葉某、被告海同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紅丹到庭參加訴訟。訴訟中,經(jīng)雙方當事人同意,本院院長批準,本案依法延長簡易程序?qū)徖砥谙?。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葉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海同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guān)系賠償金3,500元。事實和理由:葉某于2017年7月12日至海同公司工作,從事售前客服工作,雙方簽有期限為2017年7月12日至2020年7月11日的勞動合同,每月工資為3,500元,還有不固定提成。海同公司王某主管在面試時即稱培訓一周,入職第一天就算工資。葉某工作至2017年7月14日下午,海同公司突然告知葉某不適合該崗位,但是葉某工作了三日,海同公司亦未拿出證據(jù)證明葉某不適合該崗位。海同公司系違法解除勞動關(guān)系,故應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guān)系賠償金3,500元。
海同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如下:2017年7月12日,葉某至海同公司工作,當日簽訂聘用意向書。葉某僅工作三日,并未與海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并非解除勞動關(guān)系,故不同意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guān)系賠償金3,500元。
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7月11日,海同公司通過郵件形式向葉某發(fā)送了錄用通知。2017年7月12日,葉某至海同公司工作,并于同日簽訂聘用意向書,內(nèi)容為:職位:售前客服。入職日期:2017年7月12日。合同期:2017年7月12日至2020年7月11日(其中,試用期為3個月)。薪酬福利:(試用期)基本底薪3500元+提成+獎金;(轉(zhuǎn)正后)基本底薪3500元+500元績效獎金+提成+獎金。葉某正常工作至2017年7月14日。
2018年5月28日,葉某向上海市徐匯區(qū)勞動爭議人民調(diào)解委員會申請調(diào)解,后撤回調(diào)解并于2018年6月19日向上海市徐匯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海同公司:1.支付2017年7月12日至2017年7月14日的工資483元;2.支付解除勞動關(guān)系的賠償金3,500元。在仲裁過程中,葉某提供了2017年7月14日下午五點左右,其與主管王某的對話錄音及文字整理材料,以證明海同公司于當日與葉某解除勞動合同,認為葉某不適合該崗位。海同公司質(zhì)證意見如下:真實性無異議,但表示海同公司的主管領(lǐng)導2017年7月14日確實告知葉某不適合崗位,但沒有辭退葉某,葉某自己2017年7月15日就不來上班了。2018年8月2日,該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1.海同公司在裁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支付葉某2017年7月12日至同年7月14日的工資483元;2.對葉某的其他申訴請求不予支持。葉某不服該裁決,向本院提起訴訟。
以上事實,除有當事人陳述一致外,另有聘用意向書等證據(jù)證明,本院予以確認。
庭審中,葉某為證明其主張,還向本院提供五段與海同公司工作人員的對話錄音光盤及文字整理材料,證明海同公司違反解除勞動關(guān)系。葉某稱其中一段錄音系2017年7月14日下午五點左右其與主管王某的對話,內(nèi)容:葉某:第一天就簽了勞動合同,我這個勞動合同給我我就算了,好嗎。王某:你這邊你要找對人好嗎,第一只簽訂勞動合同,不是說我和你簽,你找我我又沒有。這個需要總部蓋章啊,總部又沒拿過來,他從哪里拿給你。葉某:你現(xiàn)在勞動合同已經(jīng)寄到了總部了嗎。王某:是啊,已經(jīng)寄到總部了,這邊反饋過來你這邊才有,總部那邊沒反饋過來,好不好。葉某:他把我勞動合同寄到總部了嗎。王某:總部那面要蓋章的呀,你資料都沒齊全,哪里給你蓋啊,等一下我要下班了,我沒時間和你扯。葉某表示以上錄音均由手機錄音,因手機損壞,內(nèi)容已被清空。
海同公司對證據(jù)的真實性不予認可,表示無法證明錄音的原始來源,對內(nèi)容亦不認可。
本院采證意見如下:對于2017年7月14日下午五點左右,葉某與主管王某的對話錄音及文字整理材料,雖然在庭審中海同公司對真實性不予認可,但因在仲裁時其明確表示對該份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故本院對真實性予以認可。但因證據(jù)無法證明海同公司解除與葉某的勞動關(guān)系,故對證明內(nèi)容本院不予確認。對于其他四段錄音及文字整理材料,因葉某無法通過錄音的原始載體即手機進行演示,且海同公司對證據(jù)來源的合法性不予認可,本院對證據(jù)的真實性亦不予認可。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葉某稱海同公司的主管王某,于2017年7月14日告知其不適合崗位,并違法解除勞動關(guān)系,但如前所述,葉某提供2017年7月14日下午五點左右,其與主管王某的對話錄音及文字整理材料,本院對證明內(nèi)容不予確認。且葉某未提供其他證據(jù)證明海同公司解除雙方勞動關(guān)系,故其主張賠償金的訴訟請求缺乏相應的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雙方均未對第一項仲裁裁決提起訴訟,視為服從。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八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上海海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支付葉某2017年7月12日至2017年7月14日的工資483元;
二、駁回葉某的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計5元,免予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葉曉晨
書記員:祁??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