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育新,上海滬燦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申畢乾,上海滬燦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潘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喬平(系被告潘某某丈夫),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原告葉某某訴被告潘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5月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育新、被告潘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喬平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葉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令被告歸還借款250,000元。事實與理由:原、被告系朋友關系,2016年被告找到原告,稱其在理財公司工作,鼓動原告去其公司理財,原告曾在該理財公司投資后,因擔心投資風險,不愿意繼續(xù)大額投資,礙于朋友情面,故借款給被告,由被告投資。原告分別于2016年4月26日和2016年10月25日將190,000元和60,000元出借給被告,讓被告以其自己的名義理財,被告此后每月支付1%的利息,直至2019年2月被告表示因公司無法繼續(xù)支付利息,其也無法向原告支付利息,更無法歸還本金。雙方無委托合同,也不存在利益分配等委托事項的約定,故不屬于委托關系,應為借貸關系。
被告潘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原告交付的錢款系委托被告代理理財,不屬于借款。被告系上海杰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原告知曉后主動聯(lián)系被告表示想要理財,并以原告及家人名義在公司投資,到期后取回本息。原告了解到被告在理財公司已投資超過100萬元,可以獲得最高檔次的紅利,因而提出將錢款放在被告名下以便獲得更多收益。2016年4月26日原告交給被告190,000元現(xiàn)金,被告存入自己的銀行卡后回公司簽訂合同,并將原告的錢款轉入公司,公司在收到錢款后當即返利5700元至被告賬戶,被告將收到的5700元和合同原件交給原告,原告簽收了利息。之后,被告每月收到返利后通知原告來取并簽收。該筆錢款到期后,公司將190,000元轉入被告賬戶,原告表示希望追加60,000元投資,并將錢款交給被告,被告按照原告要求將250,000元繼續(xù)轉至公司,和公司簽訂合同,之后收到的利息也全部按約交給原告。雖然公司于2017年6月底關門,但仍付息至2019年2月,現(xiàn)公司已停止運營。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4月26日原告自其名下興業(yè)銀行XXXXXXXXXXXXXXXXXX賬戶現(xiàn)金取款180,000元。同日,被告名下XXXXXXXXXXXXXXXXXX賬戶現(xiàn)金存款190,000元。2016年10月25日原告向其前述尾號5810賬戶現(xiàn)金存款10,000元,后轉賬60,000元至被告尾號6716賬戶。被告在2016年4月26日銀行客戶回單空白處手書“這19萬在潘某某卡里做理財(一休)潘某某”。
原告提交2016年10月25日被告作為甲方,上海杰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乙方,寧波普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丙方簽訂的《個人出借咨詢與服務協(xié)議》復印件,借款金額為250,000元。原告表示被告曾將該協(xié)議原件交付原告以證明借款用途,原件遺失。被告認為原告以被告名義投資,故將相關錢款的投資協(xié)議原件交付原告,以表明完成委托內容。
審理中,被告提交1、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間向原告交付紅利及利息的記賬單,其中2016年4月29日原告本人書寫“理財19萬元6個月紅利已收到5仟7佰元正,返3個點紅包葉某某”,后續(xù)內容由被告書寫時間及利息金額,現(xiàn)金交付部分由原告本人簽收,其中2016年9月30日的利息由原告女兒代收并簽字。原告確認上述事實。
2、興業(yè)銀行尾號6716賬戶流水,證明被告收到原告交付的錢款后轉賬至公司賬戶理財、將利息轉賬至原告賬戶的事實。原告確認錢款往來經(jīng)過,但認為理財公司自2017年6月起不再經(jīng)營,而被告繼續(xù)向原告支付利息至2019年2月,可認為雙方為借貸關系。
本院認為,原、被告就被告收到原告交付的25萬元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本案爭議焦點在于雙方是否存在借貸關系。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jù)?,F(xiàn)根據(jù)本案查明事實,原、被告間未簽訂借貸合同,被告也未出具借條等,原告僅依據(jù)交付25萬元的付款憑證,主張由被告使用借款用于理財并向原告支付利息而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現(xiàn)被告對借款性質予以否認,認為原、被告系委托理財關系,并提供了被告簽收理財紅利的字據(jù),且原告確認被告將相應錢款購買理財?shù)膮f(xié)議書原件交付原告,結合被告的工作、付款憑證上被告書寫的錢款去向,難以得出原、被告之間的25萬元為借款的唯一結論,因此原告仍應就借貸關系的成立承擔舉證證明責任。在原告未進一步提供證據(jù)證明借貸關系的情況下,本院難以認定原、被告之間存在借貸關系。故原告基于借貸關系要求被告歸還借款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據(jù)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第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葉某某要求被告潘某某歸還借款250,000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案件受理費5050元,減半收取計2525元,由原告葉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朱??萍
書記員:方倩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