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葉某昶,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安徽省。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陸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江蘇省興化市。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江蘇省興化市。
上訴人葉某昶因與被上訴人陸某某、陳某某生命權(quán)、健康權(quán)、身體權(quán)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青浦區(qū)人民法院(2019)滬0118民初989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10月14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上訴人葉某昶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主文第一項,改判葉某昶承擔20%的賠償責任,不承擔律師代理費。事實和理由:因陸得祥逆行發(fā)生本案事故,根據(jù)事故責任認定,陸得祥承擔事故主要責任,葉某昶承擔次要責任,且葉某昶系非機動車,不應按30%承擔責任;陸得祥是事故主要責任方,律師代理費不應由葉某昶承擔。
被上訴人陸某某、陳某某辯稱,葉某昶騎行電動自行車超載且載人,根據(jù)交警責任認定,葉某昶應承擔賠償責任,同意一審法院判決,請求本院維持原判。
陸某某、陳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葉某昶賠償陸某某、陳某某因本起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死亡賠償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182,250元(30,375元/年×20年×0.3)、醫(yī)療費11,697.43元(38,991.39元×0.3)、護理費45元(150元×0.3)、喪葬費14,098元(7,832元/月×6個月×0.3)、差旅費3,000元(已按0.3計算,包括家屬就餐住宿費等)、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0元(已按責)、律師代理費15,000元;訴訟費由葉某昶承擔;葉某昶已墊付的30,000元同意在本案中一并處理。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19年4月13日19時52分許,陸得祥駕駛電動自行車沿本市青浦區(qū)盈港東路南側(cè)非機動車道由東向西逆向行駛至盈港東路蟠龍路東約1米處,適遇葉某昶駕駛電動自行車,車上載許文靜、許紫涵二人,沿盈港東路由西向東行駛至此,雙方發(fā)生碰撞,造成陸得祥受傷后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許紫涵受傷及兩車車損的道路交通事故。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交通警察支隊就本起事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陸得祥承擔事故主要責任,葉某昶承擔事故次要責任、許文靜和許紫涵無責。陸某某、陳某某系陸得祥的法定繼承人。事故發(fā)生后,因雙方就賠償事宜無法達成協(xié)議,陸某某、陳某某遂訴諸法院,并聘請律師代理訴訟。
一審法院另查明:陸得祥受傷后,被送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搶救,于2019年4月19日搶救無效死亡。陸得祥生于1965年7月28日,死于2019年4月19日。陳某某系陸得祥的配偶。陸得祥共生育一個子女,即陸某某。陸得祥的父母先于其死亡。事故發(fā)生后,葉某昶墊付陸某某、陳某某30,000元,上述墊付款葉某昶要求在本案中一并處理。
一審法院認為,公民的生命健康權(quán)受法律保護。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由此產(chǎn)生的損失。本案系因道路交通事故而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公安機關就本起事故作出的責任認定所依據(jù)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對此法院予以確認,葉某昶應對陸某某、陳某某的損失承擔30%的賠償責任。陸某某、陳某某因其家屬陸得祥死亡造成的損失如下:一、死亡賠償金,根據(jù)陸得祥死亡時的年齡、戶籍性質(zhì),確認為607,500元(30,375元/年×20年);二、醫(yī)療費(含外購藥),系陸得祥因本起事故造成損傷治療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合理費用,根據(jù)陸某某、陳某某提供的病史材料、處方箋及醫(yī)療費發(fā)票,憑發(fā)票計算,法院確認38,991.39元;三、護理費150元,結(jié)合葉某昶意見,法院予以確認;四、喪葬費,結(jié)合陸某某、陳某某主張,法院確認46,992元(7,832元/年×6個月);五、差旅費(家屬就餐住宿費等),已包含在喪葬費中,故法院不予支持;六、精神損害撫慰金,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法院確認50,000元;七、律師費,根據(jù)本案實際情況,酌定為5,000元。上述費用合計748,633.39元,由葉某昶賠償陸某某、陳某某律師代理費5,000元,余款743,633.39元的30%即223,090.02元由葉某昶賠償陸某某、陳某某。本案中,葉某昶共應賠償陸某某、陳某某228,090.02元。事故發(fā)生后,葉某昶墊付30,000元,扣除墊付款,尚需賠償陸某某、陳某某198,090.02元。據(jù)此,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任法》第三條、第六條第一款、第十五條第一款第(六)項、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葉某昶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陸某某、陳某某198,090.02元;二、陸某某、陳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在本院審理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供新證據(jù)。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一審法院依據(jù)本案在案證據(jù)查明的法律事實無誤,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根據(jù)本案在案證據(jù)材料、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當事人陳述等,雙方當事人對事故發(fā)生的經(jīng)過、事故責任認定、賠償項目和數(shù)額計算標準均無異議,爭議焦點在于民事賠償責任比例以及是否由葉某昶承擔律師代理費。一審法院基于葉某昶承擔事故次要責任,確定由葉某昶承擔30%的賠償責任,本院認為并無不當。而葉某昶主張事故雙方均系非機動車,其只承擔20%的賠償責任,沒有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信。律師代理費系陸某某、陳某某為處理本案事故而實際支出的費用,一審法院酌定由葉某昶承擔律師代理費5,000元,合法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應予維持。上訴人葉某昶的上訴請求缺乏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784.08元,由上訴人葉某昶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法官助理 王正陽
審判員:姚??敏
書記員:蔣曉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