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裁定書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史沛龍(自述史琲瓏),男,53歲(?1966年3月21日出生),漢族,出生地河北省石家莊市,大學文化,石家莊九里商貿(mào)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住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qū);因涉嫌犯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于2018年9月4日被羈押,?同年9月26日被逮捕;現(xiàn)羈押于北京市第一看守所。
指定辯護人關長軍,北京市雄志律師事務所律師。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指控原審被告人史沛龍犯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一案,于二0一九年二月十三日作出(2019)京04刑初3號刑事判決:被告人史沛龍犯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宣判后,原審被告人史沛龍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jīng)過閱卷,訊問上訴人史沛龍并聽取其指定辯護人的辯護意見,認為本案事實清楚,依法決定不開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認定:
被告人史沛龍伙同國某(已判刑)在明知國家禁止攜帶象牙及象牙制品入境的情況下,仍在非洲旅行期間購買象牙制品,并藏匿在薯片盒、奶粉罐、咖啡罐等容器中,放置到史沛龍的紫色拉桿箱中準備攜帶入境。國某、史沛龍由布隆迪共和國首都布瓊布拉出發(fā),經(jīng)埃塞俄比亞聯(lián)邦民主共和國亞的斯亞貝巴轉(zhuǎn)機后,乘坐ET604次航班于2013年9月6日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入境時,史沛龍、國某選擇無申報通道通關,未向海關申報任何貨物、物品,海關關員在國某攜帶的紫色拉桿箱中查獲上述象牙制品。經(jīng)檢驗,國某、史沛龍攜帶的象牙制品凈重24.085千克,價值人民幣1?003?549.?70元。
一審法院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有:證人國某、李某1、張某1、田某、王某、杜某、余某、李某2、張某2、張某3的證言、物證照片、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出具的《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標本物種鑒定報告》、《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物種鑒定證書》、象牙重量的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北京辦事處出具的《價值證明》、出入境記錄查詢、登機牌、行李單、出入境信息、電子客票行程單復印件、北京通達首誠司法鑒定所《聲像資料檢驗報告》(?京通首[2013]聲像鑒字第154號)、海關現(xiàn)場監(jiān)控視頻、扣押決定書、扣押物品清單、情況說明、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4)三中刑初字第313號刑事判決書、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4)高刑終字第277號刑事裁定書、北京海關緝私局出具的受案登記表、立案決定書、情況說明、網(wǎng)上追逃信息、邊控對象通知書、抓獲經(jīng)過、到案經(jīng)過、北京海關緝私局出具的情況說明、拘留證、逮捕證、石家莊市公安局橋西分局紅旗派出所出具的戶籍證明及被告人史沛龍的供述。
史沛龍的辯護人的辯護意見為:對一審法院認定史沛龍犯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不持異議,但對認定史沛龍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存在異議。2013年9月6日國某攜帶裝有象牙制品的紫色行李箱入境,國某應承擔主要責任。國某明確有過“幫助大家?guī)笱乐破贰钡囊馑急硎荆放纨堉罃y帶象牙及制品進出境是非法的,存有僥幸心理,其僅為國某攜帶象牙制品出入境提供了紫色行李箱,史沛龍平時表現(xiàn)良好,在本案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較小,系從犯,且犯罪情節(jié)輕微,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史沛龍并非以營利為目的攜帶象牙制品入境,且象牙購買地可以進行買賣,本案查扣的象牙制品中只有一部分屬于史沛龍,涉案象牙制品已經(jīng)全部被扣押,未流入市場。希望法庭酌情判處,促使史沛龍自覺改過自新,盡早返回社會。
本院經(jīng)審理認為,上訴人史沛龍違反海關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guī),逃避海關監(jiān)管,伙同他人攜帶珍貴動物制品入境,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依法應予懲處。一審法院判決認定史沛龍犯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的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
對于上訴人史沛龍及其辯護人所提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經(jīng)查,在案證人證言、物證照片等大量證據(jù)能夠證實,上訴人史沛龍2013年9月份計劃去非洲旅行前,即決定要購買象牙制品。后其與多人一同到非洲旅行時,與國某分別購買了象牙制品,并按照當?shù)厝私榻B的藏匿方法,把購買的象牙制品裝在薯片盒、奶粉罐、咖啡罐等容器中,然后二人商議,使用史沛龍的紫色拉桿箱藏匿,由國某攜帶入境,后被查獲。史沛龍僥幸逃脫,后在偵查人員要求其到指定地點接受調(diào)查時,史沛龍以兒子摔傷為由沒有前往,并且私自逃往境外長期不歸。史沛龍被抓獲后,供認購買了象牙,但其稱數(shù)量小,且是國某攜帶入境,不應當認定其構成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對此,本院認為,史沛龍明知國家禁止攜帶象牙及象牙制品入境,仍購買象牙制品并伙同他人共謀,藏匿、不申報入境,明顯具有走私象牙制品的故意,且與他人共同實施了走私象牙制品的行為,符合走私珍貴動物制品罪的犯罪構成要件,并應對其與國某共同走私象牙制品的總數(shù)量承擔刑事責任。依照國家法律規(guī)定,檢察機關委托專業(yè)機構以及具有專業(yè)知識的鑒定人員對涉案象牙制品進行檢驗,所出具的鑒定意見和價格證明合法有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于2014年9月10日施行,該解釋不再強調(diào)購買地允許交易以及降一個量刑幅度處罰的規(guī)定,但依照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一審法院適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guī)定,認定本案象牙制品購買地存在事實上的市場交易,且無證據(jù)證明史沛龍攜帶象牙制品具有牟利目的,已經(jīng)有利于上訴人史沛龍進行了刑事處罰。在二審審理期間,史沛龍亦沒有法定的從輕、減輕處罰情節(jié)。故上訴人史沛龍所提上訴理由均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
駁回史沛龍的上訴,維持原判。
代 理 審 判 員 任衛(wèi)國
代 理 審 判 員 劉瀚陽
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書 記 員 于 楠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