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某某
郎剛(黑龍江金海洋律師事務所)
張某某
上訴人(原審被告)史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固定職業(yè)。
委托代理人郎剛,黑龍江金海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
原審被告姜淑清,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固定職業(yè)。(未到庭)
上訴人史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張某某、原審被告姜淑清自然資源使用權糾紛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尚志市人民法院(2014)尚民一初字第25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史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郎剛,被上訴人張某某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1、1999年2月10日,原尚志市蜜蜂鄉(xiāng)喜店村將集體的五荒使用權承包給張傳民、張洪志,并簽訂了五荒使用權承包合同,原蜜蜂鄉(xiāng)政府作為鑒證方簽字蓋章。承包地位置在蜜蜂鄉(xiāng)喜店村北,面積1500大畝,承包期限三十年,承包費總計60000元,但雙方未進行現場勘測,也未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四至界限,實際面積不足1500畝。同年4月25日,張洪志、張傳民將承包的五荒地中的157畝承包給朱殿增和張某某,承包地址在蜜蜂鄉(xiāng)喜店村后前坡,承包期一年。承包期內,朱殿增和張某某以每畝40元向張洪志和張傳民交納承包費,并有擔保人王立行簽字,保證合同履行。原審中王立行不承認其簽字,經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鑒定中心委托黑龍江省正義鑒定所鑒定,簽名是王立行本人所簽。姜淑清對鑒定結論不服,主張重新鑒定,但在指定的期限內沒有交納鑒定費。張洪志與張傳民于同年4月28日,就雙方共同承包的喜店村五荒地進行了現場勘測,根據現有樹木情況和土質好壞,以土質好少分為原則,于同年5月13日簽訂了地界劃分協(xié)議書,由發(fā)包方、時任喜店村村主任宋鳳樓作為鑒證人在協(xié)議書上簽字認可。具體劃分為:1、從老朱種的地北邊溝塘底下小道(包括老朱種的地)一直到山上有棵雙叉大樹茬,由這以南到帽兒山老道南邊(帽兒山老道是東西道)的山坡頂道;西邊以山頂小道為界,東邊到有棵大柳樹為界,水田地和東邊的旱田地直到兵房為界,以上劃分給張洪志;2、從老朱種的地北邊溝塘下小道以北和東北到界邊,南邊地從于國敏果樹地以北到山坡道(張洪志地界南邊),以上劃分給張傳民。
2、1999年5月12日,張洪志將自己分得的750畝五荒使用權(實際不足750畝)轉讓給張某某,并簽訂五荒山轉讓合同書。張傳民作為中間人在合同中簽字認可,作為發(fā)包方喜店村的村主任宋鳳樓在合同中簽字同意轉包。合同約定張某某地塊為:1、水田地和兵房后面的旱田地歸張某某經營管理;2、去帽兒山老道以北和東北部包括老朱和張某某包種的地全在內屬于張某某經營管理;3、去帽兒山老道以南至山坡道和張傳民接頭界,東邊界有棵大柳樹,西至山頂歸張某某開采經營。合同中約定張某某的地塊為:1、水田地以西,水田西面有條小道往南再向西直到山頂凹處有一顆大樹茬,樹茬下面有塊石頭(小道是在劉某地里直上山頂)指在兩坡中間溝塘小道為界,老朱和張某某包種的地為界,小道以北和東北部由張傳民開采經營管理;2、于國敏果樹地以北至山坡道為界歸張傳民經營管理。同年6月16日張某某向喜店村交納兩荒租賃費20000元。
3、1999年4月12日,張傳民為交納承包費,向姜淑清借款20000元,張傳民以承包的荒山為抵押,即用荒山的一半歸姜淑清。同年5月20日,張傳民因無力還款,便將其分得的750畝五荒使用權兩塊地(實際不足750畝),暨帽兒山老道以北,水田地以西的750畝(現老朱包種的北部和東北部)轉讓給姜淑清,并簽訂荒山使用權轉讓合同,張洪志作為中證人在合同中簽字認可。另一塊是于國敏果樹地以北至山坡道為界,張傳民轉給了李善有。同年5月25日發(fā)包方喜店村村主任宋鳳樓出具書面證明,同意張傳民把五荒地轉讓給姜淑清。
4、2001年4月29日,姜淑清以張某某之子張占華侵犯其土地使用權為由起訴。訴訟事實和理由:1999年春,姜淑清通過轉讓的形式取得的五荒使用權,承包給張某某和朱殿增耕種,2000年,張某某又繼續(xù)耕種76.8畝,但承包費至今未付。2001年春,張某某之子張占華未經姜淑清許可,擅自強行耕種。故要求張占華停止侵犯土地使用權。尚志法院于2001年5月20日作出(2001)尚民初字第1696號民事判決書,判決張占華對姜淑清承包的原蜜蜂鄉(xiāng)喜店村的750畝停止耕種。張占華未上訴,并于判決生效后將土地交還姜淑清。姜淑清于2001年10月23日將張傳民轉讓給她的五荒地及張洪志轉讓給張某某的五荒地全部轉讓給史某某,雙方簽訂了轉讓協(xié)議書。史某某取得轉讓的五荒地后,將張某某栽的果樹拔掉,栽植了楊樹、云杉、樟子松等。張某某之子張占華于2003年5月15日提出再審申請。尚志法院決定進行再審,并于2003年11月25日作出(2003)尚民再字第20號民事判決書,撤銷尚志法院(2001)尚民初字第1696號民事判決,駁回姜淑清的訴訟請求。判后,張占華、姜淑清均不服,提出上訴。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4年4月30日作出(2004)哈民一終字第192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姜淑清仍不服,向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中院作出(2004)哈民一監(jiān)字第566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認定該案的再審申請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再審條件,原判決應予維持。張某某之子張占華于2004年5月26日申請法院按再審和終審判決書,要求將交付給姜淑清的土地使用權和地里農作物的收獲物執(zhí)行回轉,申請立案。尚志法院于2004年8月25日作出(2004)尚法執(zhí)字第574號執(zhí)行裁定,裁定被執(zhí)行人姜淑清立即將其在尚志市人民法院(2001)尚民初字第1696號民事判決書中取得的張占華具有土地使用權的五荒地及該土地上的農作物和樹木交付張占華,并于2004年8月25日向史某某送達了執(zhí)行通知書,限史某某在接到本通知書后,立即將姜淑清在(2001)尚民初字第1696號民事判決書中取得的張占華具有土地使用權的五荒地及該土地上的農作物和樹木交付張占華。執(zhí)行中張占華與姜淑清、史某某達成執(zhí)行和解協(xié)議,按轉讓合同返還給張占華。協(xié)議達成后,案外人史某某提出異議,尚志法院撤銷了(2004)尚法執(zhí)字第574號執(zhí)行裁定書。張某某于2007年3月15日另行起訴姜淑清、史某某自然資源使用權糾紛。
原審中,尚志法院根據張某某的申請,依法委托尚志市土地勘測隊對張某某承包張洪志的土地,按照土地劃分協(xié)議書中的界限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張某某承包的土地面積為442.5畝,其中旱地面積為37.6畝。
原審中,尚志法院依職權委托尚志市林業(yè)局測繪張某某、史某某爭議的地塊內尚志市帽兒山鎮(zhèn)喜店村北山楊樹面積及棵數,以及楊樹面積內套栽的云杉松棵數;依據土地部門測繪處的面積扣除楊樹面積和旱田地面積計算出松樹面積及棵數。尚志市林業(yè)局經現場實測,林地面積計269974.5平方米,林木株樹計194411株。其中楊樹15246株、云杉29835株、樟子松149330株。尚志法院依職權委托尚志市價格認證中心對2002年楊樹15246株、云杉29835株、樟子松149330株的樹苗市場價格及栽植人工費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49190元。1999年123開九果樹10000株、2000年梨樹5000株、2001年杏樹29995株的樹苗市場價格及栽植的人工費為47946元。旱田地37.6畝(2001至2008年)黃豆純收益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77907元。
原審中,為了查清本案的事實,尚志法院依職權委托尚志市土地勘測隊對張洪志、張傳民1999年2月承包喜店村土地的實際面積;張洪志、張傳民根據雙方協(xié)議分開經營,按雙方的地界劃分協(xié)議書規(guī)定的劃地四至,雙方的土地承包面積;及因承包土地面積不足承包數,喜店村又給補地的面積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張洪志與張傳民承包五荒地的總面積為783.2畝,根據張洪志與張傳民的劃地協(xié)議,張洪志分得五荒地面積應為442.5畝轉讓給張某某,其中旱田地面積為37.6畝。張傳民分得五荒地兩塊,面積應為304.1畝,張傳民將分得的五荒地北面166.3畝地塊轉讓給了姜淑清,南面一塊137.8畝被張傳民轉讓給李善有。五荒地的西面有一小塊36.7畝均未在雙方承包范圍內。
綜上,本案訴爭五荒地應屬張某某承包經營范圍,史某某占有該地屬于侵權行為,依法應予返還。至于該地上栽種樹木的損失返還問題,因史某某并未就此提出反訴,本院不予處理,雙方當事人可另行解決。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并無不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510元,由上訴人史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綜上,本案訴爭五荒地應屬張某某承包經營范圍,史某某占有該地屬于侵權行為,依法應予返還。至于該地上栽種樹木的損失返還問題,因史某某并未就此提出反訴,本院不予處理,雙方當事人可另行解決。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并無不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510元,由上訴人史某某負擔。
審判長:孫云龍
審判員:趙曉波
審判員:賈玉娜
書記員:李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