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友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賴健文,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毅,上海國年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郎克研,上海國年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負責人:陳雪松,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云濤,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殷彩虹,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深圳市。
法定代表人:孫建平,董事長。
原告友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與被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上海分公司)、被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2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同年8月2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毅,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周云濤、殷彩虹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平安公司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兩被告支付原告保險車輛修理費82,100元、施救費1,500元、評估費3,000元(三項合計86,600元);2.本案訴訟費由兩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8年4月22日,案外人林某某駕駛原告所有的滬A7XXXX英路攬勝越野車發(fā)生單車事故,致使該車輛受損。該事故經上海市公安局寶山分局交警支隊認定系因撞擊路面鐵架子所導致。為此原告已經支付保險車輛修理費、施救費等。事故發(fā)生時,滬A7XXXX車輛在被告處投保機動車交強險和商業(yè)險(含車輛損失險、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及不計免賠率等),被保險人為原告,保險期間為2017年10月11日至2018年10月10日。保險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故被告應按約承擔賠付責任。因雙方無法就保險車輛維修金額達成一致,原告遂訴至法院。
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辯稱,對于事故發(fā)生及投保事實無異議,但認為保險車輛車損金額過高,經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定損為13,470元,且原告無法找到肇事方,根據保險條款第一章第十一條第二款:“被保險機動車的損失應當由第三方負責賠償,無法找到第三方的,實行30%的絕對免賠率”之規(guī)定主張30%的免賠率;另雖然原告投保不計免賠率保險,但根據保險條款第五章不計免賠率險第二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無法找到肇事第三方的,免賠部分仍需原告自行承擔,故對原告主張的金額不予認可;施救費認可;評估費不予認可。
被告平安公司未答辯,亦未向法庭出示證據。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對于當事人雙方沒有爭議的事實和證據,本院予以確認。
對有爭議的證據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
(一)如何確定保險車輛車損金額。具體而言,雙方僅對保險車輛“前大燈(右)”、“增壓中冷器”等配件是否達到更換標準(是否可以修復),“前保險杠電眼線束”是否實際損壞,以及工時費沒有單獨計算等存有爭議。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供:1.修復價格評估意見書及修復價格明細表;2.維修材料清單。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質證意見:證據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對評估結論不予認可。修復價格明細表中“前大燈(右)”、“增壓中冷器”等配件無需更換,“前保險杠電眼線束”沒有損壞,以及工時費應單獨計算等。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對此未提供證據。
原告提供的價格評估意見書系有資質的機構做出,并無證據顯示該意見書在程序上存在瑕疵或實體上存在錯誤。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雖主張修復價格明細表中“前大燈(右)”等配件未達更換標準,“前保險杠電眼線束”沒有損壞,以及工時費應單獨計算等,但未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且沒有任何依據,亦不申請評估人員出庭作證,故其要求重新鑒定的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采納。因此,本院對該車損評估結論予以采納,認定保險車輛車損為82,100元。
(二)被告于訂立合同時是否就系爭免責條款向原告盡到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原告主張訂立合同時兩被告未就系爭免責條款向原告作出過明確說明。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對此未提供證據。
本院經審查認為,僅憑交強險及商業(yè)險保單尚無法推定被告就免責條款向原告作過明確說明,同時綜合當事人舉證、本案中的陳述以及保險公司展業(yè)模式等情況,認為被告就免責條款已盡明確說明義務一節(jié)事實的主張,并未盡到舉證證明責任,其應承擔不利后果,故認定被告未就免責條款向原告作過明確說明。
至于本案交通事故中是否存在第三方肇事之情形,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供: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質證意見:真實性和合法性無異議,但交警認定事故經過為在行駛過程中碰到路面上的鐵架子導致車頭底盤損壞待查。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對此未提供證據。本院經審查認為,即使本案交通事故中確實存在第三方肇事之情形,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因未盡上述法定義務也無權主張部分免責。
本案爭議焦點包括:1.被告是否可以適用保險條款第一章第十一條第二款,以及第五章不計免賠率險第二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主張免責30%;2.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原告單方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是否符合保險條款第一章第十六條之規(guī)定。
針對爭議焦點一,本院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保險法>解釋二》第九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保險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責任免除條款、免賠額、免賠率、比例賠付或者給付等免除或者減輕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可以認定為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梢?,本案中的保險條款第一章第十一條第二款、以及第五章不計免賠率險第二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應屬上述法律規(guī)定的“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保險人對“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具有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本案中,即使交通事故中確實存在第三方肇事之情形,但依據保險單等現有證據無法證明在訂立合同時兩被告就系爭免責條款向原告作出過明確說明。因此,按照上述法律之規(guī)定,該系爭條款不產生效力。被告平安上海分公司以未產生效力的免責條款主張免責30%,本院難以支持。
針對爭議焦點二,本院認為,對車損金額的確定方式,系爭條款規(guī)定為雙方協商確定,但未就協商的合理時間及協商不成如何處理作明確約定。本案中,原告為盡快確定損失、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委托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車損金額進行評估,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及保險合同的約定。同時,保險車輛維修費支付的事實有發(fā)票、維修清單等證據為證,支付費用與車輛損失相當,未超過保險賠償限額;施救費1,500元有施救作業(yè)單、發(fā)票為證,屬于保險責任范圍,兩被告應予賠付;評估費3,000元有發(fā)票為證,且系原告為確定保險標的損失程度所支付的合理費用,兩被告亦應賠付。
綜上所述,原告的訴請符合事實與法律,本院依法予以支持。被告平安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視為放棄抗辯及質證的權利,本院依法缺席判決。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第一款、第十三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判決如下:
被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被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友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保險金86,6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965元,減半收取為982.50元,由兩被告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鮑陶然
書記員:張??怡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