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原審并案原告):湖北華越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住所地襄陽市高新區(qū)7號路。法定代表人:李金輝,該公司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肖某,男,該公司員工。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原審并案被告):劉愛領,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襄陽市樊城區(qū)米莊村*組。委托訴訟代理人:湯久平,湖北思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華越零部件公司上訴請求:1.請求撤銷(2016)鄂0691民初2145號民事判決第一項和第二項,駁回被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事實和理由:一、原審法院出具的民事調(diào)解書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案中交警部門出具了“該事故成因不明,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證明,原審法院沒有查清該事故責任如何劃分的情況下,就以雙方當事人意見為依據(jù),作出“原被告一致確認此次交通事故責任劃分為同等責任”的調(diào)解書,且上訴人并未參與到調(diào)解工作中,調(diào)解書的內(nèi)容嚴重侵犯上訴人利益,未尊重上訴人意見,屬不合法調(diào)解,應予撤銷。二、依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款之規(guī)定,即使交通事故認定當事人雙方為同等責任也不能作出工傷認定的結果。劉愛領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維持原判。劉愛領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一、判令華越零部件公司向劉愛領支付醫(yī)療費10612元、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9692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42696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8464元、停工留薪工資19692元、住院伙食補助費420元、護理費5825元;二、本案訴訟費用由華越零部件公司承擔。華越零部件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一、依法駁回劉愛領的全部仲裁請求;二、本案訴訟費用由劉愛領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1年4月19日,劉愛領到華越零部件公司處工作,雙方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即從2011年4月19日到2013年4月19日。劉愛領在華越零部件公司工作期間,華越零部件公司未為劉愛領繳納社會保險費。2013年2月27日,劉愛領在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傷,并于2013年3月8日前往襄陽市中心醫(yī)院住院治療,于2013年3月28日出院,共住院治療21天,加上后期治療費,劉愛領共花費醫(yī)療費31225.49元。出院診斷意見為:左脛腓骨骨折。出院醫(yī)囑為:1、繼續(xù)制動對癥支持治療;2、繼續(xù)臥床功能鍛煉;3、定期復診:術后一月看周五專家門診;4、不適隨診。2013年3月28日,襄陽市中心醫(yī)院向劉愛領出具診斷證明書,建議休息90天。2013年6月8日,襄陽市中心醫(yī)院向劉愛領出具診斷證明書,建議休息90天。2013年8月26日,襄陽市中心醫(yī)院向劉愛領出具診斷證明書,建議休息一個月。2013年10月11日,襄陽市中心醫(yī)院向劉愛領出具診斷證明書,建議休息一個月。2013年11月11日,襄陽市中心醫(yī)院向劉愛領出具診斷證明書,建議休息一個月。劉愛領遭遇交通事故受傷后,未再到華越零部件公司上班。2014年1月7日,劉愛領作為原告,以何花雷、陽光財保襄陽中心支公司為被告,向一審法院提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訴訟,經(jīng)一審法院主持調(diào)解,劉愛領與何花雷及陽光財保襄陽中心支公司自愿達成調(diào)解協(xié)議:雙方一致確認此次交通事故責任劃分為同等責任……劉愛領因交通事故花費醫(yī)療費31225.49元,陽光財保襄陽中心支公司賠償劉愛領醫(yī)療費10000元,何花雷賠償劉愛領12000元……協(xié)議達成后,一審法院確認后制作了(2014)鄂襄新民初字第00188號民事調(diào)解書。2014年2月26日,劉愛領向市人社局就其所受事故傷害申請工傷認定,市人社局于2014年12月15日作出襄人社工傷認[2014]918號認定工傷決定,認定劉愛領2013年2月27日所受事故傷害為工傷。華越零部件公司不服該決定,以市人社局為被告,以劉愛領為第三人,向襄陽市襄城區(qū)人民法院(下稱襄城區(qū)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市人社局作出的襄人社工傷認[2014]918號認定工傷決定,判令第三人的事故傷害不屬于工傷。襄城區(qū)法院于2015年6月16日作出〔2015〕鄂襄城行初字00013號行政判決,判決:駁回華越零部件公司的訴訟請求。華越零部件公司不服該判決,向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0月8日作出(2015)鄂襄陽中行終字第00112號行政判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后劉愛領向襄陽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等級鑒定,經(jīng)鑒定,該委于2016年1月26日作出襄鑒殘通(07-004755)號職工工傷(職業(yè)?。﹦趧幽芰﹁b定結論通知書,審定劉愛領的傷殘等級為玖級,護理依賴為0項。2016年5月4日,劉愛領作為申請人以華越零部件公司為被申請人向高新區(qū)仲裁委申請仲裁,請求裁決:支付申請人醫(yī)療費10612元、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9692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8464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42692元、停工留薪期工資19692元、住院伙食補助費420元、護理費5825元。高新區(qū)仲裁委經(jīng)過處理,于2016年8月20日作出襄高勞仲裁字[2016]044號仲裁裁決,裁決:一、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因工受傷住院期間伙食補助315元,護理費1274.48元;二、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停工留薪期工資19692元;三、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9692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624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39360元;四、駁回申請人其他仲裁請求。劉愛領與華越零部件公司對該裁決不服,均在法定期限內(nèi)向一審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劉愛領還主張其月平均工資為2188元,并提交了華越零部件公司向其發(fā)放工資的銀行流水明細,該明細顯示劉愛領在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間收到華越零部件公司發(fā)放的工資:2012年3月1703.94元、4月2623元、5月2755元、6月2246元、7月7日2443元、7月31日2840.2元、9月21日1144.5元、9月28日2224.2元、10月2433.8元、12月2273.5元,2013年1月3058.1元、2月821元,上述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2213.9元。經(jīng)一審法院詢問,華越零部件公司陳述限期向一審法院回復,否則視為認可劉愛領主張的上述工資標準,但華越零部件公司一直未回復。另查明,襄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fā)布的襄陽市市區(qū)2012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865.2元。一審法院認為,雙方均對雙方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無異議,一審法院對此予以確認,并不再評判。關于雙方的勞動合同終止時間問題。華越零部件公司認為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已于2013年4月19日到期,至此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已經(jīng)終止。對此,一審法院認為,劉愛領與華越零部件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雖于2013年4月19日到期,但由于劉愛領在2013年2月27日所受事故傷害被認定為工傷玖級傷殘,且劉愛領于2013年3月28日出院后,醫(yī)療機構建議其休息至2013年12月10日。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五條之規(guī)定,勞動者存在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情形的,勞動合同應當延續(xù)至該情形消失時終止。因此,按照上述法律規(guī)定,雙方的勞動合同并未在2013年4月19日終止,而應延續(xù)至劉愛領停工留薪期期滿。關于劉愛領停工留薪期的確定問題。本案中,劉愛領于2013年3月28日出院時醫(yī)療機構醫(yī)囑其“1、繼續(xù)制動對癥支持治療;2、繼續(xù)臥床功能鍛煉;3、定期復診:術后一月看周五專家門診;4、不適隨診”,反映出劉愛領的病情尚未康復,且之后襄陽市中心醫(yī)院又多次為劉愛領出具診斷證明書,建議其休息至2013年12月10日。結合劉愛領的傷情及醫(yī)囑,以及上述診斷證明,一審法院認為劉愛領主張其停工留薪期為自2013年2月27日至2013年12月10日期間,較為合理,且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也應在停工留薪期滿之日即2013年12月11日終止。劉愛領因公受傷并被鑒定為玖級傷殘,且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已終止,而華越零部件公司作為用人單位未為劉愛領繳納工傷保險費,故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劉愛領因此應享受的工傷待遇依法應由華越零部件公司承擔,具體項目為:醫(yī)療費用、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等。劉愛領受傷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為2213.9元,但劉愛領僅要求按照月平均工資2188元主張其停工留薪期工資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系對自身權利的合法處分,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確認。關于劉愛領主張的停工留薪期工資問題。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華越零部件公司應當按照劉愛領原來工資福利待遇標準向其按月支付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12月10日停工留薪期間的工資,但華越零部件公司并未支付,故劉愛領要求華越零部件公司向其補發(fā)停工留薪期間工資的主張,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但劉愛領僅要求華越零部件公司支付9個月的停工留薪期間工資19692元(2188元/月×9月),系對自身權利的合法處分,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華越零部件公司要求不予支付劉愛領停工留薪期工資的主張,無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經(jīng)核算,劉愛領應獲得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數(shù)額,應按其受傷前的月平均工資計算9個月,故劉愛領要求華越零部件公司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9692元(2188×9)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華越零部件公司要求不應向劉愛領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主張無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劉愛領應獲得的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按襄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fā)布的襄陽市市區(qū)2012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865.2元的標準共計算20個月,分別為22921.6元(2865.2元×8月)和34382.4元(2865.2元×12月),合計為57304元。劉愛領要求華越零部件公司支付其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8464元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42696元中超出的部分,一審法院不予支持。華越零部件公司要求不應向劉愛領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的主張無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劉愛領傷情被鑒定為玖級傷殘,其住院治療期間需人護理,而華越零部件公司未安排人員護理,故華越零部件公司應當按照本省相應的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yè)在崗職工人均年平均工資收入的標準向劉愛領支付護理費損失1233.99元(21448÷365×21)。劉愛領要求華越零部件公司支付護理費損失請求中超出的部分,一審法院不予支持。華越零部件公司要求不予支付劉愛領護理費的主張,無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劉愛領因公受傷共住院治療21天,其應享受相應的住院伙食補助費,故劉愛領要求華越零部件公司支付其住院伙食補助費420元(21×20)的主張,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華越零部件公司要求不予支付劉愛領住院伙食補助費的主張,無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劉愛領還主張華越零部件公司應向其支付醫(yī)療費10612元,對此,一審法院認為,根據(jù)(2014)鄂襄新民初字第00188號民事調(diào)解書,劉愛領因公受傷支付的醫(yī)療費31225.49元,扣除保險公司已經(jīng)支付的10000元,以及何花雷承擔的10612.75元后,劉愛領自身還承擔了10612.75元,該10612.75元醫(yī)療費應由華越零部件公司支付。但劉愛領僅要求華越零部件公司支付醫(yī)療費用10612元,該主張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華越零部件公司要求不應向劉愛領支付醫(yī)療費用的主張無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一條第一款,《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第一款、第三十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七條、第六十二條第二款、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華越零部件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向劉愛領支付醫(yī)療費10612元、住院伙食補助費420元、護理費1233.99元、停工留薪期工資差額19692元、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9692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2921.6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34382.4元,合計108953.99元。二、駁回劉愛領的其他訴訟請求。三、駁回華越零部件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華越零部件公司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0元,由華越零部件公司負擔。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原判認定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上訴人湖北華越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越零部件公司)因與被上訴人劉愛領工傷保險待遇糾紛一案,不服襄陽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691民初214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9月8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華越零部件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肖某、被上訴人劉愛領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湯久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上訴人華越零部件公司上訴認為,對交通事故責任劃分不服且不認可工傷認定結論。對該兩項上訴理由中涉及的事實問題,均已經(jīng)法院生效法律文書予以確認,故上訴人華越零部件公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華越零部件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20元,由上訴人華越零部件公司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陳守軍
審判員 張 楊
審判員 劉媛媛
書記員:周超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