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馬某甲,男,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原告李某某,女,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原告蒿某某,女,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委托代理人馬某甲,男,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原告馬某某,女,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委托代理人馬曉紅,女,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四原告委托代理人張守魁,河北維民權(quán)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馬某丙,男,漢族,工人,住邯鄲市。
委托代理人布占元,河北浩博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原告馬某甲、李某某、蒿某某、馬某某與被告馬某丙分家析產(chǎn)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某、蒿某某,馬某某的委托代理人馬曉紅及四原告委托代理人張守魁,被告馬某丙及其委托代理人布占元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訴稱,馬仁水和黃自親夫婦是馬建生和被告馬某丙的父母,四原告分別是馬建生的兒子、妻子、女兒和兒媳。馬仁水、黃自親夫婦分別于2010年農(nóng)歷8月和2012年農(nóng)歷4月去世。二老生前有一0.4畝宅基地(宅基證編號372),該宅基地上原有三孔舊窯洞、五間舊平房。二位老人的長子馬建生于2003年去世。二位老人健在時對四原告多有照顧,四原告與二位老人共同生活,對二位老人也進行了全面的照顧。在與老人共同生活期間,四原告與二位老人及被告在該宅基地上共同建造了十間新房(三孔舊窯洞上五間、舊窯洞前五間)。十間新房是四原告、二位老人和被告共同所建、系家庭共同財產(chǎn)。黃自親去世后,馬某甲和馬某某到外地打工,被告在別人的挑唆下將原告李某某和蒿某某趕出家門并換了門鎖,不讓原告進門。對此,四原告并未采取激化矛盾的方法和手段,及時向村委和鄉(xiāng)里反映,但被告仍不同意調(diào)解?,F(xiàn)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對該十間新房認定為家庭共同財產(chǎn)并析產(chǎn)分割。
原告為支持其主張在舉證期限內(nèi)提交如下證據(jù):
1、四原告身份證明;
2、昭義村調(diào)委會和昭義村民委員會出某某的證明。證明2010年4月,馬仁水和鄰居劉安太房屋糾紛由李某某承管及馬仁水、黃自親、馬建生與四原告的關(guān)系;
3、涉縣村民宅基地清理登記表;
4、收款收據(jù)(2張);
5、張貴喜證明。證明2010年馬仁水建房,從張貴喜處訂購門窗,由李某某付清款,計4500元整;
6、萬秀平證明。證明2010年2月6日,馬仁水準備建房,讓李某某出貳萬元;
7、吳太山證明。證明2010年馬仁水建房,我送水泥5噸,李某某付款1500元整;
8、楊中利證明。證明2010年馬仁水建房,從我門市購煙酒1564元,由李某某付款;
9、李海蘭證明。證明其2010年臘月26收到李某某付馬仁水建房石粉款260元;
10、郭貴英出某某的證明。證明黃自親在世時雇傭保姆,由李某某送米面各一袋、煤球600塊,由馬某丙付保姆工資款800元。
被告馬某丙辯稱:原告所訴沒有法律依據(jù),應(yīng)當(dāng)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372宅基地上的十間新房是馬某丙在自家宅基地內(nèi)獨自承建,不是與被答辯人的家庭共同財產(chǎn),被答辯人無權(quán)要求分割。1981年7月2日的兩份分單確認505東院分給馬建生所有,372西院分給答辯人馬某丙所有。答辯人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獨資建房,被答辯人無權(quán)分割。
被告馬某丙為支持其辯稱在舉證期限內(nèi)提交如下證據(jù):
第一組:
1、372號宅基地登記表及馬仁水房產(chǎn)證;
2、387號宅基地登記表;
3、馬金水烈士光榮證;
4、馬某丙過繼單;
5、505宅基地登記表;
6、馬某丙、馬建生分單;
7、馬某丙存取款利息清單;
8-1、任太保證明。證明馬某丙建房期間,任太保用三馬車給馬某丙拉運石粉和木頭并收取費用;
8-2、郭懷玉證明。證明馬某丙建門外圍墻時由秦正亭等四人施工;
8-3、秦金生證明;
8-4、黃秋平證明。證明馬某丙建房期間用黃秋生車運輸鋼筋;
8-5、郭海堂證明。證明馬某丙建房期間用郭海堂車運輸沙;
8-6、崔海亮證明。證明2009年秋承包馬某丙建房抹墻工程,計160平,工資已付;
8-7、申陸成及楊臘紅證明。證明馬某丙建房期間用申陸成水泥21噸,每噸290元,款已付清,楊臘紅等四人給馬某丙運輸磚2000塊;
8-8、郭貴榮證明。證明黃自親雇傭保姆時,吃住均由馬某丙負擔(dān)。
9、證人出庭申請書。
第二組:
1、張貴喜證明兩份。證明馬某丙建房由張貴喜做門窗,馬某丙付定金2000元,李某某代馬某丙付款2500元;
2、吳太山證明。證明其不認識馬仁水;
3、郭某某證明。證明馬某丙所建房屋于2009年秋季動工;
4、申某某證明。證明馬仁水、黃自親夫婦生前多次提到505東院分給馬建生,372西院分給馬某丙所有,翻建和新建房屋均由各自負責(zé)。2009年秋季,馬某丙建房委托申某某全權(quán)負責(zé),建房共花費五萬多元,均由馬某丙支付。
第三組:
1、馬某丁證明兩份。證明馬仁水、黃自親夫婦生前多次提到505東院分給馬建生,372西院分給馬某丙所有,翻建和新建房屋各自負責(zé)。2010年5月份,馬某丙在涉縣第一醫(yī)院交于李某某現(xiàn)金10000元。
2、馬某戊證明;
3、任太保證明。
證2、3證明內(nèi)容同第二組證4。
證人馬某丁出庭作證稱,馬某丙是我兄弟,李某某是我嫂子,房屋是我兄弟蓋的,我嫂子在東邊,我兄弟一直在西邊,是372號房,我嫂子是505號。房子分開30多年了,分房時我舅舅及大伯都在場,現(xiàn)都已去世,他們都有子女。分單在我父親那,我見過分單,但我不識字。我父母去世后,我也不知道分單給誰了,分單的具體內(nèi)容我不清楚。我不知道我父母是否在分單上簽了名,按照習(xí)俗,見證人簽?zāi)衬常?dāng)事人不簽?zāi)衬?。東院三間平房分給了馬建生,西院只有地基,西院是我兄弟過繼后大隊分的,當(dāng)時我兄弟未成年,故寫在了我父親名下。
證人馬某戊出庭作證稱,馬某丙是我兄弟,李某某是我嫂子。372號房產(chǎn)是馬某丙的,505號是我哥哥的,1981年分的家,各人有各人的房產(chǎn)證,10間新房是2009年蓋的,我父母讓我丈夫申某某為我兄弟蓋的,房子當(dāng)時是承包出去的,由我村一個姓郭的人承建的。錢都是馬某丙出的,馬某丙把錢給我丈夫,我丈夫?qū)㈠X給了承包人。我兄弟給我嫂子一萬元讓我嫂子給別人開鍋爐錢。立分單時的三個舅舅和兩個大伯都去世了,我一個舅媽還在世。我父母都在馬某丙那居住,按照習(xí)俗,房產(chǎn)都寫老人的名字。馬某丙于1971年過繼給我大伯了,房子當(dāng)時就是給馬某丙批的,馬某丙對我父母也盡了贍養(yǎng)義務(wù)。我知道有分單,老人給我說的,父母去世前,分單在我母親那,后把分單給了我丈夫申某某。我大伯叫馬金水,馬某丙過繼給了他,過繼時我大伯就去世了。372房產(chǎn)是以我大伯的名義批的,為了照顧烈士后代。372房建成四年了,2009年7月建,8月建成。
證人申某某出庭作證稱,我是馬某丙姐夫,李某某是我妻嫂。1981年分的家,有分單。2009年9月1日動工建房,9月18日前面一幢蓋成。我從包工隊找的人,包工頭叫郭建安,同村人,當(dāng)時每平米90元,錢是馬某丙出的,共59000元。2009年10月7日,承包人郭建安家里有事,支付郭建安9000多元工資。后來更換了承包人,叫崔海亮,崔海亮主要承包抹墻,包工不包料支付其4300元。門窗是我村劉金來做的,馬某丙支付了定金,李某某做了結(jié)算,錢都是馬某丙出的。鋼筋從西達買的,花費7000多元,磚是楊臘紅拉的,2000多塊,計6000多元,從胡峪磚廠拉了四車。水泥是我們村申陸成送的,送了3次,21噸,計6090元。任太保拉了6車石粉,一方三、四十元,大概拉了一、二十方,石子拉了3車共1200元。郭海堂拉了10車沙,每車100元,建房屋頂部的沙是從礦門口村送的,6車,每車180元。穿線管是從原曲市場買的,花了450元,釘子和鐵絲是從西達一門市買的,花了300多,灰桿16袋,用了12袋,共200元。鍋爐是2010年安裝的,建房時原告沒在那住,原告在城里開門市,2011年3月將門市轉(zhuǎn)讓出去。分單現(xiàn)在在我手中,我岳母給我的,我和任太保、馬某丙都在場,兩個分單在一塊,還有戶口本、房產(chǎn)證。372號房是馬某丙所建,與原告無關(guān)。鍋爐安裝在了新建的10間房,每平米90元純工錢。錢都是馬某丙經(jīng)我手出的,共62000元,花了五萬多,退了一萬。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發(fā)表質(zhì)證意見如下:
對原告提供的證1無異議,對證2中12月20日證明無異議。對證3的真實性無異議,但372房產(chǎn)據(jù)1981年分單已分給了被告。對證4有異議,不知道給誰維修的,與本案無關(guān)。對鍋爐票據(jù)不予質(zhì)證,未在舉證期限內(nèi)提交。對證5有異議,門窗是被告出的錢。對證6有異議,房子是2009年馬某丙委托其姐夫蓋的。證7與本案無關(guān)。對證8有異議,馬某丙建房全部承包了出去,不必買煙酒。對證9及證10不予質(zhì)證。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發(fā)表質(zhì)證意見如下:
第一組:對證1無異議。證2與證3與本案無關(guān)。對證4有異議,馬某丙已過繼。對證5有異議,該宅仍是馬仁水的。證6兩個分單無效,分單上既無分單人馬仁水,也無原、被告。證7是利息清單,不足以證明房屋是被告建的。對任太保的證詞有異議,任太保是馬仁水的女婿,其所述不是事實。郭懷玉及申某某的證詞與本案無關(guān),黃秋平的證詞比較客觀,但房子是馬仁水所建,不是被告。對郭海堂、崔海亮及申陸成的證詞均有異議。楊臘紅及郭貴榮的證詞不實,錢是馬仁水付的,老人是原、被告共同贍養(yǎng)的。
第二、三組:對張喜貴的證詞有異議,門窗是李某某訂購并支付的錢。對吳太山的證詞有異議。對證人郭某某等其他證人的證詞均有異議,認為證人所某某,房子是原、被告及馬仁水共同建的且老人并沒有給兩個兒子分家。
經(jīng)審理查明,馬仁水和黃自親夫婦是馬建生和被告馬某丙的父母,馬仁水、黃自親夫婦分別于2010年農(nóng)歷8月和2012年農(nóng)歷4月去世,馬建生于2003年去世,四原告分別是馬建生的兒子、妻子、兒媳和女兒。原告所訴十間新房于2009年秋季始建,同年年底建成。2013年1月17日,四原告以該十間新房為家庭共同財產(chǎn)為由向本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對宅基地證編號為372號宅基上的十間新房認定為家庭共同財產(chǎn),進行析產(chǎn)分割。
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九條規(guī)定:無某某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本案中,原告雖向本院提供有張貴喜等人的證明材料,但張貴喜、吳太山二人同時也向被告出某某了證明材料,證明內(nèi)容前后矛盾,本院不予采信,且證人無某某出庭作證,其證人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故四原告的訴訟請求,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第六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四原告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0元,由四原告負擔(dān)。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dāng)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王斌斌
審判員 陳寶琴
審判員 李紅高
書記員: 李世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