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趙某伶。
原告趙某。
二原告委托代理人郎俊富,河北灤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邢某某。
原告趙某伶、趙某與被告邢某某不當?shù)美m紛一案,原告趙某伶、趙某于2016年1月25日向本院起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姜朋飛獨任審判,于2016年3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趙某伶、趙某的委托代理人郎俊富、被告邢某某到庭參加訴訟,原告趙某伶、趙某經(jīng)本院依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趙某伶、趙某訴稱,原告趙某伶與被告邢某某原系夫妻關系,兩人于1980年9月6日登記結(jié)婚,婚后于1981年生育長女即原告趙某。1981年土地承包時,原告趙某伶、趙某與被告邢某某在長山峪鎮(zhèn)東營子村分得自留地共0.3畝,即每人0.1畝。1983年3月份,原、被告一家人和被告的父親分家單過,被告的父親將之前原、被告三人分得的0.3畝自留地和被告自己之前的0.1畝自留地共計0.4畝土地交給了原、被告進行耕種。1984年時,原告趙某伶與被告感情不和離婚,雙方上述自留地一直由被告耕種。2015年夏,上述自留地被征占,每畝給付補償款80,000.00元,上述0.4畝自留地的補償款32,000.00元全部被被告領取,二原告每人應分得8,000.00元,但經(jīng)原告多次催要,被告一直拒絕給付。故原告依法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給付二原告補償款每人8,000.00元,共計16,000.00元。本案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原告趙某伶、趙某為支持其主張,向本院提交的證據(jù)材料有:
1、灤平縣長山峪鎮(zhèn)東營子村村委會證明一份,證明原告趙某伶與被告邢某某原系夫妻關系,趙某系二人婚生之女,之后原告趙某伶與被告離婚。
2、東營子大隊社員自留地臺賬(1981年)一頁,證明被告名下共有自留地0.4畝,包括二原告的0.2畝。
被告邢某某對第1-2號證據(jù)的質(zhì)證意見為:屬實。
被告邢某某辯稱,原告所述基本屬實,但被告不同意給付二原告補償款16,000.00元,理由如下:1、被告與原告趙某伶離婚后,原告趙某伶改嫁本村一隊,并將二原告的戶口遷至本村一隊。被告于1985年2月與周玉花結(jié)婚,同年生育一女,仍為三口之家。2、被告與原告趙某伶離婚后,仍居住生活在東營子村三隊,自留地作為補充家庭經(jīng)濟生活的重要來源,仍由被告打理耕種,二原告從未打理耕種過,也從未向被告索要。直到30余年后的現(xiàn)在,二原告得知自留地被征占才提出訴訟,該訴求已過訴訟時效。3、1963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對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處理離婚案件中自留地、自留畜問題的請示答復第一條規(guī)定“根據(jù)‘農(nóng)村人民公社條例修正草案’規(guī)定,自留地是分給社員家庭長期使用的,生死嫁娶暫不變動。夫妻離婚時,自留地應歸在原隊安家生產(chǎn)的一方使用,離開原家庭的一方不應分帶自留地?!背黾薜呐畠阂矐斶m用此規(guī)定。
被告邢某某為支持其主張,向本院提交的證據(jù)材料有:
1、長山峪鎮(zhèn)東營子村村委會證明一份,證明被告與原告趙某伶于1984年離婚;
二原告的質(zhì)證意見為:真實性無異議。
2、郭鳳林、丁萬年等19人證明材料一份,證明原告趙某伶與被告離婚時,沒有提出任何自留地的請求,二人離婚后至2016年1月16日前,二原告也沒有向被告提出過自留地的問題;
二原告的質(zhì)證意見為:真實性不予認可,形式上不屬于證明,其陳述的語氣是被告本人的語氣,不是證人的語氣,多人在一份證明上簽字,證據(jù)形式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
3、2012年農(nóng)村自留地政策簡介書面材料一份,證明自留地的法律性質(zhì);
二原告的質(zhì)證意見為:只是一個簡介,沒有法律依據(jù)。
4、1963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對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處理離婚案件中自留地、自留畜問題的請示答復,該答復規(guī)定夫妻離婚時,離開原家庭的一方不分帶自留地。
二原告的質(zhì)證意見為:該答復已被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9月29日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廢止1979年以前發(fā)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zhì)文件(第八批)的決定所廢止。
經(jīng)審理查明,被告系長山峪鎮(zhèn)東營子村3組社員,原告趙某伶與被告邢某某原系夫妻關系,兩人于1980年9月6日登記結(jié)婚,婚后于1981年生育長女即原告趙某。1981年土地承包時,原告趙某伶、趙某與被告邢某某在長山峪鎮(zhèn)東營子村分得自留地共0.3畝,即每人0.1畝。1983年3月份,原、被告一家人和被告的父親分家單過,被告的父親將之前原、被告三人分得的0.3畝自留地和被告自己之前的0.1畝自留地共計0.4畝土地交給了原、被告進行耕種。1984年,原告趙某伶與被告離婚,上述自留地一直由被告耕種。2015年,上述自留地被永久征占,按每畝補償款80,000.00元的標準,被告共領取補償費32,000.00元。原告趙某伶與被告離婚后,將其本人與原告趙某的戶口遷至本村1組,在本村1組,二人另行分得了承包地,未分得自留地。后原告趙某伶改嫁至北京市,并經(jīng)其本人戶口遷至北京市順義區(qū)。
以上事實,有原、被告的訴、辯陳述,原告提交的長山峪鎮(zhèn)東營子村村委會的證明、東營子大隊社員自留地臺賬(1981年),被告提交的長山峪鎮(zhèn)東營子村村委會證明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農(nóng)村集體土地是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基礎,是每戶家庭成員必要生活、生產(chǎn)資料的物質(zhì)保障。我國實行的是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制度,即根椐當?shù)貙嶋H情況,以家為單位分得自留地、承包地、山林等必備生產(chǎn)資料。原告趙某伶與被告邢某某雖然離婚,但應對必要家庭生產(chǎn)、生活資料按份分割。我國目前對農(nóng)村集體土地實行的是,以家庭為單位承包的聯(lián)產(chǎn)承包制度,即承包土地和自留地均以家庭為單位,人人有份的原則,每一家庭成員均享有對土地承包、收益的權(quán)利,無論自留地、承包地、開墾荒地等均應在家庭中平等分配。原告趙某伶與被告邢某某結(jié)婚、生育子女即原告趙某后,共同分得自留地0.3畝,故對該0.3畝自留地,原、被告均享有收益的權(quán)利。2015年上述自留地被征占,每畝給付占地補償費80,000.00元,現(xiàn)上述0.3畝自留地的占地款均由被告領取,按照沒有合法依據(jù),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人的規(guī)定,被告應將其領取的二原告應得的補償費16,000.00元返還二原告。被告稱1963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對處理離婚案件中自留地、自留畜問題的進行過答復,但該答復已被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9月29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廢止1979年以前發(fā)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zhì)文件(第八批)的決定》廢止,故本院對被告以此為由,拒絕給付二原告占地補償費的意見,不予采納。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邢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原告趙某伶、趙某所占自留地的補償款16,0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200.00,減半收取100.00元,由被告邢某某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姜朋飛
書記員: 曹晶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