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趙某某。
原告陳傳英。
共同委托代理人陳輝照,湖北崇法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宜城市鄢城街道辦事處望江路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下稱望江路居委會)。
法定代表人丁青松,望江路居委會主任。
委托代理人易志勇,宜城市鄢城法律服務(wù)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趙某某與被告望江路居委會合同糾紛一案((2013)鄂宜城民二初字第00016號)和原告陳傳英與被告望江路居委會合同糾紛一案((2013)鄂宜城民二初字第00017號),于2013年1月22日向本院起訴。本院受理后,征得當事人同意將兩案合并,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4月19日公開開庭審理。原告趙某某、陳傳英的委托代理人陳輝照,被告望江路居委會的委托代理人易志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經(jīng)審理查明,望江路居委會在宜城市露天電影院附近有一片屬于集體所有分散給居民戶種的菜地。陳傳英、趙某某不是望江路居委會集體成員。2003年3月28日和2004年6月30日,望江路居委會收取陳傳英、趙某某各交來的宅基地款5萬元,在菜地給兩人各指定寬11米、深10米的宅基地。事后,望江路居委會也未按規(guī)定將指定宅基地報鄉(xiāng)鎮(zhèn)審核以及市人民政府批準。被指定的地塊至今仍用作菜地在種植。
上述事實,有收據(jù)、勘驗筆錄以及當事人的陳述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望江路居委會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上給趙某某、陳傳英劃定宅基地,土地只能由國家和集體所有,趙某某、陳傳英要取得是宅基地的使用權(quán)。綜合物權(quán)法及土地管理法的規(guī)定來看,宅基地使用權(quán)是集體組織成員對集體土所享有占用和利用土地建造住宅及附屬設(shè)施的權(quán)利,取得要經(jīng)集體組織通過,鄉(xiāng)鎮(zhèn)政府審核和縣級政府批準,是集體成員享有的福利具有無償性。本案,趙某某、陳傳英不是望江路居委會的集體成員,望江路居委會收取趙某某、陳傳英的宅基地款,實質(zhì)上是買賣宅基地,這一行為明顯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yīng)當禁止。合同法規(guī)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應(yīng)當予以返還;有過錯的一方應(yīng)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yīng)當各自承擔相應(yīng)的責任。訴訟中,趙某某、陳傳英提出兩塊損失,一是宅基地款的利息損失,二是錯失購買的損失。就損失而言,趙某某、陳傳英的宅基地款被望江路居委會占用有利息損失是肯定的,但趙某某、陳傳英不是集體組織成員,本來就沒有宅基地買賣的機會,不存在錯失購買損失。本案,望江路居委會出賣集體成員應(yīng)享有的宅基地負有主要責任,趙某某、陳傳英積極購買也有一定的責任。因此,望江路居委會應(yīng)當賠償相應(yīng)的損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趙某某的購買宅基地款5萬元及損失(損失為利息的80%,利息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從2004年6月30日起算至判決給付之日止);陳傳英的購買宅基地款5萬元及損失(損失為利息的80%,利息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從2003年3月28日起算至判決給付之日止),由望江路居委會予以返還和賠償,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nèi)一次付清。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案件受理費6700元,由趙某某負擔1551元,陳傳英負擔1739元,望江路居委會負擔341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陳明軍 審 判 員 何永華 人民陪審員 譚 超
書記員:羅瑞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