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睢士賢。
委托代理人睢建豐,男,漢族,系原告之子。
被告賈某某。
被告李某某,系被告賈某某丈夫。
二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任保合,河北新?lián)衤蓭熓聞?wù)所律師。
原告睢士賢訴被告賈某某、李某某財產(chǎn)損害賠償糾紛一案,原告睢士賢于2011年7月14日向本院起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1年12月2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睢士賢及委托代理人睢建豐,二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任保合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睢士賢訴稱,1993年被告賈某某在邯鄲市四季青村申請到宅基地一塊(四季青新村9排2號)。當(dāng)時因為無能力建房,被告找到原告商量,由原告出資建房,被告賈某某收取介紹費人民幣300元,建完后房產(chǎn)歸原告所有。原告為籌備建房資金于1994年將自己僅有的一處房產(chǎn)賣掉,將賣房款3萬元交給被告賈某某建房。原告自己居無住所,自1995年1月1日起租賃房屋居住。1995年,房屋建好后,被告賈某某想獨占房屋。原告不同意,經(jīng)四季青村委會調(diào)解,雙當(dāng)達成分房協(xié)議:樓上(二層)房權(quán)分給原告所有,院門上(二層)伙房及樓下一間西屋分給原告。原告依據(jù)協(xié)議要求搬進該房時被告拒絕交房致原告一直在外租住。原告于2006年8月提起訴訟經(jīng)法院判決判令被告交房,被告在強制執(zhí)行時私自將屬于原告的房產(chǎn)損毀致使原告不能居住,至今在外租房。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邯市民一終字第233號民事判決書判令被告支付2010年2月3日至2010年10月20日的住房費用人民幣6000元整,但在2010年10月20日之后,被告仍未給原告解決住房,原告為此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給付原告自2010年10月21日至2011年7月20日的房屋租金人民幣6300元。
原告睢士賢向法院提供如下證據(jù):1、(2009)邯市民一終字第825號民事判決書1份;2、(2011)邯市民一終字第233號民事判決書1份;3、(2010)叢民初字第846號民事判決書1份。
二被告賈某某、李繼辯稱,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但該房屋的所有權(quán)法院沒有確認給原告,原告只有居住權(quán)。
被告賈某某、李繼未向法院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
經(jīng)審理查明,被告在未征得原告同意的情況下將四季青新村9排2號房屋拆除,致使原告不能居住。原告就此于2010年4月2日向本院提起訴訟,經(jīng)本院判決,被告向原告支付2010年2月3日至2010年10月20日的住房費用人民幣6000元。2011年7月14日,原告就租房費用再次起訴,要求被告支付自2010年10月21日至2011年7月20日的房屋租金人民幣6300元,被告對此無異議。
本院認為,本案事實清楚,對于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不持異議,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賈某某、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支付原告睢士賢人民幣63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dāng)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0元,由二被告賈某某、李某某負擔(dān)。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dāng)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王輝
審判員 趙華
人民陪審員 薛濤
書記員: 冀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