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皓,住隆化縣。
委托代理人馮利新,市民,住隆化縣。
委托代理人李建東,河北山莊律師事務所隆化分所律師。
被告郭某某,市民,住隆化縣。
委托代理人許曉輝,河北陳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皓因與被告郭某某民間借貸一案,于2013年9月13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3年10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皓及其委托代理人馮利新、李建東,被告郭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許曉輝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王皓訴稱,被告郭某某先后12次向原告借款共計119476.10元,并出具了12張借條。被告至今未償還原告此借款,請求依法判令被告償還借款119476.10元,并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的費用。
被告郭某某辯稱,原告的訴訟請求不能成立,雙方不存在債權(quán)債務關系。2009年9月1日,原告與郭某某、郭某某、劉某某四人在隆化鎮(zhèn)合伙經(jīng)營隆化錢柜KTV娛樂城(以下簡稱歌廳),在此期間四人不發(fā)工資,只向歌廳出具借條借支工資。2011年7月1日該歌廳轉(zhuǎn)給蘇某某,歌廳的165萬元銀行貸款由蘇某某承擔,四位合伙人向歌廳借支的借款做為個人工資,不再承擔任何清償債務。當時王皓的妻子馮利新是該歌廳的會計,債務結(jié)清后,馮利新說欠條找不到了,所以才沒將借條收回,故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并由原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原告為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除當庭陳述外,向本院提交了9張借條和3張欠條,擬證明被告向原告借款119476.10元。其中1號借條未注明時間,是在2010年2月1日的歌廳記賬單上書寫的;2號借條亦是在2010年2月1日的歌廳記賬單上書寫,寫明日期為6月15日,故該借條是在2010年6月15日被告出具的;3號77000元借款是在2007或者2008年,因郭某某發(fā)生交通事故向原告借的錢;5號借條是在2009年12月15日的歌廳記賬單上書寫的,寫明日期為12月22日,故該借條是在2009年12月22日被告出具的;10號1700元欠條是在2011年6月14日的歌廳記賬單上書寫的,是王某某向郭某某借錢,郭某某沒錢,向原告借錢給了王某某;11號2446.1元的欠條是在2011年6月3日的歌廳記賬單上書寫的,其他借款因時間久了記不清具體情況了,但都是被告向原告?zhèn)€人的借款。
被告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此款不是借款,是雙方在合伙經(jīng)營歌廳期間被告從歌廳會計馮利新處借支工資打的條,其中3號借條77000元是因為被告之前出具了很多小額借條,歌廳會計馮利新要求被告換成一張總的借條;10號欠條是原告同事王某某從歌廳借款1700元,歌廳會計馮利新因需要記賬要求被告出具一張借條。這些借條及欠條只能證明被告從歌廳借錢,而不是借原告?zhèn)€人。
被告為支持自己的抗辯主張,除當庭陳述外,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jù):
證據(jù)1、合伙協(xié)議書一份,擬證明原、被告雙方存在合伙關系,合伙期限是2009年8月1日至2014年8月10日止;
證據(jù)2、隆化縣錢柜歌廳店鋪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一份,擬證明原、被告合伙截止時間是2011年7月1日;
證據(jù)3、證人劉某某的當庭證言,擬證明原、被告的合伙已經(jīng)截止,合伙期間四合伙人沒有發(fā)過工資,當時約定每人每月從歌廳收入中借支5000元工資,均以借款的形式從歌廳會計馮利新處借支工資款。雙方合伙關系終止時,四合伙人以口頭的形式約定將四人在歌廳的借款抵頂工資。原告妻子馮利新是歌廳會計,當時她說借條丟了,因此借條未撤回。
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jù)1、2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與本案無關,僅能證明原、被告之間是合伙關系,不能證明被告因合伙關系借支工資。本案中被告向原告借款是個人借款,與合伙無關,被告向原告借款77000元是因為被告發(fā)生交通事故需要錢向原告?zhèn)€人的借款。被告辯稱的借支的是工資不屬實,事實上被告的工資已實際發(fā)放,而被告未償還過原告借款。對證據(jù)3證人證言,認為亦只能證明四人有合伙關系,不能證明被告向原告借款的行為與合伙有關。
經(jīng)庭審質(zhì)證,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被告對其真實性無異議,該證據(jù)內(nèi)容真實,來源合法,與本案有關聯(lián)性,本院予以采信。對被告提交的證據(jù),原告對其真實性無異議,該證據(jù)能夠證明原、被告之間的合伙關系及產(chǎn)生借條的原因,本院予以采信。
經(jīng)審理查明,2009年8月1日,王皓、郭某某、郭某某、劉某某四人合伙經(jīng)營隆化錢柜KTV娛樂城,雙方簽訂了合伙協(xié)議書,約定合伙期間自2009年8月1日至2014年8月10日,王皓、郭某某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劉某某與郭某某共同占三分之一股份,每股每月分得5000元工資。2011年7月1日,四合伙人將該歌廳轉(zhuǎn)讓給案外人蘇紅義經(jīng)營,約定四人欠銀行的貸款及相關債務由蘇紅義承擔,四人向歌廳的借款以工資款抵頂。
本院認為,原告王皓與被告郭某某之間曾存在合伙關系。被告提供的證據(jù)能夠證明雙方解除合伙關系時,曾口頭約定將個人向歌廳的借款與工資款抵頂。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的借條未明確寫明是向原告王皓個人的借款,故原告的證據(jù)不能當然證明原、被告雙方之間存在債權(quán)債務關系?,F(xiàn)原告要求出具借條的被告清償借條項下的款項,就必須提供證據(jù)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的是債權(quán)債務關系,而非其他法律關系。故原告應對其提交的借條是借款予以證明,而原告未提供其他證據(jù)予以證明該款屬借款,應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故對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王皓要求被告郭某某償還借款119476.10元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690元,由原告王皓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黃愛湘
代理審判員 馬萌
人民陪審員 梁俊龍
書記員: 翟羽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