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住址黑龍江省泰來縣。
委托代理人杜興林,黑龍江杜興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住址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委托代理人王淑文(系被告妻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住址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huán)湖鎮(zhèn)巴哈西伯村南地房子屯,身份證號xxxx。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王某某土地侵權糾紛一案,原告于2016年4月7日向本院起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7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及委托代理人杜興林,被告王某某及委托代理人王淑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本院認定的法律事實如下:
原、被告是兄妹關系,雙方父母王文有、馮玉珍均已去世。在199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時,以被告王某某代表的農村承包經營戶在巴哈西伯村享有29畝土地承包經營權,詳見[杜爾伯特農地承包權(杜農字)第2007000436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該權證及巴哈西伯村土地臺賬上均記載,該農村承包經營戶為被告家4口人,沒有原告王某某。巴哈西伯村土地臺賬上記載,原告的土地在以原告弟弟王學良為代表的農村承包經營戶中。原告的戶籍,于2010年10月18日從巴哈西伯村原告父母的戶籍中遷出。2014年5月5日,杜蒙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出具的《杜農仲裁[2014]第7號裁決書》,認定以被告為代表的農村承包經營戶共有人為5人,包括原告王某某。該29畝耕地從第二輪土地承包以來,一直由被告耕種并交納稅費和享受補貼。
本院認為,原告要求被告返還土地承包經營權,并要求被告返還土地直補款和賠償損失。被告辯稱其耕種自己享有的29畝土地,不構成對原告侵權。故原告應舉證證明以被告為代表的土地承包經營戶中享有承包經營權。但在原告自己提供的土地臺賬(即《農戶換發(fā)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地塊確認認證表》)中,已明確記載,王學良的農村承包經營戶16畝土地承包經營權共有人包含了原告。該認證表系王學良本人填報和簽字確認的事實,經巴哈西伯村委會黨支部書記及南地房子屯前任屯長證實。而被告王某某的土地臺賬,新、舊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中,均未有原告的名字。被告的新、舊兩份戶口簿中,也都沒有原告的名字。經本院調查,原告的戶籍是2010年10月18日從其父母的戶口中遷出。而原告父母生前與王學良在一個土地臺賬上。以上事實可以證明,以被告王某某為代表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戶中,不包含原告王某某享有的土地承包份額。被告耕種該戶內的土地并未侵犯原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故原告的訴訟請求及事實均不成立,本院對原告的訴請不予支持。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條、第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王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王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劉艷紅 審 判 員 宋維剛 代理審判員 劉大文
書記員:于澤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條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農村土地承包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