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村居民,住萊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玉洲,山東文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姜春平,山東文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住所地萊州市。
法定代表人:張原彬,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海彬,被告公司經(jīng)理。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4月2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宋玉洲、姜春平、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海彬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王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52000元,支付工資170140元,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04年6月到被告處工作,主要負責機械銷售,月工資4000元,截止2015年8月,被告拖欠工資136930元。自2015年9月后公司安排在家待崗,上述工資至今未付。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在用人單位沒有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時,勞動者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經(jīng)濟補償。原告于2017年4月24日訴至萊州仲裁委會后被裁決不予受理,現(xiàn)原告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特訴至貴院,望依法判決。
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辯稱,原告在家待崗的原因是因為企業(yè)不能正常生產(chǎn),因此讓工人在家待業(yè),在此期間企業(yè)沒有正常生產(chǎn),對原告主張相關待遇請求法院予以考慮。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王某某自2004年6月起即在被告處工作,負責機械銷售,月工資為4000元,截止至2015年8月底,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累計拖欠原告王某某工資136930元未支付。期后,因被告經(jīng)營狀況出現(xiàn)問題,原告自2015年8月起即在家待崗。2017年4月23日,原告向被告郵寄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2017年4月24日,原告作為申請人申訴至萊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要求被申請人(本案被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52000元,支付工資170140元(其中待崗工資33210元)。萊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于當日出具了萊勞人仲案不字(2017)第29號仲裁決定書,以“申請人當庭未提供有效證據(jù)證實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申請人的仲裁請求證據(jù)不足、事實理由不充分”為由,決定:對申請人的仲裁請求,本委不予受理。原告遂訴至本院。
上述事實,有原告向本院提交的被告公司于2015年9月8日出具的拖欠工資的欠條、郵政特快專遞存根、查詢單、萊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出具的萊勞人仲案不字(2017)第29號仲裁決定書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在卷佐證。經(jīng)質證,被告對原告主張的到被告處工作的時間及拖欠工資的事實均無異議。經(jīng)本院主持調(diào)解,雙方當事人未能達成一致調(diào)解意見。
本院認為,原告王某某與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系的事實清楚,對該事實本院予以確認。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期間,被告應當依法及時支付工資,不及時支付是錯誤的。因被告的原因造成原告待崗,被告亦應當依法支付原告待崗期間的工資,但支付工資的標準不應當?shù)陀谧畹凸べY標準的70%。因被告未及時支付原告工資,原告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被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經(jīng)濟補償金的計算應以原告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為基數(shù),月平均工資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按照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計算。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山東省企業(yè)工資支付規(guī)定》第三十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支付給原告王某某工資163057元(136930元+4000元+1600元/月×8個月×70%+1710元/月×11個月×70%)。
二、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支付給原告王某某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22110.83元[(1710元/月×11個月+1600元/月×1個月)/12個月×13個月]。
上述一、二項確定的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應支付的款項均限判決生效后十日付清。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5元,訴訟保全費1320元,共計1325元,均由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負擔。上述費用,原告均已預交,限被告萊州華某機械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交納本院5元,直接支付給原告1320元。
審判員 韓熙坤
書記員:趙文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