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溫某某,男,48歲,漢族,農民。
委托代理人褚向國,黑龍江褚向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許某某,男,42歲,漢族,農民。
被告劉某某,女,40歲,漢族,農民。
委托代理人:劉喜文,男,漢族。
被告王某某,男,39歲,漢族,農民。
被告朱某某,女,40歲,漢族,農民。
被告王海成,男,36歲,漢族,農民。
原告溫某某與被告許某某、劉某某、王某某、朱某某、王海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月1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溫某某及委托代理人褚向國,被告許某某、劉某某及委托代理人劉喜文、王某某、朱某某、王海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溫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許某某、劉某某、王某某、朱某某償還人民幣22.4萬元其中利息4.4萬元,被告王海成在擔保責任內承擔連帶償還責任;2、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事實和理由:原告與各被告同住一個村屯,被告許某某、劉某某是夫妻,被告王某某、朱某某是夫妻。以上四被告種地缺少資金,由被告王海成擔保向原告借款20萬元,并于2014年4月1日給原告出具了欠據(jù),內容為:今有許某某、王某某種地抬款20萬元,約定利息1.5分,五被告分別在欠據(jù)上簽字。借款后被告于2015年2月12日給付了以前的利息,本金沒有給付。由于原告礙于朋友情面,再打欠據(jù)時沒有另外打欠據(jù),就在原欠據(jù)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改,將利息改為2分,同時將欠據(jù)上的欠款日期改為2015年2月12日,以上行為五被告表示同意。借款后原告憑欠據(jù)多次索要,五被告均以暫時無錢為由拒絕給付。無奈原告訴至法院。
被告許某某、劉某某辯稱,1、原告之訴嚴重失實,雖然有借款簽字,并無借款事實,其訴訟系虛假訴訟,請求法庭依法追究其虛假訴訟的行政、刑事責任。2、原告與擔保人從中于利,惡意串通,坑害我,其理由如下:原告將錢借給梁偉峰,并非借給我,原告向我索要借款系虛假訴訟,應對其行為承擔法律責任。3、原告向我索要24.4萬元沒有法律依據(jù),借條原來寫的一分五,是原告自行涂抹改寫的二分,時間也是原告自行涂抹改寫。4、由于我無過錯,因此訴訟費由原告承擔。5、我雖然為原告出具了欠據(jù),但是原告并沒有履行借款義務,也就是說沒有把錢交付給我,同時我在欠條的背面注明,當天沒有拿到錢,通過這個注明完全可以證實,我的內心意圖就是拿到錢,也就告訴了原告這個錢必須的交到我手,而不是向原告所講的那樣,是我和王某某同意后把錢轉交給第三人梁偉峰的,另外,借條注明該款用于種地,那么就不存在在轉借他人的這種情況,鑒于上述兩種原因,我沒有接到這筆錢,原告沒有履行借款義務,當然原告也就沒有權利向我要20萬元錢的權利。
被告王某某、朱某某辯稱,1、原告將我列為本案訴訟主體無適格,依據(jù)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之規(guī)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本案中二被告并未收到借款20萬元,因此,對于實踐的借款合同,我不應作為本案的訴訟主體;2、原告對欠據(jù)中日期及數(shù)額的更改等問題,我不知情;3、關于原告向我支付借款的事實,理應進行舉證證實,原告僅出具的欠據(jù)并不能證實借款的成立,應當有其他的證據(jù)進行佐證。在原告沒有出示相應證明完成金錢給付義務的前提下,我們認為法院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王海成辯稱,2014年4月1日,許某某和王某某到我家找我說讓我給擔保,上溫某某家借款20萬元,利息是1.5分,用款時間是10個月,在溫某某家的炕桌上寫的欠據(jù),當時在場人有許某某、劉某某、王某某、朱某某和我。當時是中午12點多鐘,溫某某說當時家里沒有現(xiàn)金,卡里有錢,得到信用社去取,當天取不了,得明天取,然后許某某在欠條的背面寫上今天沒看到錢并標明了時間,2014年4月1日。許某某說那你明天去跟溫某某把錢打到梁曉峰的賬戶上,然后我們就走了。第二天,2014年4月2日,王某某、許某某委托我去的,說梁曉峰和李曉峰在集賢縣家樂購對面郵儲銀行祥瑞營業(yè)所等著那。我和溫某某到時,梁曉峰、李曉峰都在,往賬戶里打的款。到10個月還利息的時候,2015年2月12日,我到溫某某家,能有20多分鐘梁曉峰、李曉峰還有王某某、朱某某開車一起到溫某某家還的利息,按1.5分的利息還的,許某某告訴我是梁曉峰和李曉峰還的利息。利息還完后,要重新做票子,當時劉某某沒有在場,票子就沒改,抬款20萬的利息變成2分,溫某某溫許某某同不同意抬,許某某說同意,又問王某某、朱某某同不同意抬,他倆說同意,又問我同不同意擔保,我說同意。
經(jīng)審理查明,2014年4月1日,許某某、劉某某、王某某、朱某某種地缺少資金,王海成擔保向原告借款20萬元,并于2014年4月1日給原告出具了欠據(jù),內容為:今有許某某、王某某種地抬款20萬元,約定利息1.5分,五人分別在欠據(jù)上簽字。因當時溫某某家中沒有現(xiàn)金,需到銀行支取,支取大額現(xiàn)金需提前預約。2014年4月2日,溫某某和王海成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集賢縣豐樂鎮(zhèn)營業(yè)所,溫某某將20萬元轉入許某某、王某某告訴王海成的(梁曉峰)賬戶內。2015年2月12日,王海成、許某某、王某某、朱某某、梁曉峰、李曉峰到溫某某家,李曉峰、梁曉峰給付了利息。因借款利率要由原來的1.5分增至2分,需重新作據(jù),由于劉某某為在場,在征得許某某、王某某、朱某某、王海成同意繼續(xù)借款后,溫某某在原欠據(jù)上將利息由1.5分改為2分,同時將欠據(jù)上的欠款日期由2014年4月1日改為2015年2月12日。借款經(jīng)原告多次索要,上述被告均以暫時無錢為由拒絕給付。
另查明,本案的五被告以及李曉峰、梁曉峰系親屬關系,許某某系王海成舅哥,王某某系王海成老舅,許某某、劉某某系夫妻,王某某、朱某某系夫妻,梁曉峰系王某某表姐,梁曉峰、李曉峰系夫妻。溫某某款轉入對方賬號xxxx6為梁曉峰賬戶。
以上事實的認定,有原告丁萬全、被告孫青林當庭陳述、自認,原告提供的身份證復印件、借(欠)據(jù)、集賢縣興安鄉(xiāng)興旺村民委員會證明在卷為憑,且經(jīng)當庭認定,足以采信。
綜上所述,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借貸關系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被告應按約定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因此,原告的訴訟請求應予以支持。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條、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孫青林、武月(同)芝、李鳳軍于本判決生效后立即償還原告丁萬全借款本金40000.00元,利息22640.00元(截止到2016年1月5日),合計62640.00元;并以40000.00元為本金,按月利率1.2%計算,一并給付2016年1月6日至給付之日的利息。
案件受理費1366.00元及公告費800.00元(原告已預交)由三被告負擔。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雙鴨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費天國
人民陪審員 朱大慶
人民陪審員 于淑艷
書記員: 白雯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