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市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
馮貞秀(河北甲信律師事務所)
張進府
沙河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局
任長龍
趙彥星(河北守敬律師事務所)
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
張金花
沙河市廣播電視臺
郭某某
石某某
原告:沙河市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簡稱市聯(lián)社)。
地址:沙河市。
法定代表人:楊景春,該聯(lián)社理事長。
委托代理人:馮貞秀,河北甲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張進府,該聯(lián)社員工。
被告:沙河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局(簡稱文廣新體局)。
法定代表人:樊渠金,該局局長。
委托代理人:任長龍,該局副局長。
被告: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簡稱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
負責人:侯京海,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張金花,陳寶坡,均系該公司副經理。
被告:沙河市廣播電視臺(簡稱電視臺)。
法定代表人:王生軍,該電視臺臺長。
被告:郭某某,男,漢族,電視臺副臺長。
被告:石某某,女,漢族,電視臺副臺長。
上述三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趙彥星,河北守敬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沙河市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與被告沙河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局、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沙河廣播電視臺、郭某某、石某某為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馮貞秀、張進府,被告沙河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局委托代理人任長龍,被告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委托代理人張金花、陳寶坡,被告沙河市廣播電視臺、郭某某、石某某的共同委托代理人趙彥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一)債務應當償還。而合同之債屬債務之一。本案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為落實上級關于有線電視光纜進山區(qū)工程,于2000年5月10日從原告處借款50萬元,隨即用該借款購買了發(fā)射機等材料,投入到沙河廣電網(wǎng)絡建設中。但該借款雖然多次結息換據(jù),本金遲遲未償還,原告訴請追要該筆借款本金及剩余利息,于法有據(jù),本院應予支持。但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因體制改革,于2007年5月11日,通過以其凈資產投資入股河北省廣電網(wǎng)絡公司、經過資產整合、組建成立了河北廣電網(wǎng)絡集團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后又于2010年10月份徹底分立。其行政管理職能歸沙河市文廣新體局履行;其剩余機構合并成立沙河市廣播電視臺,仍履行其原所屬職能。因原告的借款是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購買發(fā)射機等附屬設備,實際是投資在沙河市廣電網(wǎng)絡建設上。該筆借款到期后,雖然多次結息換據(jù),本金并未償還。庭審中,各方當事人均不能證明由誰繼承享有了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在河北廣電網(wǎng)絡公司的股權,故原告主張的借款本金及剩余利息應視為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投資廣電網(wǎng)絡建設遺留的債務。應由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分立出的資產、人員、職能機構等的承受者承擔還款責任。
(二)2010年10月,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因機構改革,其行政管理職能由新設立的沙河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體育局(第一被告)統(tǒng)一履行。同時,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下屬事業(yè)單位沙河市人民廣播電視臺、沙河市有線廣播電視臺、沙河市電視差轉臺,合并成立沙河市廣播電視臺(第三被告)。仍履行其原所屬職能。因此,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于2009年12月8日與原告重新簽訂借款合同后發(fā)生分立,其在分立后對其原來債權債務如何分擔,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條 ?規(guī)定的執(zhí)行。即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分立的,由分立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被告沙河市文廣新體局辯稱: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分立只有人員交流,沒有財產交接,不應承擔還款義務的主張于法無據(jù),不予采信。被告沙河市廣播電視臺辯稱其是由原沙河市廣播局的下屬三個獨立事業(yè)單位合并成立,非借款合同主體,不應承擔還款義務的主張于法無據(jù),不予采信。
(三)被告郭某某、石某某自2007年5月15日開始為該筆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2009年12月8日重新簽訂借款合同時,仍簽名承擔擔保責任。故其在保證期間內依法應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其辯稱擔保是應領導要求,是職務行為的辯解不能成立,不予采信。
(四)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屬依法成立的事業(yè)單位,具備法人資格。2006年-2007年初,其按照上級要求以其評估后的優(yōu)質網(wǎng)絡資產入股河北廣電網(wǎng)絡有限公司,該凈資產包含有原告借款購買的發(fā)射機等設備。2007年4月20日,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投入340萬元組建成立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同年5月11日,分公司領取了營業(yè)執(zhí)照。承繼了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的主要經營業(yè)務。從工商登記資料顯示,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的成立和組織形式,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 ?(5)的“其他組織”的特征和形式要件,具備獨立的訴訟主體資格。因此享有相應的民事權利,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義務。原告主張,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未償還的借款,實質是其響應上級要求進行改制所遺留的債務。在2007年5月11日成立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之時,已經對其遺留的債務做出明確規(guī)定,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2004)第54號文件和2006年11月2日河北省廣播電視局印發(fā)的《河北省縣級廣電網(wǎng)絡整合的實施意見》文件規(guī)定精神。即關于原來縣級廣電網(wǎng)絡運營機構的的債權債務不進入省股份公司,債務由分公司用“存量”償還。對此約定,原告作為債權人不持異議,應予認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四條 ?第二款 ?的規(guī)定,即企業(yè)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在河北廣電網(wǎng)絡公司授權管理的財產范圍內獨立經營,其對外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一定程度上是代表省廣電網(wǎng)絡公司的民事行為,與《公司法》的相關規(guī)定并不沖突。因此,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應對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于2000年5月10日向原告借款形成的債務承擔連帶償還責任。原告主張于法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被告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辯稱:原告所訴之借款是在其成立之后的債務,與其無關;其作為分支機構,只享有財產使用權,無處分權,不承擔還款義務的說法與民法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相對應的原則相悖,此說法有違公平,不能成立,不予采信。
綜上,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金50萬元及利息的請求于法有據(jù),本院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 ?、第四十四條 ?第二款 ?、第五十條 ?、第八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二百零五條 ?、第二百零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 ?第二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沙河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局、被告沙河市廣播電視臺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共同償還原告沙河市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借款本金50萬元;并自2009年12月8日起按合同約定計付利息至判決生效日止。
二、被告郭某某、石某某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三、被告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在其接收的資產范圍內對上述款項負連帶償還責任。
案件受理費8,800元,由被告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負擔3,000元,被告沙河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局負擔3,000元、被告沙河市廣播電視臺負擔2,8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一)債務應當償還。而合同之債屬債務之一。本案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為落實上級關于有線電視光纜進山區(qū)工程,于2000年5月10日從原告處借款50萬元,隨即用該借款購買了發(fā)射機等材料,投入到沙河廣電網(wǎng)絡建設中。但該借款雖然多次結息換據(jù),本金遲遲未償還,原告訴請追要該筆借款本金及剩余利息,于法有據(jù),本院應予支持。但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因體制改革,于2007年5月11日,通過以其凈資產投資入股河北省廣電網(wǎng)絡公司、經過資產整合、組建成立了河北廣電網(wǎng)絡集團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后又于2010年10月份徹底分立。其行政管理職能歸沙河市文廣新體局履行;其剩余機構合并成立沙河市廣播電視臺,仍履行其原所屬職能。因原告的借款是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購買發(fā)射機等附屬設備,實際是投資在沙河市廣電網(wǎng)絡建設上。該筆借款到期后,雖然多次結息換據(jù),本金并未償還。庭審中,各方當事人均不能證明由誰繼承享有了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在河北廣電網(wǎng)絡公司的股權,故原告主張的借款本金及剩余利息應視為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投資廣電網(wǎng)絡建設遺留的債務。應由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分立出的資產、人員、職能機構等的承受者承擔還款責任。
(二)2010年10月,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因機構改革,其行政管理職能由新設立的沙河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體育局(第一被告)統(tǒng)一履行。同時,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下屬事業(yè)單位沙河市人民廣播電視臺、沙河市有線廣播電視臺、沙河市電視差轉臺,合并成立沙河市廣播電視臺(第三被告)。仍履行其原所屬職能。因此,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于2009年12月8日與原告重新簽訂借款合同后發(fā)生分立,其在分立后對其原來債權債務如何分擔,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條 ?規(guī)定的執(zhí)行。即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分立的,由分立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被告沙河市文廣新體局辯稱: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分立只有人員交流,沒有財產交接,不應承擔還款義務的主張于法無據(jù),不予采信。被告沙河市廣播電視臺辯稱其是由原沙河市廣播局的下屬三個獨立事業(yè)單位合并成立,非借款合同主體,不應承擔還款義務的主張于法無據(jù),不予采信。
(三)被告郭某某、石某某自2007年5月15日開始為該筆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2009年12月8日重新簽訂借款合同時,仍簽名承擔擔保責任。故其在保證期間內依法應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其辯稱擔保是應領導要求,是職務行為的辯解不能成立,不予采信。
(四)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屬依法成立的事業(yè)單位,具備法人資格。2006年-2007年初,其按照上級要求以其評估后的優(yōu)質網(wǎng)絡資產入股河北廣電網(wǎng)絡有限公司,該凈資產包含有原告借款購買的發(fā)射機等設備。2007年4月20日,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投入340萬元組建成立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同年5月11日,分公司領取了營業(yè)執(zhí)照。承繼了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的主要經營業(yè)務。從工商登記資料顯示,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的成立和組織形式,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 ?(5)的“其他組織”的特征和形式要件,具備獨立的訴訟主體資格。因此享有相應的民事權利,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義務。原告主張,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未償還的借款,實質是其響應上級要求進行改制所遺留的債務。在2007年5月11日成立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之時,已經對其遺留的債務做出明確規(guī)定,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2004)第54號文件和2006年11月2日河北省廣播電視局印發(fā)的《河北省縣級廣電網(wǎng)絡整合的實施意見》文件規(guī)定精神。即關于原來縣級廣電網(wǎng)絡運營機構的的債權債務不進入省股份公司,債務由分公司用“存量”償還。對此約定,原告作為債權人不持異議,應予認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四條 ?第二款 ?的規(guī)定,即企業(yè)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在河北廣電網(wǎng)絡公司授權管理的財產范圍內獨立經營,其對外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一定程度上是代表省廣電網(wǎng)絡公司的民事行為,與《公司法》的相關規(guī)定并不沖突。因此,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應對原沙河市廣播電視局于2000年5月10日向原告借款形成的債務承擔連帶償還責任。原告主張于法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被告河北廣電網(wǎng)絡沙河分公司辯稱:原告所訴之借款是在其成立之后的債務,與其無關;其作為分支機構,只享有財產使用權,無處分權,不承擔還款義務的說法與民法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相對應的原則相悖,此說法有違公平,不能成立,不予采信。
綜上,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金50萬元及利息的請求于法有據(jù),本院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 ?、第四十四條 ?第二款 ?、第五十條 ?、第八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二百零五條 ?、第二百零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 ?第二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沙河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局、被告沙河市廣播電視臺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共同償還原告沙河市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借款本金50萬元;并自2009年12月8日起按合同約定計付利息至判決生效日止。
二、被告郭某某、石某某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三、被告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在其接收的資產范圍內對上述款項負連帶償還責任。
案件受理費8,800元,由被告河北廣電信息網(wǎng)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負擔3,000元,被告沙河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局負擔3,000元、被告沙河市廣播電視臺負擔2,8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審判長:高記朝
審判員:付偉國
審判員:齊旭軒
書記員:宗建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