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魁,男,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委托代理人楊保廷,涉縣中心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張成年,男,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委托代理人李玉明,河北恒星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李某魁與被告張成年排除妨害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魁及其委托代理人楊保廷、被告張成年及其委托代理人李玉明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1996年7月20日,原告李某魁買下張乃堂繼承爺爺張井直全部祖業(yè)房產(chǎn),本人過戶手續(xù)全部合法。原、被告居住同一系伙院,原告居住東屋和南屋,被告居住北屋和西屋。在2012年12月份,被告拆除其與原告系伙院內(nèi)的房屋建設新房,可是被告擅自在臨其北房墻(現(xiàn)建成了地基部分)東西通長建起了地面平臺(南北寬1.3米),改變了原建筑結構,且部分超出了其使用面積(即建在系伙院內(nèi)的部分),并聲稱將來還要出檐。這樣一來,將使雙方的使用院落面積減少,給生活帶來不便,不利于和睦相處的原則,有悖法律法規(guī)等的規(guī)定,為此,原告多次阻止勸說無濟于事。另外,被告一直阻攔原告在這之前翻建的南房(西樓梯處、東屋北山墻處)護房抹墻,使原告的房屋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直接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綜上,為了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以及避免損失的再度擴大,特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1、依法判決被告停止侵權侵害,立即拆除被告建在系伙使用院內(nèi)的地面平臺,并恢復到被告原宅基地使用面積之內(nèi)起建;2、判決被告停止阻攔原告對自己南房西樓梯處、南屋北山墻處護水、護房抹墻行為;3、判決被告停止阻攔原告抹墻誤工費及物料損失1500元,由被告全部負擔;4、判決被告立即拆除系伙院內(nèi)的北屋通長一、二、三層出檐及建房超高3.5米和西屋二、三層通長出檐及超高4.088米;5、判決被告清除系伙院內(nèi)墊高全部垃圾,排除障礙、流水暢通。
原告李某魁為支持其訴訟請求,提供了如下證據(jù):
1、張井直宅基地使用證復印件(張井直是張乃堂祖父)一份,證明張乃堂繼承其祖父張井直合法房產(chǎn)一處;
2、買賣文書復印件一份,證明張乃堂繼承其祖父張井直合法房產(chǎn)賣于原告李某魁;
3、調(diào)解書一份,證明雙方自愿兌換各自宅基地的面積與方位;
4、固新鎮(zhèn)司法所證明一份,證明鎮(zhèn)司法所就被告張成年北房前出檐問題調(diào)解過;
5、照片復印件兩張,證明被告張成年北房原狀;
6、涉縣人民法院(2010)涉民初字第88號民事判決書和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邯市民一終字第875號民事判決書,證明原、被告之間因相鄰糾紛一案處理過;
7、張乃堂、李某魁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轉移申請表、契稅證及票各一份,證明張乃堂繼承張井直的房地產(chǎn)已合法轉移給李某魁;
8、拆建前李某魁與張成年經(jīng)中間人丈量原房屋坐落尺丈數(shù)據(jù)一份;
9、證人張某某到庭作證,證明原告的東、南屋都是原拆原建,東屋北一半有一飯廈,院是系伙,誰也不能墊,墊高就流不出水了,被告北房按協(xié)議沒有前出檐;
10、證人李某甲到庭作證,證明原、被告雙方應當按照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蓋房,即被告的北房沒有前出檐。
被告未提交書面答辯,在庭審時口頭辯稱,1、原告的主體不適格;2、被告翻建的北三層、西房二層不超高,不影響原告采光,也不侵害原告其他利益,因被告北房屬主房,原本房屋在院內(nèi)就屬最高,翻建后依習慣也應最高。被告房屋居院中西北部,不存在影響原告采光的問題。因此,也不存在原告所述北房超高3.5米、西房超高4.088米,且被告的西房是兩層,而不是原告所述的三層,故該請求不能成立;3、被告西屋、北屋的出檐均在被告宅基地使用范圍內(nèi)和協(xié)議商定的范圍內(nèi),被告西屋出檐已寫入2009年的調(diào)解書中;北屋出檐雖未寫入調(diào)解書中,但出檐1.4米確為調(diào)解內(nèi)容,此內(nèi)容有當時主持調(diào)解的張其元、張和太、王和廷出具了書證,并有村委簽署了情況屬實且蓋有村委公章,再說,原告南屋原出檐為0.5米,允許其翻蓋出檐1.2米,被告北屋原出檐為0.45米,加上換取原告的1米,正好為1.45米,且被告的北屋出檐也與被告原1.5米的五層臺階相當,同時,被告的出檐既不影響原告采光,也不影響其其他利益,故不應拆除;4、被告所建西、北屋平臺不應拆除。因原告在翻建其東、南屋時,已將原來南屋地平與院等平,原東屋地平高于院約0.15米的門前臺階抬高到約0.6米,原告翻建房屋已將地面平臺擴建至東房約0.8米、南房約1.2米,被告翻建西屋已隨出檐0.9米建起檐下平臺0.8米,北屋建起1.45米的檐下地面平臺,且該平臺與原北房臺階相當,合情、合理、合法,故不應拆除;5、被告阻攔原告在南房西樓梯處和東房北山墻處抹墻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2009年雙方協(xié)議約定這兩處均與被告墻靠墻,并未約定護墻抹房,原告在此兩處均已占夠自己的宅基地,若抹墻貼磚,必侵占被告地基,且原告請求被告賠償1500元工料費,既無事實根據(jù),也無法律依據(jù),故該請求應予駁回;6、被告在院內(nèi)存放自己的渣土不應清除。因原告已經(jīng)在前將南屋和東屋的地基抬高了0.6米,過道和大門口也隨之相應抬高,造成院落低洼,行走不便,被告在院內(nèi)存放渣土,正是為了使院落與南屋平臺墊平,以行走方便??傊?,應駁回原告的起訴,訴訟費也應由原告承擔。
被告張成年為支持其抗辯主張,提供了如下證據(jù):
1、涉縣人民法院(2010)涉民初字第88號民事判決書;
2、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邯市民一終字第875號民事判決書;
3、2012年6月15日小車村委會證明復印件一份,證明被告張成年北房前出檐1.45米;
4、證人王某某出庭作證,證明張成年住北、西屋,原告住東、南屋。2009年,原告要翻建,原告想出檐,被告不許,故找到了大隊,雙方經(jīng)大隊達成了協(xié)議:東西屋各出檐0.9米,南屋1.22米,北屋1.45米,北屋出檐雙方也同意,只是沒有寫到調(diào)解書內(nèi),沒寫是因為張成年沒能力蓋房,院內(nèi)平臺雙方也同意,要怎么建都怎么建;
5、證人李某乙出庭作證,證明原告在2009年蓋房想出檐,我們不同意就進行了阻攔,我們找到了大隊,并經(jīng)大隊達成了協(xié)議:東西屋各出檐0.9米,南屋1.2米,北屋1.45米,當時還約定了墻靠墻,原告已經(jīng)占夠,所以不應再抹墻,原告抬高了院,造成進出不便,我方堆渣土是為了進出方便,北屋臺階寬1.5米,靠臺階兩邊0.3米地面平臺都是我家的,南屋原是一層瓦房,東屋是兩層樓房,我方1.45米出檐當時商定以后蓋房隨意選擇,沒往紙張上寫,水道原在南屋東南角。院和南屋地面相平,東屋門前有0.15米一個臺階,所以出檐都在我方地基內(nèi)。
經(jīng)庭審主持質證,被告對原告的證據(jù)質證意見如下:對證據(jù)1、2復印件不予質證;對證據(jù)3、4、5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據(jù)6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判決書也不能確定原告的主體資格,因該權利為行政部門享有;對證據(jù)7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該證據(jù)并不能確認房產(chǎn)已過戶轉移。另外,該證據(jù)時間為1996年11月份,在此之后的10多年時間也未辦理產(chǎn)權過戶手續(xù),故只能說明買賣行為成立,產(chǎn)權并未轉移,因宅基地使用證為產(chǎn)權證明的公示;對證據(jù)8無異議,另外,該字據(jù)后所附示意圖及所書文字被告不予認可;因原告方的兩位證人為某某,故證據(jù)效力較低,二證人所證明的內(nèi)容大部分不真實,如原告原來房屋的臺階出檐和對被告原來房屋的臺階出檐等均不真實。
原告對被告的證據(jù)質證意見如下:對證據(jù)1、2兩份判決書,現(xiàn)正在高院申訴立案,二判決屬無效證據(jù);對證據(jù)3有異議,證明內(nèi)容不實;證人王某某是被告姐夫,李某乙是被告妻子,證言效力低,該證人證言低于書面證據(jù)。
經(jīng)審理查明,1996年,張乃堂將繼承張井直的小車村石畝片南瓦房五間、東樓房三間和院內(nèi)小房一間(4平方米)作價5000元賣于本案原告李某魁。該房屋買賣所有權、土地使用權轉移審核中已得到了小車村委會、固新鎮(zhèn)人民政府和固新鎮(zhèn)政府土地管理站的審批通過,并向固新鎮(zhèn)財政所交納了契稅300元。從此,原告入住此宅院與被告張成年的父親張書運同院為鄰。張書運舊有北兩層土木結構瓦樓房五間、西平房五間。2009年12月14日張書運在家中去世,被告張成年繼承了上述房屋。2008年11月27日,原告李某魁和被告張成年在李某魁翻建其房屋時經(jīng)中間人張河太、趙其元對原、被告宅院進行了丈量。丈量記錄如下:堂屋至南屋長9.83米(以堂屋根基作為始點丈量),南屋滴水為0.53米,東屋至西屋5.73米(墻對墻丈量,以西屋墻作為丈量點),堂屋滴水至東屋山墻為0.6米(根基對根基丈量),東屋墻外廚房外墻至西屋距離為4.35米。2009年2月14日原告李某魁在建房過程中與被告發(fā)生糾紛,經(jīng)本村民調(diào)委主持調(diào)解,雙方達成了協(xié)議如下:被告西屋南邊間3.44米×1.7米與原告李某魁東屋北邊間5.45米×1米相互按平方米數(shù)進行兌換。還注明東屋北墻和北屋東前墻,墻靠墻,雙方各走各滴水,李某魁樓梯北墻,張成年西屋南墻,墻靠墻,各壘各墻,雙方各走各滴水,東西屋出檐各為0.9米,南屋出檐1.2米。在該調(diào)解書下方還注有雙方房屋根基原拆原建字樣。但在該協(xié)議中,沒有對被告張成年的北房前出檐作出約定。2009年,原告李某魁將院面抬高,并翻建了過道,將南房建成了三層瓦樓房,東房建成了兩層平樓房,同時為了生活方便,在南房和東房建起檐下平臺。
2012年6月15日小車村委會出具證明,證明原、被告雙方在2009年2月14日,兩家已達成協(xié)議,并有王某某和王乃堂作為證人,具體情況是:雙方地基以一平米兌換一平米,已換舊,并明確李某魁東屋出檐0.9米,張成年西屋出檐0.9米,李某魁南屋出檐1.2米,張成年北屋出檐1.45米,雙方當場達成一致,證人敢以法律作擔保。因此,證明被告張成年北房前出檐1.45米,只是沒有寫到調(diào)解協(xié)議中。2012年10月,被告開始在原根基上翻建西屋和北屋,并在西屋和北屋處建起檐下地面平臺。現(xiàn)西屋前出檐約為0.9米,北屋前出檐約為1.45米。2013年2月21日,原告以被告侵犯其合法權益為由訴至本院。
另查明,原告東屋與南屋夾角處有一系伙院的小排水口。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問題有六個:第一、原告主體資格是否適格;第二、被告翻建的北房三層和西房兩層是否超高、該北房和西房的前出檐是否應該拆除;第三、被告所建北房和西房檐下的地面平臺是否應該拆除;第四、被告阻攔原告在南房西樓梯處和東房北山墻處抹墻、貼磚是否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第五、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抹墻誤工費及物料損失1500元,有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第六、被告建房存放在系伙院內(nèi)的渣土是否對原告的排水構成妨害。
第一,關于原告主體資格是否適格的問題。
本院認為,1996年,張乃堂已將繼承張井直的小車村石畝片南瓦房五間、東樓房三間和院內(nèi)小房一間(4平方米)作價5000元賣于本案原告李某魁。該房屋買賣所有權、土地使用權轉移審核中已得到了小車村委會、固新鎮(zhèn)人民政府和固新鎮(zhèn)政府土地管理站的審批通過,并向固新鎮(zhèn)財政所交納了契稅300元,該財產(chǎn)的所有權已經(jīng)轉移至原告。因此,原告認為被告建房影響到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原告資格主張自己的權利,故被告認為原告主體不適格的抗辯主張,沒有法律依據(jù),依法不予采納。
第二、關于被告翻建的北房三層和西房兩層是否超高、該北房和西房的前出檐是否應該拆除的問題。
本院認為,原、被告在2009年2月14日達成的協(xié)議中約定,東西屋出檐各為0.9米,南屋出檐1.2米,雙方房屋根基原拆原建。但雙方并沒有約定建房的層數(shù)和高度,原告也沒有證據(jù)證明被告翻建的北房三層和西房兩層超高。因此,原告認為被告在翻建其北房三層和西房兩層時超高,并要求對超高部分予以拆除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與法律依據(jù),依法不予支持。由于在該協(xié)議中已明確約定了被告的西屋出檐為0.9米,因此,原告要求被告拆除其西屋出檐0.9米,沒有事實依據(jù),不予支持。另外,在該協(xié)議中雖然沒有約定被告原北房在日后翻建時是否可以前出檐,但本院參考小車村委會在調(diào)解雙方建房時的相關內(nèi)容,且雙方共同居住的院落內(nèi),東、西、南房均有出檐,現(xiàn)被告翻建其北房并前出檐對雙方共同使用的院落并不構成侵害,故對原告要求被告拆除其北房前出檐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第三、關于被告所建北房和西房檐下的地面平臺是否應該拆除的問題。
本院認為,原告李某魁于2009年將院面抬高,并將南房建成了三層瓦樓房,東房建成了兩層平樓房,并為了生活方便,在南房和東房檐下建起地面平臺?,F(xiàn)被告翻建西屋和北屋,并在檐下修建地面平臺,也是為了生活方便,且該建筑部分對雙方共同使用的院落并不構成侵害,也沒有直接對原告的生產(chǎn)生活造成實質性的影響,故對原告要求被告拆除北房和西房檐下的地面平臺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第四、關于被告阻攔原告在南房西樓梯處和東房北山墻處抹墻、貼磚是否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的問題。
本院認為,原、被告2009年2月14日達成的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被告西屋南邊間3.44米×1.7米與原告李某魁東屋北邊間5.45米×1米相互按平方米數(shù)進行兌換。還注明東屋北墻和北屋東前墻,墻靠墻,雙方各走各滴水,李某魁樓梯北墻,張成年西屋南墻,墻靠墻,各壘各墻,雙方各走各滴水。由于被告現(xiàn)已建成西屋和北屋,原告東屋北墻和被告北屋東前墻墻靠墻;原告樓梯北墻,被告西屋南墻墻靠墻,均符合協(xié)議約定,被告阻攔原告在南房西樓梯處和東房北山墻處抹墻、貼磚并沒有侵害到原告的合法權益,故原告的該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第五、關于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抹墻誤工費及物料損失1500元,有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的問題。
本院認為,按照我國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在本案中,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抹墻誤工費及物料損失1500元,并未向本院提交相關證據(jù)。故對原告的該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第六、關于被告建房存放在系伙院內(nèi)的渣土是否對原告方的排水構成妨害的問題。
本院認為,被告建房存放在系伙院內(nèi)的渣土,在遇有流水時,將有可能淤積在原告東屋與南屋夾角處的小排水口,造成流水不暢,潛在影響到原、被告雙方的合法權益。為避免日后再起分爭,被告應當及時對該渣土進行清理。故對原告的上述請求,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張成年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清除位于系伙院內(nèi)因翻建西屋和北屋留下的渣土;
二、駁回原告李某魁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0元,由原告李某魁和被告張成年各自承擔4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李紅高
審判員 陳寶琴
代理審判員 王斌斌
書記員: 李世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