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海牛,男,1957年10月10日生,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委托代理人張東海,河北常錫太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涉縣索堡鎮(zhèn)曲峧村民委員會。
負責人李軍明,該村支部書記。
被告陳抗朝,男,1962年10月2日生,漢族,農(nóng)民,住涉縣。
原告張海牛訴涉縣索堡鎮(zhèn)曲峧村民委員會(以下至判決主文部分簡稱曲峧村委)農(nóng)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原告申請追加陳抗朝為本案被告,本院于2012年9月4日下達了(2012)涉民初字第1338號參加訴訟通知書,依法追加陳抗朝為本案被告。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海牛及委托代理人、被告曲峧村委的法定代表人、陳抗朝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陳抗朝庭審時中途退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09年3月13日,被告曲峧村委將原中學兩洞小土窯以10000元的價格用拍賣形式處理給原告。雙方簽字蓋章后,原告依約向被告曲峧村委交付了價款。但曲峧村委未讓占用兩洞土窯的陳抗朝騰出交付原告?,F(xiàn)請求人民法院判令二被告將土窯騰出,交付原告使用,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
原告在舉證期間內(nèi)提交如下證據(jù):
1、2009年3月13日曲峧村委出具的《關于對原中學教辦室兩洞窯處理的意見》。
2、涉縣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專用收據(jù)(NO.0006242)一份;證明原告向曲峧村委交款的事實。
3、2012年6月20日曲峧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信一份;證明原兩洞窯的權屬及原告取得的情況。
被告曲峧村委辨稱,因村委有債務,經(jīng)村委會決定拍賣原告訴求房屋(兩洞土窯),價格從30000元降到10000元,拍賣給原告。合同成立后,由村委分管土地的張大平及原村支書張寧旭與原告進行了交接,交接后原告在窯后進行了挖土施工。我們確已交付了窯洞,現(xiàn)在占用窯洞的是陳抗朝。兩洞窯在拍賣前無任何權屬爭議,現(xiàn)他人占用屬非法占有。
被告陳抗朝辨稱,曲峧村委原欠張連明工程款,張連明欠我工程款。2007年張連明去世后,兩洞窯是張連明之父張井成讓我占用的,說等付清你工程款后你再騰出窯洞。現(xiàn)張井成也去世了。我同意騰出窯洞,但曲峧村委必須給張連明結清工程款。
被告曲峧村委在舉證期限內(nèi)未提交證據(jù)。
被告陳抗朝在舉證期限內(nèi)未提交證據(jù)。
庭審質(zhì)證中,被告曲峧村委對原告所提供的證據(jù)均無異議。
被告陳抗朝中途退庭未質(zhì)證。
經(jīng)審理查明,2009年3月13日,被告曲峧村委決定拍賣土窯兩洞(原曲峧中學教辦室),價格10000元,原告張海牛競買后,雙方簽訂協(xié)議即《關于對原中學教辦室兩洞窯處理的意見》。協(xié)議中約定,原告先向被告曲峧村委交納房款7000元,剩余款項待村委將窯頂電線桿移走后交清,時間為六個月。超過六個月,剩余的3000元作為本戶移電線桿的費用,不再交納村委。合同成立后,由村委分管土地的張大平及原村支書張寧旭與原告進行了交接,但被告陳抗朝自2007年至今一直以曲峧村委欠其雇主張連明工程款,而張連明又欠其工程款為由拒不騰出兩窯洞給原告。后原告找曲峧村委、索堡鎮(zhèn)司法所解決未果。2012年8月9日原告訴至本院。
本院認為:訴爭兩洞土窯是被告曲峧村委通過拍賣方式合法賣于原告張海牛,且原、被告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即《關于對原中學教辦室兩洞窯處理的意見》,合法有效,原告依法取得兩洞土窯所有權,本院對此予以確認。合同成立后,原告在該窯洞后挖土施工,證明曲峧村委已履行交付義務。被告陳抗朝以曲峧村委欠其雇主張連明的工程款,而張連明又欠其工程款為理由占用訴爭窯洞,屬非法占有,故被告陳抗朝應當騰出窯洞交付原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第一百三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限被告陳抗朝在十日之內(nèi)將其現(xiàn)占用曲峧村民委員會的兩洞土窯(原曲峧中學教辦室)騰出交付原告。
二、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0元,由原告承擔40元,被告陳抗朝承擔4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王有田
審判員 王俊亮
人民陪審員 溫長水
書記員: 李曉旭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