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邱紅(黑龍江玉朗律師事務所)
徐某
張偉(黑龍江四維律師事務所)
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址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委托代理人邱紅,黑龍江玉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址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委托代理人張偉,黑龍江四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徐某委托合同糾紛一案,原告于2015年5月4日向本院起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8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委托代理人邱紅、被告徐某及委托代理人張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張某某為證實自己的主張,在本案審理期間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jù),并在庭審中出示:
出示“糧食收購結(jié)算憑證”一張,欲證明原告家的玉米,是以被告徐某的名義賣給糧庫的事實。被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及欲證明的事實均無異議。
被告徐某為證實自己的主張,在本案審理期期間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jù),并在庭審中出示:
一、申請證人賈某出庭作證,欲證明被告幫原告賣糧的過程。證人賈某證實,賈某是被告雇傭的司機,2015年1月賈某開車到原告家拉糧,以被告的名義賣給糧庫(為了多賣點錢)。糧庫開完卸糧憑證即“檢斤單”后,由賈某拿回交給原告。原告質(zhì)證認為,該證人證言不真實,證人所說的檢斤單沒有給原告,一直在被告手里。被告質(zhì)證認為,該證人證言屬實,證人證明了糧食的結(jié)算過程。證人交付給原告的是當時的檢斤單,不是原告出示結(jié)算憑證。如果原告不將該單據(jù)交付給糧庫,是無法結(jié)算的。
二、申請證人樊某某出庭作證,欲證明被告幫樊某某賣糧的過程。證人樊某某證實,2014年樊某某家的玉米是被告幫著賣的,賣糧當時糧庫并沒有結(jié)算,之后樊某某和被告一起去糧庫,被告將賣糧款和結(jié)算憑證一起給了樊某某。原告質(zhì)證認為,證人與被告是親屬關系,無法證明事實的真實性。被告質(zhì)證認為,證人證言屬實。證人與被告有親屬關系但并非近親屬,不影響證言的效力。證人證實了以往的交易慣例,都是由被告去結(jié)算完畢后,將糧款與結(jié)算憑證一并交給委托人。從而間接地證實,原告現(xiàn)在持有結(jié)算憑證,即已收回了賣糧款。
三、申請證人許某某出庭作證,欲證明被告幫證人許某某賣糧過程。證人許某某證實,許某某的糧食曾以被告的名義賣給糧庫,賣糧的時候是兩個人一起去的,結(jié)算的時候許某某沒在場,事后被告將賣糧款和結(jié)算憑證一起交給了許某某。原告質(zhì)證認為,該證言只能證明證人與被告之間的賣糧過程,證實不了被告已將本案賣糧款交還原告。被告質(zhì)證認為,該證人證言屬實。這種幫忙的交易習慣,都是在結(jié)算之后將賣糧款和結(jié)算憑證一并交給委托人,以便于委托人核對。從而間接地證實,原告現(xiàn)在持有結(jié)算憑證,即已收回了賣糧款。
在庭審中宣讀本院依法調(diào)取的杜蒙縣公安機關制作的詢問筆錄如下:
宣讀本院調(diào)取的杜蒙縣公安機關于2015年2月10日、2015年3月3日對原告張某某的詢問筆錄。原告對該筆錄無異議。被告對該筆錄有異議,原告自述內(nèi)容的真實性不能確定。第一份筆錄是派出所形成的,第二份筆錄是刑警隊形成的,可以看出公安機關是按照刑事案件處理的,但最終公安機關并沒有確定被告涉嫌刑事犯罪,即原告的筆錄內(nèi)容未被公安機關采信。原告的筆錄也說明,賣糧當天是徐某的司機一個人在糧庫卸糧,并將檢斤單拿回,說明該司機的證言是真實的。原告在筆錄中說自己要用四萬多元,那么如果是原告真的將錢借給被告,雙方在借款數(shù)額上一定會有所商定,不可能是第一次賣糧款的全額。
二、宣讀本院調(diào)取的杜蒙縣公安機關于2015年2月10日、2015年3月13日對被告徐某的詢問筆錄。原告對該筆錄有異議,被告在筆錄中說將賣糧款和結(jié)算憑證都交給原告不屬實,當時被告只返還憑證沒返還賣糧款。被告對該筆錄無異議,這兩份筆錄的時間雖間隔一個月,但陳述內(nèi)容一致,也表明被告陳述的真實性。
三、宣讀本院調(diào)取的杜蒙縣公安機關于2015年2月10日對證人徐勇、2015年2月11日對證人郭某某、王某某的詢問筆錄。原告認為該組筆錄內(nèi)容不屬實,上述都是被告近親屬的筆錄。被告認為,上述筆錄與原告的主張無任何關系及證明力,并且上述筆錄能夠間接地證明雙方糾紛的來源。
四、宣讀本院調(diào)取的杜蒙縣公安機關于2015年2月11日對證人李某某、范某某、張某某的詢問筆錄。原告對該筆錄無異議。被告對該組筆錄有異議,上述都是原告近親屬的筆錄。因原、被告直接之前的關系較好,如果被告借用原告的糧款未還,應當是原告直接向被告多次主張,不可能全家到被告處索款。但是所有筆錄都沒有體現(xiàn),雙方間此前就此事有過任何交涉,顯然不合常理。同時也間接地說明了糾紛的發(fā)生,是借款以外的原因。
根據(jù)雙方的陳述、答辯與舉證、質(zhì)證,本院認定的法律事實如下:
2015年1月7日和1月8日,原告張某某委托被告徐某先后向胡吉吐莫糧庫賣了兩車玉米,均以被告名義賣給糧庫,并由被告辦理結(jié)算手續(xù)。其中賣第一車玉米價款是70975.78元,被告在糧庫領取該款后,于2015年1月15日將該款項的“糧食收購結(jié)算憑證”交給原告。第二筆賣糧款在被告辦完結(jié)算手續(xù)后,由原告直接從糧庫領取。
本院認為,原告張某某主張曾委托被告幫其賣糧,之后將被告取回的70975.78元賣糧款借給了被告,并要求被告返還;而被告徐某主張其已將該賣糧款與結(jié)算憑證一起交還原告,并且沒有向原告借款。根據(jù)原告提交的糧食收購結(jié)算憑證和原、被告雙方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均可以證明,原告委托被告幫其賣完玉米后,第一車賣糧款70975.78元是被告從糧庫領取的。這說明該筆賣糧款當時在被告手中,因此原告已完成了欠款的法律關系存在的舉證責任。被告辯稱將賣糧款同結(jié)算憑證一同還給了原告,應由被告承擔欠款的法律關系消滅的舉證責任。被告提供的證人證言,只能證明在以往的委托活動中,被告總是將結(jié)算憑證和賣糧款一同交還委托人,但不能以此證實被告將本案的賣糧款交還原告。因被告無法證本案委托合同的欠款已經(jīng)償還完畢,仍應負擔本案的還款義務。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第三百九十六條 ?、第四百零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第九十一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徐某償還原告張某某借款70975.78元,此款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一次性給付。
案件受理費1575元,由被告徐某負擔。
如未按本判決書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告張某某主張曾委托被告幫其賣糧,之后將被告取回的70975.78元賣糧款借給了被告,并要求被告返還;而被告徐某主張其已將該賣糧款與結(jié)算憑證一起交還原告,并且沒有向原告借款。根據(jù)原告提交的糧食收購結(jié)算憑證和原、被告雙方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均可以證明,原告委托被告幫其賣完玉米后,第一車賣糧款70975.78元是被告從糧庫領取的。這說明該筆賣糧款當時在被告手中,因此原告已完成了欠款的法律關系存在的舉證責任。被告辯稱將賣糧款同結(jié)算憑證一同還給了原告,應由被告承擔欠款的法律關系消滅的舉證責任。被告提供的證人證言,只能證明在以往的委托活動中,被告總是將結(jié)算憑證和賣糧款一同交還委托人,但不能以此證實被告將本案的賣糧款交還原告。因被告無法證本案委托合同的欠款已經(jīng)償還完畢,仍應負擔本案的還款義務。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第三百九十六條 ?、第四百零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第九十一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徐某償還原告張某某借款70975.78元,此款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一次性給付。
案件受理費1575元,由被告徐某負擔。
如未按本判決書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審判長:宋維剛
審判員:劉大文
審判員:孫繼超
書記員:于澤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