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綏芬河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凱煥,黑龍江博學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董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吉林省延吉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崔昌林,吉林延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償還借款本金350000元;二、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庭審中,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要求判令被告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向原告支付從2014年11月30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止的利息56000元。后續(xù)利息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至實際給付之日止。事實和理由:張永志拖欠張某某借款本金400000元,經張某某、張永志及董某某協(xié)商,張永志將拖欠張某某的債務400000元全部轉移給董某某承擔。2014年4月10日原、被告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張永志拖欠張某某的400000元由董某某償還。償還時間為2014年10月31日至2015年10月30日之間,每月償還30000元至50000元。欠款償還完畢后,張某某應將張永志所打欠據交付給董某某。上述協(xié)議簽訂后,董某某并未按約定償還全部借款,在張某某一再催促下,董某某僅在2016年11月1日通過其朋友黃玉橋向張某某償還借款本金50000元,剩余借款至今未償還。張某某與董某某之間簽訂的協(xié)議合法有效,董某某依法應承擔相應的還款義務。原告為保護合法權益訴訟至法院,請求依法裁判。 被告辯稱,一、2014年4月10日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協(xié)議書不發(fā)生效力。被告與張永志是朋友關系,簽訂上述協(xié)議時,張永志服刑在押,被告不清楚張永志是否欠張某某400000元及張永志是否同意被告加入本案債務等。故協(xié)議書第二條第五款特別約定“在2014年10月31日前張某某應向董某某出示張永志求董某某替張永志償還張某某欠款的證明?!蓖瑫r,協(xié)議書第四條特別約定:“若本協(xié)議第一條、第二條所規(guī)定的條件中的任何一條不能實現(xiàn),此協(xié)議作廢。甲方無需履行本協(xié)議?!痹嫖茨茉?014年10月31日前向被告出示張永志求董某某替張永志償還張某某欠款的證明。二、被告沒有委托黃玉橋向原告償還張永志所欠400000元債務。其是否償還50000元,為什么償還50000元等不知情,也不認可償還50000元。三、原告的起訴屬于起訴對象錯誤。本案不是債務轉移而是被告方附條件承擔替張永志償還債務之協(xié)議,現(xiàn)該附條件沒有形成,故該協(xié)議不成立。應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本案爭議焦點: 1、原被告簽訂的協(xié)議是否有效; 2、如果該協(xié)議有效所附條件是否已成就。 原告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兩組證據: 一、張永志給原告出具的欠據三份、原告給張永志通過中國農業(yè)銀行轉賬的業(yè)務回單三份,原、被告2014年4月10日簽訂的協(xié)議書一份。欲證明:張永志向原告借款400000元,經張永志與原告協(xié)商,并經被告同意,由被告代為償還400000元借款。原被告簽訂該協(xié)議明確原被告雙方權利。經質證,被告對三份欠據的形式要件有異議,對銀行轉賬業(yè)務回單及協(xié)議書的形式要件無異議。對該組證據證明的問題有異議。稱張永志沒有確認過上述三張欠據的真實性。協(xié)議書所附條件形成時該協(xié)議才發(fā)生法律效力。 本院經審查認為,被告對銀行轉賬業(yè)務回單、協(xié)議書的形式要件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因原告無證據證明三份欠據是否為張永志所出具,本院不予確認。銀行轉賬業(yè)務回單僅能證明原告與張永志之間曾經有469500元的經濟往來,不能證明張永志向原告借款400000元的事實是否存在。該組證據不能證明張永志是否向原告借款400000元,以及該筆借款由被告代為履行的事實。對該組證據原告欲證明的問題不予確認。 二、農業(yè)銀行卡交易清單一份。欲證明,被告通過黃玉橋償還被告借款50000元。 原告申請證人黃玉橋出庭作證。黃玉橋證明:2015年11月,被告委托其借款50000元償還原告的欠款。其從朋友李樹東處借款50000元通過農業(yè)銀行轉賬給原告。與被告都是電話溝通,沒有被告出具的借款50000元的證據。原告收到50000元后,用微信發(fā)過收據,沒有索要過收據原件。經質證,被告對農業(yè)銀行卡交易清單的形式要件無異議,認為黃玉橋證言無法確認真實性。被告認為該組證據只能證明原告與黃玉橋之間發(fā)生過50000元匯款的經濟往來,不能證明被告通過黃玉橋向原告償還借款50000元的事實。 本院經審查認為,被告對農業(yè)銀行卡交易清單的形式要件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農業(yè)銀行卡交易清單只能證明原告與黃玉橋之間發(fā)生過50000元匯款的經濟往來。黃玉橋證言無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無法確認其真實性。該組證據無法證明被告請求黃玉橋向原告償還借款50000元,對原告欲證明的問題不予確認。 被告向法庭提交一組證據:會見在押服刑犯人張永志申請書一份、對張永志調查筆錄一份。欲證明,張永志的調查程序合法,張永志沒有向原告出示過要求董某某替自己償還欠款的證明,原、被告雙方協(xié)議書約定的生效條件沒有形成,該協(xié)議不發(fā)生法律效力。經質證,原告對申請書的形式要件無異議,對調查筆錄的形式要件及證明的問題均有異議。該組證據無法證明會見申請書是否已經提交給雙鴨山監(jiān)獄并得到監(jiān)獄審批。該份調查筆錄無獄政科調查人員證實是否為張永志本人簽字確認,且調查筆錄存在拼接的情形,其筆錄倒數第二行“我沒同意”系在最后一個問題的后邊添加后又經劃掉。 本院經審查認為,原告對申請書的形式要件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調查筆錄的真實性無法確認,對該組證據被告欲證明的問題不予確認。 根據當事人陳述、舉證、質證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確認事實如下: 2014年4月10日原被告簽訂協(xié)議書,協(xié)議約定:“一、原被告以張永志欠原告肆拾萬元(400000元)為前提簽訂此協(xié)議(是否欠款及所欠金額均以張永志所打欠據為準)。二、……5、在2014年10月31日前向甲方出示張永志求甲方替張永志償還乙方欠款的證明?!摹⑷舯緟f(xié)議第一條、第二條所規(guī)定的條件中的任一條不能實現(xiàn)此協(xié)議作廢。甲方無需履行本協(xié)議?!眳f(xié)議書第二頁有手寫注:“……乙方貸款批下前拿出張永志提甲方替還款乙方的證明?!痹娣Q該注釋是被告書寫,但庭審中被告的訴訟代理人不予認可。 另查明,原告未在2014年10月31日前向被告出示張永志求被告替張永志償還原告欠款的證明。原告稱其與張永志之間僅有本案訴爭的400000元債權債務關系。 本院認為,關于本案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協(xié)議性質問題。根據協(xié)議書“一、原被告以張永志欠原告肆拾萬元(400000元)為前提簽訂此協(xié)議(是否欠款及所欠金額均以張永志所打欠據為準)?!笨梢源_定原被告雙方簽訂該協(xié)議時,被告對原告與張永志之間是否存在400000元債權債務關系尚不確定。協(xié)議書中既沒有出現(xiàn)債務轉移條款,也無法看出雙方之間存在債務轉移的合意。法庭詢問原告該協(xié)議書中:“二、……4、不能因為張永志欠乙方的款項而影響到公司正常運轉。……”中的“款項”是什么款項,原告稱是本案訴爭的400000元。由此可以看出,原被告認可張永志并未退出,仍為400000元借款合同當事人。且在詢問原告“董某某是跟你說替張永志還,還是債權債務轉移”原告明確回答“是他替張永志還”,在協(xié)議書中也沒有被告拒絕還款后的責任承擔約定。那么被告的身份應定性為債務履行輔助人。由此可以確認該協(xié)議書為附解除條件的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钡诹鍡l:“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北景冈?、被告之間簽訂的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同有效。自合同約定的條件成就時,合同的效力歸于消滅。因原告未在2014年10月31日前向被告出示張永志求被告替張永志償還原告欠款的證明,亦無證據證明原、被告對合同所附條件進行了變更,該協(xié)議失效。本案中,被告明確表示不履行合同約定代為履行的債務,原告應當向原債務人主張權利。 綜上所述,本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第六十條第一款、第六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董某某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7月10日立案后,被告在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本院于2017年8月1日駁回被告異議。被告提出上訴,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9月13日作出(2017)黑10民轄終41號民事裁定,駁回被告上訴。本院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7年12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凱煥到庭參加訴訟,被告董某某委托訴訟代理人崔昌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駁回張某某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7390元,由張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舒瑞發(fā)
審判員 何 艷
審判員 車玉軍
書記員:賀微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