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宋某某(系宋國江父親),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原告李某某(系宋國江母親),住址同上。
二原告委托代理人李杰,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二原告委托代理人韓風,河北德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楊某某,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委托代理人史清林,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被告張某某,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委托代理人李術榮,河北正圍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宋某某、李某某與被告楊某某、張某某生命權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宋某某、李某某的委托代理人李杰、韓風,被告楊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史清林,被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術榮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根據(jù)本院對蔬菜大棚棚主張玉芹的調查筆錄,能夠認定被告楊某某是該蔬菜大棚的實際承包經營者,宋國江是受被告楊某某雇傭為其管理大棚。2010年農歷八月十三日,宋國江通過案外人張海寧找到被告張某某,由被告張某某給宋國江承包的蔬菜大棚焊大棚架子。完工后,宋國江酒后駕駛三輪摩托車送張海寧、被告張某某及焊接設備回家途中,因操作不當發(fā)生單方交通事故,造成宋國江死亡。
經原、被告舉證、質證,本院對因宋國江死亡造成的各項損失認定為:1、喪葬費21266.00元(參照河北省2014年度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2532.00元÷2計算);2、死亡賠償金182040.00元(參照河北省2014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9102.00元×20年計算);3、撫養(yǎng)費生活費26580.67元(其中原告宋某某,現(xiàn)年74周歲,參照河北省2014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6134.00元÷3名撫養(yǎng)義務人×6年即12268.00元;原告李某某,現(xiàn)年73周歲,參照河北省2014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6134.00元÷3名撫養(yǎng)義務人×7年即14312.67元)。綜上,因宋國江死亡造成的各項損失合計229886.67元。
另查明,經本院對宋國江妻子楊艷春的調查,楊艷春及長女宋曉宇明確表示不參加訴訟。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陳述、提供的相關證據(jù)以及本院對張某某、楊某某、宋國軍、張玉芹、張海寧、楊艷春的調查筆錄所證實。
本院認為,宋國江受被告楊某某雇傭為其管理大棚,宋國江與被告楊某某形成了勞務關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之規(guī)定,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jù)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本案中,宋國江酒后駕駛三輪摩托車,因操作不當造成損害,是造成宋國江損害的主要原因,宋國江應承擔主要責任,結合本案的實際以承擔85%責任為宜;被告楊某某作為蔬菜大棚的實際承包經營者,對工作人員疏于管理,是造成宋國江損害的次要原因,被告楊某某應承擔次要責任,結合本案的實際以承擔15%責任為宜。被告張某某系無償幫工,其無償幫工行為與宋國江的損害后果無因果關系,故被告張某某不承擔賠償責任。關于二被告主張的訴訟時效問題,根據(jù)當事人的陳述及提交的相關證據(jù),能夠認定原告方曾多次向二被告主張權利,存在訴訟時效中斷的情形,故對二被告的主張不予支持。二原告主張的精神撫慰金,因宋國江在此次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故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五條一款(六)項、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三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楊某某一次性賠償原告宋某某、李某某人民幣34483.00元。限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
被告張某某在本案中不承擔賠償責任。
駁回原告宋某某、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713.00元免交。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同時交納二審案件受理費)。
審判長 李建國 審判員賈興實 人民陪審員張文慧
書記員:賈 耀 慧 告知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6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15條1款(6)項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賠償損失;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35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jù)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164條1款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239條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zhí)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 前款規(guī)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guī)定分期履行的,從規(guī)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第253條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