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孫某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所地唐山市。
委托代理人王建軍,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唐山市豐南區(qū)盛某鋼鐵有限公司,住所地唐山市。
法定代表人李結怡,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李艷敏,河北朋濤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孫某某與被告唐山市豐南區(qū)盛某鋼鐵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楊立鑫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孫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建軍、被告唐山市豐南區(qū)盛某鋼鐵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結怡的委托代理人李艷敏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自2003年11月至2012年9月,原告在被告處工作,工作崗位為財務會計,雙方一直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12年9月因被告持續(xù)不斷的侵害原告作為員工的合法權益,故原告不得不向被告提出辭職。后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特向唐山市豐南區(qū)勞動人事爭議調(diào)解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豐南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請,要求被告給付包括雙倍工資及繳納各項保險及加班、產(chǎn)假工資的請求,但豐南區(qū)仲裁委以豐勞人仲案(裁)字第(2013)第20號仲裁裁決書僅支持了原告的部分請求。原告認為豐南區(qū)仲裁委對于事實認定及對《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理解均存在著錯誤,其仲裁裁決未能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主張因未能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被告應給付的雙倍工資即11個月工資,共計26400元;依據(jù)《勞動合同法》第82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被告應當于2009年2月1日于原告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未簽訂,故應當支付雙倍工資,期間為2009年2月1日至2012年9月期間共計43個月的工資,共計為103200元;原告工作期間節(jié)假日部分未休,故訴請加班工資,具體計算方法為52周乘以2乘以80元/天×150%×9年,共計為112320元;原告產(chǎn)假期間(5個月)被告應當給付工資但被告未予給付,故訴請產(chǎn)假工資,具體計算方法為2400元/月×5個月,共計為12000元;原告自2003年11月為被告工作,至2012年9月離職,期間9年,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應給付9個月經(jīng)濟補償金,共計為21600元。綜上所述,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特依法向貴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一、被告給付原告2008年2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期間的雙倍工資26400元;二、依法判令被告給付原告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103200元;三、依法判令被告給付原告加班工資112320元;四、依法判令被告給付原告產(chǎn)假工資12000元;五、依法判令被告給付原告經(jīng)濟補償金21600元;六、依法判令被告為原告補齊2013年11月至2012年9月份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生育保險、失業(yè)保險。
被告辯稱,原告所述與事實不符,訴請缺乏法律依據(jù)。
一、被答辯人訴稱答辯人2012年9月因答辯人持續(xù)侵害其合法權益不得不提出辭職,與事實不符。對其主張被答辯人應提供持續(xù)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相關證據(jù),否則答辯人保留相應的救濟權利;其次被答辯人到新的用人單位就職在先,之后主動向答辯人提出辭職,其行為不但違反了答辯人公司的相關工作制度更是違反了法律,而且被答辯人在辭職時利用其先前的工作便利在未征得答辯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公司的財務信息材料據(jù)為己用,為此答辯人同樣保留相應的救濟權利。
二、被答辯人的訴請缺乏法律依據(jù)。1、訴請第一項,被答辯人主張,豐南區(qū)勞動仲裁委的裁決有誤,其實是被答辯人對法律理解的偏差。被答辯人2003年開始在答辯人處工作,《勞動合同法》實施于2008年1月1日,根據(jù)《勞動合同法》及《實施條例》第七條規(guī)定,雙倍工資計算到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滿一年的前一日,共計11個月。然而根據(jù)《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如前所述,答辯人拖欠被答辯人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期間為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這期間被答辯人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即2008年12月31日是用人單位的該侵權截止日,被答辯人的第一項主張至遲應在2009年12月31日前提出,而被答辯人的主張卻是在2013年1月15日提出,因此其主張的雙倍工資已超過仲裁時效,因此關于第一項的訴請不但不應得到仲裁裁決的支持,也不應得到訴訟的支持,否則,相關的法律便失去應有的立法宗旨和實施意義。2、訴請第二項對法律的錯誤理解。《勞動合同法》第82條第一款中表述,“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而第二款只是表述,“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根據(jù)相關的司法實踐和相應的文意理解,此處超過一年未訂書面勞動合同只是應當視為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勞動者應享有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相關待遇,該第二款的雙倍工資并未建立在必須以書面合同的形式存在,因此,被答辯人的主張不應得到支持,同時也已超過仲裁和訴訟時效。3、訴請第三項,被答辯人至少應提供相關的證據(jù)能證明加班的事實存在,否則,其該項主張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加班費支持的時間也應自主張權利之日起至兩年之前,否則因超過訴訟時效喪失相應的勝訴權。4、訴請第四項,被答辯人在休假之前并未依據(jù)規(guī)定在產(chǎn)假前一個月提出書面的請休假手續(xù),根據(jù)《女職工保護條例》第七條,該產(chǎn)假工資訴請應依法駁回。5、訴請第五項,被答辯人其離職為被答辯人自己主動離職,其離職的原因是因為已經(jīng)找到了新的用工單位,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該情形不屬于給付經(jīng)濟補償金的范圍。6、訴請第六項,養(yǎng)老、醫(yī)療等保險,首先,根據(jù)欠繳社會保險費爭議的性質(zhì)、《最高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和最高院的答復意見稿等,因該爭議不是單一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社保爭議,屬于社會管理性質(zhì),其屬于行政管理范疇,另外,根據(jù)各地方高院的實踐做法,該類爭議也不屬于法院的受理范圍。再有,同樣根據(jù)《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的相關規(guī)定,自2012年1月之前的主張早已超過仲裁時效,該訴請應依法駁回。
經(jīng)審理查明,唐山市豐南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于2013年1月15日受理申請人孫某某與被申請人唐山市豐南區(qū)盛某鋼鐵有限公司勞動爭議案件,于2013年3月5日作出仲裁裁決書,原告不服,向本院提起訴訟。
又查明,原告于2003年11月到被告處工作,工作崗位為會計,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12年5月2日因待產(chǎn),住進唐山市婦幼保健院住院,5月7日分娩,5月11日出院,2012年9月1日回被告處上班,2012年9月20日辭職。原告休產(chǎn)假期間被告未支付產(chǎn)假工資。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期間被告未依法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費。
另查,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期間月平均工資為2400元。
以上事實有當事人陳述、勞動爭議仲裁案卷材料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告于2003年11月到被告處工作,于2012年9月離職,雙方雖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形成的事實勞動合同關系,依法應予保護。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因被告未依法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費,原告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關系。被告應當按照原告的工作年限,按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jīng)濟補償。女職工生育享受至少不少于90天的產(chǎn)假,且產(chǎn)假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職工工資標準支付生育津貼,為法律對女職工的特殊保護,用人單位應當遵照執(zhí)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之一為“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xù)工作滿十年的”,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時間為9年,其請求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請求給付加班費的主張,證據(jù)不足,本院亦不予支持。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應按《勞動法》的規(guī)定:“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以及《社會保險法》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于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chǎn),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原告請求本院判令被告為原告補齊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生育保險、失業(yè)保險的主張,不屬人民法院受理范圍,本院不予處理。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二條、第一百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六條、第六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四十六條、四十七條、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被告間勞動合同關系,被告給付原告經(jīng)濟補償金人民幣21600元(9個月×2400元/月);
二、被告給付原告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26400元(11個月×2400元/月);
三、被告給付原告產(chǎn)假工資7200元(3個月×2400元/月);
四、駁回原告的其它訴訟請求。
以上給付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履行完畢。
案件受理費5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預交上訴費10元,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楊立鑫
書記員: 鄭淑予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