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夏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通山縣人。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呈君,湖北佳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咸安區(qū)人。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盛平,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咸安區(qū)人,系被告張某表哥。
原告夏某與被告張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1月2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夏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朱呈君、被告張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盛平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夏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償還借款本金3.9萬元及利息3900元(按年利率6%計算至2016年11月1日止),后期利息計算至清償之日止。事實和理由:2015年元旦,被告急需資金周轉(zhuǎn),向原告借款3.9萬元,承諾2015年3月1日償還,并向原告出具了兩張借條。逾期后,被告不履行還款義務。故請求依法支持其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一、本案被告住所地雖為咸安區(qū)大幕鄉(xiāng)石橋村四組,經(jīng)常居住地為咸安區(qū)官埠段98號,而原告夏某雖然戶籍所有地為通山縣大路鄉(xiāng)楊獅坑村三組老屋下26號,但從2015年1月2日起一直在咸安區(qū)官埠鎮(zhèn)書臺街8號經(jīng)營天天購物便利店至今,長達一年之久,其經(jīng)常居住地應為咸安區(qū)官埠鎮(zhèn)書臺街8號,同時,借款發(fā)生地是咸安區(qū)官埠鎮(zhèn),即合同履行地在咸安區(qū)官埠鎮(zhèn),本案應屬咸安區(qū)人民法院管轄,但被告在庭審答辯中提出管轄異議,已超過提交答辯狀期間,應視為未提出管轄異議,且己應訴答辯,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二款規(guī)定,應視為本院有管轄權(quán)。故對被告該項辯解理由本院不予支持。二、1、1.4萬元的借據(jù),被告辯稱是賭債,當庭自認系打牌時,向原告借了伍仟元“馬”錢,又不能提供證據(jù)證明該借款是所欠賭債,且向原告出具了借據(jù),可推定該借款1.4萬元系被告向原告所借,故對被告辯稱打牌時向原告借了伍仟元“馬”錢,加上欠他人欠玖仟元過帳給原告,共計1.4萬元是賭債的辯解理由本院不予支持;2、2.5萬元的借據(jù),被告辯稱是打牌時所欠他人的錢,被強迫過帳給原告。原告亦認可該筆借款是他人未經(jīng)本人同意,擅自將該債權(quán)轉(zhuǎn)讓與原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八條“當事人一方經(jīng)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quán)利和義務轉(zhuǎn)讓給第三人”規(guī)定,該2.5萬元債權(quán)轉(zhuǎn)讓不成立。故對原告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償還借款2.5萬元及利息的訴求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自被告向原告借款1.4萬元,并向原告出具了借條,雙方形成了合法的民間借貸關(guān)系,原被告雙方均應按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原告依約向被告履行了資金出借義務,被告依約應償還原告借款及利息。利息應以借款本金1.4萬元按約定年利率6%從2015年3月2日起計算至本判決確定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現(xiàn)暫計算至2016年11月1日止,利息為1397.67元。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九十條、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由被告張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向原告夏某償還借款1.4萬元及利息1397.67元(利息已計算至2016年11月1日止)。后期利息從2016年11月2日起以借款本金1.4萬元按年利率6%計算至本判決確定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
二、駁回原告夏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872元,由原告夏某負擔572元,由被告張某負擔3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后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邵瑞光人民陪審員阮癸豐人民陪審員楊周復
書記員:張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