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個體工商戶。委托訴訟代理人:呂召富,湖北群力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鄧某某,曾用名鄧強。被告:李某(被告鄧某某之妻)。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鄔寅生,系黃石市黃石港區(qū)南京路社區(qū)居委會推薦。
原告劉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鄧某某、李某連帶向原告支付其應當承擔的合伙經營損失10000元;2、訴訟費用由兩被告負擔。事實與理由:2015年10月18日,原告與被告鄧某某簽訂《合伙協(xié)議書》,雙方約定合伙從事美發(fā)店經營。后因經營虧損,原告與被告鄧某某于2016年12月23日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終止合伙,被告鄧某某承擔合伙虧損20000元并于協(xié)議簽訂之日支付給原告。協(xié)議簽訂后,被告鄧某某向原告支付了10000元,后經被告鄧某某請求并經雙方協(xié)商,被告鄧某某、李某于2017年1月5日向原告出具欠條,注明尚欠原告10000元,在2017年6月30日付清,否則按月利率2%支付違約金。原告多次向兩被告主張欠款無果,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原告訴至法院,望判如所請。被告鄧某某、李某辯稱,2015年10月18日被告鄧某某與原告簽訂合伙經營美發(fā)店的合伙協(xié)議,按照協(xié)議約定原告取得65%的股份,應向被告鄧某某支付195000元的購股金,但時至今日原告未支付任何費用。因雙方無法繼續(xù)合作而約定散伙,合作期間虧損的50000元被告鄧某某承擔20000元,但考慮到原告一年多未支付購股金的情況,被告鄧某某先行向原告支付10000元,余款待商議后另行處理。然而原告在未取得被告鄧某某同意的情況下強行從美發(fā)店搬走電腦一臺(價值3500元)、攝像頭4個(價值532.50元)、無線路由器一個(價值258元),共計4290.50元,扣除原告強行拿走的物品,被告鄧某某實欠原告5709.50元。據(jù)此,請求法院依法判決。對原告所提交的證據(jù)一、二、三因兩被告均無異議,故本院予以采信。對兩被告所提交的證據(jù)一店內設施價格表因無原告方簽字,亦無其他證據(jù)相互印證,系兩被告單方制作,故本院不予采信;對證據(jù)二電話錄音因通話人尹亞峰無正當理由未能出庭作證接受雙方當事人的質詢,也未提交身份證明材料,故本院對該證據(jù)不予采信。對鄧惠文出具的事實經過證明因與被告鄧某某當庭陳述不符,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接受雙方當事人質詢,此外證人提交的身份證復印件為鄧麗芳,與證明人不符,故本院對該證據(jù)不予采信;對證據(jù)三只能證明攝像頭被拆走,不能證明系何人所拆,故本院對該證據(jù)不予采信;對證據(jù)四協(xié)議書因與原告所提交的證據(jù)二一致,故本院予以采信。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5年10月18日,原告與被告鄧某某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雙方約定兩人合伙經營美發(fā)店。后因美發(fā)店虧損,雙方又于2016年12月23日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雙方于2015年10月18日簽訂的《合伙協(xié)議書》于2016年12月31日終止,雙方散伙;合伙期間雙方共同經營的“好形象一新店”的一切債權債務均由原告自行承擔,自2017年1月1日起,該店的經營權、收益權歸被告鄧某某單獨所有,店內全部財產(按現(xiàn)狀)歸被告鄧某某所有;截止2017年1月1日,美發(fā)店在合伙期間的債務為70000余元,已全部由原告墊付,被告鄧某某只需承擔其中的20000元,本協(xié)議簽訂之日由被告鄧某某支付給原告。該協(xié)議簽訂后,被告鄧某某未能按約向原告支付20000元,僅支付10000元,其后被告鄧某某于2017年1月5日與被告李某共同向原告出具欠條一份,主要內容為:今由于本人個人財務緊張,無法支付有關好形象一新店散伙協(xié)議中提及的所需承擔的20000元費用,經與劉某協(xié)商決定,鄧某某先行支付劉某10000元,余下10000元承諾于2017年6月30日前支付給劉某。如本人未按時歸還,鄧某某除需支付所欠本金10000元外,還需支付所欠劉某以10000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2%計算從2016年12月23日起至實際還清之日止的違約金,被告鄧某某、李某在欠條下方簽名并捺手印。雙方約定期限屆滿后,兩被告未能按約支付合伙經營損失,原告多次催討無果,雙方因此成訴。
原告劉某與被告鄧某某、李某退伙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8月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后因案情復雜,轉為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呂召富、被告鄧某某、李某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鄧某某之間的個人合伙關系成立并已生效,在合伙經營虧損后,雙方約定散伙,并對合伙虧損費用負擔進行約定,該約定亦未違反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認可。兩被告未按照合同約定全額向原告支付已由原告墊付的合伙經營損失,應承擔繼續(xù)履行的合同義務。兩被告辯稱原告未支付合伙費用及違反約定強行取走應歸其所有的電腦、攝像頭等財產,但未提交充分證據(jù)予以證明,故本院對其抗辯理由不予支持,對原告主張被告鄧某某支付合伙損失10000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被告李某在被告鄧某某所出具的欠條上以欠款人的名義簽名,表示其認可為夫妻共同債務,故對此應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對原告主張以10000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利率2%支付從2016年12月23日至付清欠款之日止的違約金的訴訟請求,本院認為雙方在兩被告出具的欠條中約定有違約金,但約定的計算標準過高,本院酌情認定以兩被告未支付的合伙經營損失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6%支付從2016年12月23日至合伙經營損失付清之日止的違約金,對超過部分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鄧某某、李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連帶向原告劉某支付合伙經營損失10000元,并以未支付的合伙經營損失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6%支付從2016年12月23日至合伙經營損失清償之日止的違約金;二、駁回原告劉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被告鄧某某、李某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案受理費50元,由被告鄧某某、李某連帶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