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方希文,湖北富川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權限:一般代理。
被告:湖北陽某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某農商行)。住所地:陽某縣興國鎮(zhèn)陵園大道62號。
法定代表人:馮勇,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金民,湖北華全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權限:一般代理。
原告劉某與被告陽某農商行侵權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4月1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方希文、被告陽某農商行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金民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名譽權行為、賠禮道歉、立即消除影響(即將原告不良信用記錄從征信系統(tǒng)中刪除);2、判令被告賠償原告誤工費、交通費等損失5,000元;3、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撫慰金5,000元;4、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3年11月29日,案外人馬先春在被告處貸款50,000元。而被告沒有按信貸原則,違規(guī)操作,在沒有認真負責審查馬先春貸款資料真假及審查原告是否為真正擔保人情況下,在原告不知情、未簽字情況下,將原告作為擔保人列入馬先春的上筆貸款擔保人。后因馬先春未還款,被告將原告納入征信不良記錄。2017年1月,原告在農業(yè)銀行辦理信用卡時,被銀行工作人員告知有不良信用記錄,無法辦理。原告認為,被告作為專業(yè)金融機構,在辦理相關業(yè)務時,應當盡到高度注意義務,因自身過錯,導致原告的信用記錄被錯誤上傳,嚴重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給原告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傷害,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特訴至法院提起上述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3年11月29日,案外人馬先春與被告陽某農商行簽訂一份《農戶小額擔保借款合同》,在被告處貸款50,000元,期限一年,并約定由黃畢夏作為保證人,黃畢夏也在借款合同保證人處簽字認可。后由于案外人馬先春逾期還款,被告陽某農商行在未認真核實資料前提下,違規(guī)操作,錯誤將原告劉某列為上述借款的保證人,并上傳至個人征信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中反映出原告劉某于2013年11月29日為案外人馬先春擔保50,000元借款未償還,產生不良信用記錄,致使原告劉某在銀行辦理相關銀行業(yè)務時受阻。原告與被告協(xié)商無果,遂于2017年4月10日起訴來院提起上述訴請。
本院認為,個人征信系統(tǒng)個人信用數(shù)據(jù)庫中載明的個人信用信息是通過各商業(yè)銀行電腦記錄的傳遞、聯(lián)結而形成的。被告陽某農商行在沒有證據(jù)證明原告系借款擔保人的情況下,違規(guī)錯誤向征信中心個人信用數(shù)據(jù)庫報送原告劉某有不良貸款擔保的個人信用信息,使原告在金融機構的資信受到非客觀的評價,也使原告的人格在一定范圍內受到貶損。因此,被告陽某農商行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故對原告的訴求,本院予以部分支持。對原告訴求的誤工費、交通費因原告未提交相關證據(jù)證實,本院不予支持。對原告訴求的精神撫慰金5,000元,本院酌定2,000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第一百三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八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湖北陽某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判決生
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告劉某賠禮道歉,并將原告劉某的不良信用記錄在個人征信系統(tǒng)予以刪除;
被告湖北陽某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判決生
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告劉某支付精神撫慰金2,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00元,減半收取計100元,由被告湖北陽某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200元,款匯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黃石分行團城山支行,戶名: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賬號:17——154101040005118,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當事人簽收一審裁判文書后,視為已向當事人送達了繳納上訴案件受理費通知書,不再另行送達。
審判員 劉華
書記員:沈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