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巖,公民身份號碼xxx********,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綏芬河綜合保稅區(qū)博海經(jīng)貿(mào)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住址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qū)。
委托代理人劉志海,北京市世紀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閆某,公民身份號碼xxxx********,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綏芬河市金豐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股東,住址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綏芬河鎮(zhèn)。
被告安某,公民身份號碼xxx********,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綏芬河市金豐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股東,住址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綏芬河鎮(zhèn)。
二被告委托代理人薛久宏,黑龍江正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巖與被告閆某、安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前由綏芬河市人民法院移送本院管轄。本院于2014年1月23日受理,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2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巖及其委托代理人楊志海,被告閆某、安某委托代理人薛久宏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巖訴稱,原告劉某巖與被告閆某于2011年1月6日達成口頭約定,借款給被告人民幣800萬元,后來原告先后通過原告的妻子蘇俊英以銀行匯款等方式將800萬元分批次匯給了被告,該款匯到了被告安某帳戶,安某有義務償還此債務,而且安某與閆某既是金豐公司合資人又是夫妻關系。雙方約定由被告分期還清,最晚應于2012年6月30日還清。原告與被告在2013年1月4日結算,被告欠原告800萬元,原告欠被告420萬元加上150萬元,這樣被告欠原告230萬元,至今未還。原告劉某巖請求判令二被告償還借款人民幣230萬元,并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被告閆某、被告安某辯稱,原告與二被告不存在民間借貸關系,也沒有發(fā)生借款的事實,更不存在收到原告給付的800萬元借款,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根據(jù)原、被告的陳述,本院確認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800萬元的借款合同關系,雙方之間的欠款金額是多少?
原告劉某巖為證明其主張的事實和理由,向本院舉示如下證據(jù):
1.800萬元銀行轉帳憑證13份。原告意在證明被告閆某自2011年4月13日至2011年6月17日期間,分十三次向原告借款800萬元資金。
2.錄音光盤、整理的錄音材料各1份(2013年1月4日原被告在綏芬河市世貿(mào)假日酒店進行核帳的對話錄音)。原告意在證明原告投資款800萬元產(chǎn)生的收益及本金,去掉還被告借款400萬元外,被告還應返還原告投資款及收益800萬元,原告向被告借款570萬元,雙方重新進行了核帳,被告將其中420萬元借款利滾利計算到271萬元,原告認為利息偏高。
3.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2012)牡商初字第21號民事判決書1份。原告意在證明原告向被告借款420萬元,該判決于2012年5月生效,該判決表明被告對420萬元的借款沒有主張利息。
被告對原告證據(jù)一的形式要件無異議,但認為該800萬元是原告與被告合伙修牡丹江市東七條路的投資工程款而不是借款;對原告證據(jù)二,被告認為確認不了當事人的聲音的真實性,應以原告出具的結算證明為準,被告不欠原告任何工程款;對原告證據(jù)三的效力被告無異議。本院對原告證據(jù)一的形式要件予以確認,但對原告主張該800萬元系借款資金的證明內(nèi)容不予確認;因原告證據(jù)二體現(xiàn)了原、被告之間的核帳過程,核帳的時間、結果與原告2013年1月4日出具的證明能夠相互印證,本院對其真實性予以確認;對原告證據(jù)三的效力,本院予以確認。
被告閆某、被告安某為證明其抗辯主張,向本院舉示如下證據(jù):
1.440萬元的銀行轉帳憑證5份。被告意在證明原、被告達成合伙修路的口頭協(xié)議后,原告又從被告處抽回資金440萬元。
2.2011年11月24日原告出具的200萬元借據(jù)1份。被告意在證明被告替原告償還200萬元借款后,原告向被告重新出具的該份借據(jù)。
3.2011年12月8日原告出具的收據(jù)1份。被告意在證明被告從原告投資800萬元、利息400萬元,合計1200萬元中,退出400萬元替原告償還了借款,原告為此向被告出具的該份收據(jù)。
4.2012年2月13日原告出具的150萬元借據(jù)1份。被告意在證明原、被告及李文武抹帳,實際是原告欠李文武150萬元,李文武希望被告把這筆錢擔過來,在這種情況下原告向被告出具的該份借據(jù)。
5.2013年1月4日原告出具的證明1份。被告意在證明原、被告之間涉及到工程投資款所有事項已在2013年1月4日前全部結清,原告還欠被告41萬元,被告并不欠原告款項。
6.2013年1月4日原告出具的證明1份。被告意在證明原、被告之間工程款結算完畢,因被告欠原告109萬元,被告替原告向李文武抹賬150萬元,所以原告向被告出具了41萬元的條,雙方結算過程非常清晰。
原告對被告證據(jù)一的形式要件無異議,但認為(2012)牡商初字第21號生效判決確認的是420萬元,原告只認可420萬元。本院對該證據(jù)一的形式要件予以確認,但因該證據(jù)已經(jīng)(2012)牡商初字第21號判決審理完畢,本院對該證據(jù)一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不予確認。原告對被告證據(jù)二的形式要件無異議,但認為該證據(jù)所載200萬元是重復計算,已包括在420萬元里。本院對該證據(jù)二的形式要件予以確認,該證據(jù)結合原告舉示的證據(jù)二,能夠認定該200萬元已括在原告420萬元借款內(nèi),本院對該證據(jù)二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不予確認。原告對被告證據(jù)三的形式要件無異議,認為原告投資工程款是1200萬元,有400萬元抵賬了,看不出撤資。本院對該證據(jù)三的效力予以確認。原告對被告證據(jù)四無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四的效力予以確認。原告對被告證據(jù)五、證據(jù)六的形式要件無異議,但認為該證據(jù)是原、被告重新核帳并結清后形成的,因為原告手中沒有任何借條,該證據(jù)當時是原告被動所寫的,不是心甘情愿的。本院對該證據(jù)的形式要件予以確認。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結合雙方舉證情況,本院確認以下事實:
2011年1月,原告劉某巖與被告閆某約定合伙投資修建牡丹江市東七條路公路工程,原告自2011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間,向被告投入合伙資金800萬元。2011年12月原、被告經(jīng)核算,雙方約定由被告返還原告工程投資款800萬元、支付分紅款400萬元,合計1200萬元。2011年12月,被告替原告償還他人借款400萬元,該款從原告1200萬元投資款中撤出,原告對該400萬元向被告出具了收據(jù),被告余欠原告工程投資款800萬元。此期間原告另向被告借款420萬元,該420萬元借款已經(jīng)本院(2011)牡商初字第21號案件審理完畢,判決由原告一次性給付被告420萬元。2012年2月,被告替原告向案外人李文武抹帳150萬元,原告對該150萬元向被告出具了借據(jù)。2013年1月4日,原、被告對雙方的往來欠款進行了核算,被告欠原告工程投資款800萬元,原告欠被告借款420萬元、利息271萬元,以及被告代其向李文武抹帳150萬元,合計841萬元,雙方賬目相抵,原告尚欠被告41萬元。原告對雙方的對賬過程進行了錄音,并就對賬結果向被告出具了兩份證明,證明一“今天劉某巖和閆某結算工程全完事,劉某巖的工程款全部結清,還欠閆某41萬元,以后工程款項與劉某巖沒有關系。欠款人:劉某巖”;證明二“因劉某巖與閆某結算工程款剩余壹佰零玖萬元,不夠付李文武壹佰伍拾萬元的抹賬款,故請閆某暫緩支付,待我們商議后在(再)行支付李文武,特此證明。李文武與劉某巖協(xié)商后需要三方到場對至(質),有劉某巖、李文武、閆某三人才能支付。申請人:劉某巖”?,F(xiàn)原告劉某巖以被告欠其借款800萬元,其欠被告570萬元為由,訴至本院,要求被告償還所欠借款230萬元。
本院認為,原告劉某巖訴稱其與被告閆某存在800萬元資金的借款關系,但經(jīng)查,該800萬元系原告依其與被告閆某達成合伙修路協(xié)議后,向被告支付的工程投資款而非借款。原、被告雙方已對被告欠原告的該800萬元工程投資款、與原告欠被告的420萬元借款、271萬利息及代原告向李文武抹賬150萬元,合計841萬元進行了核算,原告劉某巖對雙方的核賬過程進行了錄音,并就核賬結果向被告閆某出具的欠款證明,據(jù)此,原、被告已對雙方往來賬款核算完畢。如原告劉某巖對該核賬結果有異議,認為其不應承擔420萬元的借款利息,或者認為該420萬元的借款利息數(shù)額過高,顯失公平,原告劉某巖可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撤銷權訴訟。因此,本案原告劉某巖請求判令二被告償還借款230萬元的訴訟請求,依據(jù)不足,其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巖對被告閆某、被告安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5,200元,由原告劉某巖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姜云虎
審判員 賈海波
代理審判員 楊大奎
書記員: 伊金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