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厲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成勇,貴州謙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再審申請人厲剛因與被申請人張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8)滬01民終1098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厲剛申請再審稱,因2016年12月12日出具的《借款合同》載明“本借款合同之前的借款合同和借條均作廢”,故應以此時間節(jié)點確認實際借款的數(shù)額。關于借款金額,雖然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2,500,000元,但張某某只向其交付了850,000元,故本金應為850,000萬元。關于利息,因雙方只籠統(tǒng)地約定支付利息的時間,但沒有明確具體的利率或金額,應屬“利息約定不明確”,故其不必支付利息,因此其于2017年歸還的108,000元款項系歸還部分本金而非利息,原審判決其按0.98%的月利率支付利息錯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之規(guī)定申請再審。
本院經審查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根據(jù)已查明事實,案外人楊某某于2016年6月13日轉賬給張某某1,500,000元,張某某于次日轉賬給厲剛1,332,800元,厲剛在收到1,332,800元后曾多次支付利息。原審法院綜合考量《借款合同》約定、兩人資金往來情況及利息支付金額等細節(jié),認定《借款合同》上載明的2016年12月12日的1,500,000元是厲剛對其于2016年6月14日向張某某借款1,332,800元續(xù)借行為的確認,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原審判決認定張某某實際出借金額為2,182,800元,本院予以確認。厲剛主張已支付的108,000元均是歸還本金而非支付利息,但并無充分的證據(jù)予以佐證,本院不予采信。關于利息標準,《借款合同》載明“約定的利息由乙方在每月12日、14日支付給甲方”,雖然沒有明確利息標準,但厲剛已實際按照月息0.98%的標準向張某某支付利息,原審判決酌情確定厲剛按該標準繼續(xù)支付利息并無不當。另,涉案《借款合同》簽訂前,厲剛與張某某之間就具有密切資金往來,為查明案件事實,二審法院已通知雙方當事人本人到庭接受詢問,厲剛在負有對其所主張的事實承擔如實陳述等舉證責任的情形下,卻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接受詢問,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原審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亦于法有據(jù)。雙方如有其它糾紛可另行解決。
綜上,厲剛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厲剛的再審申請。
審判員:范雯霞
書記員:高??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