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博某某國土資源局。
住所地:河北省保定市博某某興華北街***號。
法定代表人:胡偉,系該單位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靳英英,河北久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李天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博某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何曉菊,河北久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博某某國土資源局(以下簡稱國土資源局)與被告李天某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國土資源局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靳英英,被告李天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何曉菊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國土資源局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因欠繳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所產生的違約金8.666萬元;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被告二人于2014年6月13日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合同編號:2014-0006),使用權出讓價款為人民幣150000元,合同約定:“本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一次性付清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款”。被告于2014年6月26日向原告繳納14799元,后經多次催要,于2016年4月14日補繳135201元,但未如約繳納違約金及利息。原告多次向被告催繳無果,無奈,特向貴院起訴,望依法如訴訟請求從快判決。
被告李天某提交書面答辯狀辯稱:1.答辯人并不構成違約,也不拖欠違約金8.666萬元。2014年6月6日答辯人以15萬元的價款競得本案涉及的土地,6月13日與原告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合同號2014-0006。成交價款15萬元已上繳縣財政局。該成交價款包括征地補償費13.7424萬元。2016年9月23日,經本人請示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經縣財政局、政府逐級審批,2016年12月20日,博某某財政集中支付中心將13.2978萬元退還我本人的工行賬戶(賬號:62×××08。正是因為為政府墊付了征地補償款13.7424萬元,此款遲遲未予給付,所以說在政府欠我錢,雙方互負債務的情況下,2016年4月14日我對已繳清的土地出讓金,不屬于違約。在2016年3月18日,原告出具的出讓金催繳通知書,也只是要求繳清了出讓金,沒提任何違約金問題。并且在2018年3月14日為我辦理了不動產權利證書,這說明原、被告雙方已經確認并履行了合同項下的義務。以上事實說明,就出讓金問題答辯人不構成違約;2.關于違約金數(shù)額8.666萬元,無任何事實及法律依據。根據雙方簽訂的出讓合同第10條約定:本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一次性付清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款。第三十條約定:受讓人不能按時支付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款的,自滯納之日起,每日按遲延支付款項的1%應為1‰,屬于筆誤向出讓人繳納違約金,延期付款超過60日,經出讓人催繳后仍不能支付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款的,出讓人有權解除合同。據此,可以看出,即使答辯人有違約行為,關于違約期限也不是任意的,只能認定不超過60日。超出60日,受讓人要承擔的不是繳納違約金的責任,而是被解除合同的法律風險。既然雙方在合同中有明確約定,法院認定的違約金計算期限不應超過60日。關于違約金的數(shù)額,根據《合同法》第114條之規(guī)定,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適當減少。本案雙方約定的是遲延履行的違約金,原告并無實際損失、即使答辯人構成違約,也請法院予以酌減違約金數(shù)額。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根據雙方簽訂的國有建設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被告應于本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一次性付清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款15萬元,如不能按時支付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款的,自滯納之日起,每日按遲延支付款項的1‰向出讓人繳納違約金,屬于約定違約金性質。被告于2016年6月26日向原告繳納14799元之后,欠135201元出讓金直至2016年4月14日才付清。被告于同期為政府墊付137424元,政府于2016年12月才返還被告以上墊付款,并未支付相應的利息等損失。
本院認為,雙方訂立的國有建設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合法有效,依法應予保護,各方當事人應依照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被告2014年6月26日繳納土地出讓金14799元后即拖延至2016年4月14日才付清剩余135201元出讓金,屬于違約行為。根據合同約定,違約期間應自合同簽訂30日后即2014年7月14日起至被告繳清出讓金前一日即2016年4月13日,按634日計,但鑒于合同約定滯納金較高,原告實際損失為銀行存款及社會民生投資等隱形損失,存款利息可以估量,而社會效益損失無法估量,為維護公平和正常經濟秩序,對被告違約行為應予適度懲戒,故依法酌情減少被告承擔違約金的數(shù)額;依合同法有關規(guī)定酌情按照違約期間貸款利率(期間內多次變動貸款基準利率,以期間中間公布利率為準)基礎上增加百分之三十作為違約金計算方式,即2015年5月11日公布的一年期人民銀行貸款利率5.1%的1.3倍計算損失,折合為年6.63%,按年365天計,折合日利率約為0.0182%,故被告應負遲延繳納出讓金損失為135201元×634天×0.0182%≈15601元。
政府或土地部門延退被告墊付的“土地補償款”行為,系行政程序中必須經過的審批和資金安排過程,且被告墊付也是為加快辦理有關證件過程的自利行為,而政府財務制度也不允許應付墊付款沖抵出讓金項目,故不支持被告認為的“可抵消土地出讓金并縮短違約期間的要求”。
另,合同的第三十條約定“延期付款超過60日,經出讓人催交后仍不能支付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款的,出讓人有權解除合同…”應視為作為原告的出讓人選擇行使的合同權利,而且原告未解除出讓合同的行為,也有利于被告取得了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和進行建設,對此被告方實際默認繼續(xù)執(zhí)行此出讓合同且現(xiàn)已取得產權,故不能據此認定滯納期為60日,所以對于被告要求縮短滯納期間的主張不予支持。至于原告要求被告違約期計算至起訴之日,與事實不符,亦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院關于適用
若干問題解釋(二)》第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李天某于本判決生效十日內支付給原告博某某國土資源局違約損失共計15601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966元,減半收取983元由原告負擔491.5元,由被告李天某負擔491.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呂學軍
書記員: 王子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