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匡某某。
原告:饒某某。
上列二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馬劍偉,湖北敏訥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quán)代理。
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住所地: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達道路12號金達大廈4層435房。
法定代表人:梁某,該公司理事長。
被告:梁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朝鮮族,住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水榕北街9號506房。
原告匡某某、饒某某訴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梁某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9月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10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馬劍偉到庭參加訴訟,被告華某基金會、梁某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匡某某、饒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向原告支付人民幣89272.65元及逾期付款利息(自2017年8月18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實際給付之日);2、判令被告梁某對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的支付義務承擔連帶責任;3、判令二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2017年6月22日,原告與二被告簽訂《協(xié)議書》。根據(jù)《協(xié)議書》的約定: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應當在2017年8月18日前支付二原告人民幣89272.65元,否則,被告梁某應當承擔連帶支付責任。至今,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未按約定向原告支付合同款項。為維護自身權(quán)益,原告依法提起訴訟。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6月22日,原告匡某某、饒某某與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簽訂《購房補貼公益資助協(xié)議書》。原告匡某某、饒某某在監(jiān)利縣新天地房地產(chǎn)公司營銷中心購房時,監(jiān)利縣新天地房地產(chǎn)公司的營銷人員向原告介紹了一種購房模式,原告以高于其他購房者的價格購買商品房。然后,監(jiān)利縣新天地房地產(chǎn)公司將高出的購房款的20%支付給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二十年內(nèi),每年按購房款的2.5%返還給原告。此后,原、被告于2017年6月30日重新簽訂《協(xié)議書》。協(xié)議約定:一、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于2017年6月30日前支付原告人民幣11863.48元;二、原、被告雙方簽訂的《購房補貼公益資助協(xié)議書》于2017年7月1日解除;三、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應于2017年8月18日支付原告89272.65元;四、被告梁某作為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的連帶責任保證人,向原告提供債務擔保,擔保期限為2019年8月17日。但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并未按照約定向原告支付相應的款項。為此成訟。
本院認為: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與匡某某、饒某某簽訂的《購房補貼公益資助協(xié)議書》,名為公益資助,實為民間借貸。在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未按合同約定符合原告的借款后,原告匡某某、饒某某與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梁某三方簽訂了《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系各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具有約束力。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未按協(xié)議約定向匡某某、饒某某支付相關款項,構(gòu)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被告梁某應當按照協(xié)議約定,對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的支付義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據(jù)此,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匡某某、饒某某人民幣89272.65元及利息(自2017年8月18日起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計息);
二、被告梁某對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的支付義務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2032元,減半收取計1016元,由被告廣州市華某扶貧基金會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石
書記員:朱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