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北京洲煌商貿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
法定代表人:袁利敏,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許健敏,浙江銀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華某偉業(yè)(上海)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溫力軍。
被告:山西立某物資有限公司,住所地山西省太原市。
法定代表人:周紅梅。
被告:太原市鴻峰混凝土有限公司,住所地山西省太原市。
法定代表人:郝貴躍。
被告:太原獅頭中聯(lián)水泥有限公司,住所地山西省太原市。
法定代表人:常衛(wèi)東。
被告:山東德發(fā)包裝有限公司,住所地山東省菏澤市。
法定代表人:陳宗治,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冉令華。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紅軍,山東雷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遼寧華今塑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遼寧省。
法定代表人:吳昌好。
被告:天津中為包裝制品有限公司,住所地天津市。
法定代表人:陳宗敏。
原告北京洲煌商貿有限公司與被告華某偉業(yè)(上海)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簡稱華某偉業(yè)公司)、山西立某物資有限公司(簡稱山西立某公司)、太原市鴻峰混凝土有限公司(簡稱太原鴻峰公司)、太原獅頭中聯(lián)水泥有限公司(簡稱太原獅頭公司)、山東德發(fā)包裝有限公司(簡稱山東德發(fā)公司)、遼寧華今塑業(yè)有限公司(簡稱遼寧華今公司)、天津中為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簡稱天津中為公司)票據追索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許健敏,被告山東德發(fā)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紅軍到庭參加訴訟。被告華某偉業(yè)公司、山西立某公司、太原鴻峰公司、太原獅頭公司、遼寧華今公司、天津中為公司經本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華某偉業(yè)公司支付原告商業(yè)承兌匯票款100萬元;2、被告華某偉業(yè)公司賠償原告100萬元自2017年12月26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損失;3、被告山西立某公司、太原鴻峰公司、太原獅頭公司、山東德發(fā)公司、遼寧華今公司、天津中為公司對前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4、訴訟費由七被告共同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為收取貨款自天津中為公司取得票據號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金額為100萬元的商業(yè)承兌匯票,該匯票出票人和承兌人華某偉業(yè)公司,出票日期2016年12月26日,匯票到期日2017年12月25日,收款人山西立某公司,該匯票自山西立某公司、太原鴻峰公司、太原獅頭公司、山東德發(fā)公司、遼寧華今公司、天津中為公司依次背書轉讓,最后合法持票人為原告。匯票到期日,原告通過電子商業(yè)匯票系統(tǒng)向華某偉業(yè)公司提示付款未果。2018年1月5日,原告通過順豐速遞及EMS郵政快遞多次向華某偉業(yè)公司及其他匯票當事人發(fā)出催收通知書,要求上述公司接函后3日內支付票據款,但上述公司均未回應。原告為此依據法律規(guī)定,特提起訴訟。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
1、票據號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電子商業(yè)承兌匯票及票面信息,證明涉案匯票是華某偉業(yè)公司出票,而后由山西立某公司、太原鴻峰公司、太原獅頭公司、山東德發(fā)公司、遼寧華今公司、天津中為公司依次背書轉讓,原告自天津中為公司處合法取得匯票。
2、原告發(fā)出的催收通知書及郵寄憑證,證明原告在2018年1月發(fā)函向各被告主張權利的事實。
3、北京市嘉誠公證處(2018)京嘉誠內經證字第56號公證書,證明原告為保全涉案電子商業(yè)承兌匯票的相關信息,在公證處公證下在相關網站獲取了票據信息。
被告華某偉業(yè)公司未到庭應訴,但在庭前派員辯稱:涉案匯票確實由華某偉業(yè)公司出票和承兌,華某偉業(yè)公司因向山西立某公司購買乙二醇,故出具匯票給山西立某公司,因山西立某公司未按約供貨,華某偉業(yè)公司依法向上海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解除合同并退還匯票,2018年6月8日,仲裁庭裁決由山西立某公司返還華某偉業(yè)公司涉案匯票。因此本案需由山西立某公司出面解決。
被告山西立某公司未作答辯。
被告太原鴻峰公司未作答辯。
被告太原獅頭公司未作答辯。
被告山東德發(fā)公司辯稱:遼寧華今公司向太原獅頭公司供應包裝袋,太原獅頭公司為向遼寧華今公司支付貨款而交付涉案匯票,該匯票系通過山東德發(fā)公司背書轉讓給遼寧華今公司的。山東德發(fā)公司不應承擔票據責任,應由出票人和承兌人承擔責任。對原告證據1無異議;對證據2真實性有異議,被告山東德發(fā)公司未收到該通知書,原告有義務要求承兌人出具拒絕付款證明書;對證據3真實性無異議,但不同意原告的證明目的,原告應要求承兌人出具拒絕付款證明。
被告遼寧華今公司未到庭應訴,但在庭前派員辯稱:遼寧華今公司向太原獅頭公司供應包裝袋,涉案匯票是太原獅頭公司支付遼寧華今公司的貨款,遼寧華今公司原以為不能接收電子匯票,所以讓山東德發(fā)公司幫忙接收匯票再行付款給遼寧華今公司,但之后又得知可以接收電子匯票,故由山東德發(fā)公司背書給遼寧華今公司。遼寧華今公司與天津中為公司有聚丙烯買賣關系,故之后將匯票背書轉讓給天津中為公司。本案應由出票人承擔責任。
被告天津中為公司未到庭應訴,但在庭前派員辯稱:同意遼寧華今公司的意見。天津中為公司向遼寧華今公司供應聚丙烯,自遼寧華今公司處獲得涉案匯票,天津中為公司因與原告之間存在聚丙烯買賣關系,故將匯票背書轉讓給原告。本案票據責任應由出票人承擔。
經審理查明:原告為收取貨款自天津中為公司取得票據號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金額為100萬元的商業(yè)承兌匯票,該匯票出票人和承兌人華某偉業(yè)公司,出票日期2016年12月26日,匯票到期日2017年12月25日,收款人山西立某公司,該匯票自山西立某公司、太原鴻峰公司、太原獅頭公司、山東德發(fā)公司、遼寧華今公司、天津中為公司依次背書轉讓,最后合法持票人為原告。匯票到期日,原告通過電子商業(yè)匯票系統(tǒng)向華某偉業(yè)公司提示付款未果。
審理中,原告表示因與天津有為塑料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天津有為公司)存在買賣合同關系,2017年4月18日,天津有為公司經對賬確認欠原告貨款1,492,300元,而被告天津中為公司與天津有為公司系關聯(lián)公司,天津中為公司為此代天津有為公司支付100萬元欠款而向原告交付涉案匯票。原告補充提交了:1、2017年5月9日天津有為公司、天津中為公司共同出具的代付款證明,證明天津有為公司愿意代天津中為公司向原告支付貨款100萬元,用涉案匯票付款;2、2017年4月18日天津有為公司與原告出具的欠款確認書及增值稅發(fā)票,證明原告向天津中為公司供應塑料原料,天津中為公司為此欠原告貨款1,492,300元的事實。被告山東德發(fā)公司表示,對原告補充證據真實性有異議,因為原告未提交原件,原告與天津中為公司沒有真實的買賣關系,原告獲得票據不合法,原告有與他人串通獲取票據的可能。審理中,原告向本院補充提交了補充證據原件予以核對,被告德發(fā)公司表示因路途較遠,要求由法院予以核對原件。
本院認為:匯票是出票人簽發(fā)的,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原告因與天津有為公司之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而自天津中為公司處合法取得涉案匯票,涉案匯票記載事項完備,背書連續(xù),系有效票據,故原告依法享有票據權利。被告德發(fā)公司稱原告獲得匯票不合法,沒有證據證實,本院不予采信。出票人簽發(fā)匯票后,即承擔保證該匯票承兌和付款的責任。匯票的出票人、背書人、承兌人和保證人對持票人承擔連帶責任。原告取得匯票后向出票人、承兌人請求付款未果,原告依法取得票據追索權,有權向各被告追索票據款及利息。被告華某偉業(yè)公司、山西立某公司之間所涉的買賣合同爭議,與本案票據法律關系系不同的法律關系,并不影響本案票據的合法性、有效性。被告華某偉業(yè)公司、山西立某公司、太原鴻峰公司、太原獅頭公司、遼寧華今公司、天津中為公司經本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院視為放棄抗辯權利。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六十八條、第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華某偉業(yè)(上海)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北京洲煌商貿有限公司匯票款100萬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清。
二、被告華某偉業(yè)(上海)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北京洲煌商貿有限公司匯票款100萬元自2017年12月26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損失,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清。
三、被告山西立某物資有限公司、太原市鴻峰混凝土有限公司、太原獅頭中聯(lián)水泥有限公司、山東德發(fā)包裝有限公司、遼寧華今塑業(yè)有限公司、天津中為包裝制品有限公司對上述第一、二項票據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13,800元、公告費560元(原告均已預繳),由七被告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并按上訴狀請求金額預繳上訴受理費,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金清華
書記員:蘇光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