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某某
包某乙
李有英(河北郭建新律師事務所)
原告包某某,教師。
被告包某乙,農民。
委托代理人李有英,河北郭建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包某某與被告包某乙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包某某、被告包某乙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有英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包某某訴稱,1980年我在大溝門建房4間供全家居住,房屋所有人為我父親包世珍,我父母相繼于2007年、2009年去世,但被告于2001年私自將房屋辦理至他名下;2012年鐵路占用該房屋,被告領取補償款39萬元,我與其交涉,被告分文未給付我;因此房屋系老人遺產,故要求被告給付我房屋補償款10萬元。
被告包某乙辯稱,1989年原告與嫂子復婚,經協(xié)商,我給原告2000元現金、5間房木頭,這就等于分了家;老宅基地證是我父親的名字,2001年統(tǒng)一辦理房產證時,因原告已經出去招親,父親即將房屋辦理至我的名下。
請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為證實其主張,提供如下證據:盧正芳、包永珍、王自祥、王明祥證明,內容為:原告與其父親包世珍于1980年建房4間,后包某乙居住在此房屋。
被告為證實其主張,提供如下證據:1、集體土地使用證,內容為:雙方爭議的房屋系被告所有;2、大溝門村委會證明,內容為:被告給付原告房木及2000元現金,家中物品與原告無關;3、張秀、韓庭河、張尚仁、張文證人證言,內容為:被告給付原告5間房木頭及2000元現金。
上述證據,本院確認如下:上述證據來源合法,且均與本案具有關聯(lián)性,為有效證據,具有證明力。
根據以上有效證據及原告陳述,現查明,原、被告系同胞兄弟,1980年父親在大溝門村建房4間,房屋所有人為包世珍,2001年統(tǒng)一辦理集體土地使用證時,將此4間房屋過戶至被告名下,2012年修建張?zhí)畦F路征用此4間房屋,被告將房屋補償款領取,雙方發(fā)生糾紛,原告訴至本院,要求被告給付其房屋補償款10萬元。
本院認為,不動產登記薄是物權歸屬的根據,因現原、被告爭議的房屋登記至被告名下,故該房屋的所有人應為被告;此房屋不屬于包世珍夫婦的遺產,原告無權對此房屋進行分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六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包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不動產登記薄是物權歸屬的根據,因現原、被告爭議的房屋登記至被告名下,故該房屋的所有人應為被告;此房屋不屬于包世珍夫婦的遺產,原告無權對此房屋進行分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六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包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原告負擔。
審判長:王庭
書記員:李卓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