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包某某,男,蒙古族。
委托代理人楊志,黑龍江楊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邢彬,男,漢族。
委托代理人白宇宙,黑龍江美亞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包某某因與被上訴人邢彬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肇源縣人民法院(2015)源民初字第115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被告包某某與新站鎮(zhèn)巴彥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巴彥村委會)于2009年4月30日簽訂《港灣灘涂承包合同書》,合同中約定將位于巴彥村所屬的陳振武壩至江邊改良開發(fā)的江灣灘涂地北側570畝發(fā)包給被告包某某,承包年限為30年。該對外發(fā)包行為已經(jīng)經(jīng)過村民同意,合同合法有效。同日,原告邢彬與被告包某某就此合同達成協(xié)議,協(xié)議寫明此合同中原告邢彬為合同實際的權利義務人。該協(xié)議為雙方自愿達成,合法有效。2010年,被告給付原告土地承包費用共32萬元,后再未支付相關費用。2015年8月雙方就土地承包費議價時,被告為原告出具了所欠承包費的計價單據(jù),即2009年每年每畝80元標準、2010年每年每畝100元、2011年水災不應交納承包費、2014年每年每畝260元、2015年每年每畝300元。根據(jù)該標準計算,被告應給付原告總計524400元,已付32萬元,尚需給付原告承包費總計204000元。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尚欠承包費432400元,未提供相應證據(jù)證實。對于被告修壩、修路等前期工程投入費用的主張,被告未提起反訴。
原審法院認為,依據(jù)庭審調查,雖然《江灣灘涂承包合同書》以被告包某某的名義簽署訂立,但根據(jù)《關于﹤港灣灘涂承包合同書﹥的說明》可以認定原被告的行為構成了民法意義上的間接代理,而原告邢彬則為爭議土地的實際承包人,該事實雙方均無異議,予以確認。鑒于原告要求收回土地,被告亦同意返還,予以支持。但被告經(jīng)營期間扣除水災年限,其余期間應支付相應的費用。由于雙方?jīng)]有明確約定具體承包費用給付標準,且原告的給付標準無證據(jù)證實,所以,可依據(jù)雙方議價時,被告自認的標準予以保護。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第八條、第三十四條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七條規(guī)定,判決:一、確認原告邢彬為肇源縣新站鎮(zhèn)巴彥村570畝江灣灘涂的實際承包人;二、被告包某某于2015年秋后,將原告承包的570畝土地退還給原告;三、被告包某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邢彬土地承包費204000元。案件受理費3893元,由被告負擔。
根據(jù)雙方當事人一、二審過程中的陳述及舉證情況,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從雙方當事人自認的案件事實可知,雙方產(chǎn)生承包關系的基礎為2008年上訴人包某某與巴彥村委會所達成的草原改良合同,但在雙方2009年協(xié)商承包涉案地塊時,已明確約定了該地塊實際承包經(jīng)營人為本案被上訴人邢彬,由上訴人包某某承租。雖雙方未對土地承租價格進行書面約定,但上訴人包某某為被上訴人邢彬所寫的算賬單據(jù)中已明確了每年的土地承包單價、土地面積、總承包金額等事項,應當視為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的自認,對上訴人包某某具有約束力,上訴人包某某在無充分證據(jù)佐證的情況下,否認該算賬單據(jù)的證明效力,本院對此不予支持。一審法院據(jù)此對涉案地塊承包費進行認定亦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關于上訴人包某某主張其對地塊堤壩修筑費用應由雙方當事人分擔的請求,因其在一審過程中未明確提出此項訴訟請求,二審過程中本院不予審理。
綜上,本院認定,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并無不當,本院依法予以維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893元,由上訴人包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孫文斌 代理審判員 齊少游 代理審判員 王 宣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