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本金
王某某
易建軍(湖北宜都枝城法律服務所)
宜昌市天信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李愛華(湖北啟方律師事務所)
原告別本金,男,生于1963年3月2日,漢族,宜都市人。
原告王某某,女,生于1965年12月22日,漢族,宜都市人。
二
原告
委托代理人易建軍,宜都市枝城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宜昌市天信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群,系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李愛華,湖北啟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別本金、王某某與被告宜昌市天信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11月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楊瀟獨任審判,于2014年12月1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別本金、王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易建軍,被告宜昌市天信光學儀器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愛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在于:1、本案是否超過仲裁時效?2、兩被告之子別波與被告是否存在建立勞動關系的情形?
對于第一個問題。本案屬勞動爭議案件,依法應適用仲裁時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兩原告要求確認別波與被告存在勞動關系,是為了就別波下落不明一事向被告要求賠償,本院于2013年7月3日作出(2012)鄂宜都民特字第1號民事判決書,宣告別波死亡,應從此時開始計算仲裁時效,兩原告于2014年2月16日申請仲裁,未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對于被告該抗辯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對于第二個問題。別波與被告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則要看雙方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事實勞動關系的特征是指勞動者為用人單位提供了勞動,受用人單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單位勞動紀律,獲得了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勞動保護等。根據(j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钡囊?guī)定,符合上述特征的,可以認定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兩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別波失蹤前在被告處從事被告安排的屬于其業(yè)務組合部分的有報酬的勞動,且接受被告的勞動管理,兩原告要求確認別波失蹤時與被告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別本金、王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別本金、王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在于:1、本案是否超過仲裁時效?2、兩被告之子別波與被告是否存在建立勞動關系的情形?
對于第一個問題。本案屬勞動爭議案件,依法應適用仲裁時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兩原告要求確認別波與被告存在勞動關系,是為了就別波下落不明一事向被告要求賠償,本院于2013年7月3日作出(2012)鄂宜都民特字第1號民事判決書,宣告別波死亡,應從此時開始計算仲裁時效,兩原告于2014年2月16日申請仲裁,未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對于被告該抗辯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對于第二個問題。別波與被告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則要看雙方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事實勞動關系的特征是指勞動者為用人單位提供了勞動,受用人單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單位勞動紀律,獲得了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勞動保護等。根據(j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钡囊?guī)定,符合上述特征的,可以認定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兩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別波失蹤前在被告處從事被告安排的屬于其業(yè)務組合部分的有報酬的勞動,且接受被告的勞動管理,兩原告要求確認別波失蹤時與被告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別本金、王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別本金、王某某負擔。
審判長:楊瀟
書記員:王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