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利川市祥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某租賃公司)。地址:利川市木梳山8號。
法定代表人宋金輝,系祥某租賃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鄭健、朱榮茂,湖北震邦華廣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quán)代理。
被告張某某,農(nóng)民。
被告蔣某某,農(nóng)民。
原告祥某租賃公司訴被告張某某、蔣某某車輛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4月1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肖愛華于2014年5月1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祥某租賃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鄭健,被告張某某、蔣某某到庭參加訴訟。后因案情較復雜,轉(zhuǎn)為普通程序,組成由審判員鄭興才擔任審判長,審判員肖愛華、人民陪審員李文學參加的合議庭,于2014年7月22日再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祥某租賃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宋金輝及其委托代理人鄭健,被告張某某、蔣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經(jīng)審理查明:2012年11月12日,被告蔣某某的兒子蔣海要到利川市謀道鎮(zhèn)蘇馬蕩看房子,被告蔣某某就請被告張某某以張某某的名義向原告租賃了一輛北京現(xiàn)代牌轎車,車牌號為鄂Q×××××,自己以擔保人的身份與原告簽訂了《租車單》一份,約定日租金為300元,租車時間從2012年11月12日15:30時起算,被告蔣某某當即預付了兩天的租金600元。合同簽訂后,被告張某某駕車與蔣海、易偉(當時在蘇馬蕩銷售房屋)一同前往謀道蘇馬蕩看房。2012年11月15日,被告張某某、蔣海、易偉三人回到原告處,被告張某某向原告補交了租車費300元,隨后易偉將該車開走。易偉將車開走后原告多次電話與易偉聯(lián)系,要求按時給付租金或者歸還車輛,易偉通過銀行賬戶陸續(xù)向原告支付了租車費6000元,隨后,易偉拒不與原告見面,也不再給付租金。三個月后,原告與該車GPS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失去聯(lián)系,與易偉本人也失去了聯(lián)系,為此,原告便向利川市公安局刑警中隊報警,利川市公安局以證據(jù)不足不予受理。2014年4月14日原告起訴來院,請求判令被告返還租賃物,并支付自租賃之日起至交還之日止的租金;二被告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另查明,原、被告與易偉此前均不相識,均知道從2012年11月15日起一直是易偉在使用該車,且易偉至今下落不明。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本案被告與原告簽訂《租車單》租車后,對租賃車輛使用了3天,給付了3天的租金,從《租車單》上看,租車人是被告張某某,被告蔣某某是為被告張某某擔保,易偉在本案中與二被告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guān)系和利害關(guān)系,不能證明是易偉在租用該車,也不能證明是被告蔣某某在為易偉擔保。從客觀實際上看,從2012年11月15日起易偉開始實際占有、使用該車,并陸續(xù)向原告給付租車費用,原告與二被告的租賃關(guān)系已告終了,對此,原告是明知的。期間,原告通過電話多次與易偉取得聯(lián)系,向其催收租金,而不是向本案二被告催收,其行為是對易偉租用該車的認可。當租賃車輛與易偉同時失去聯(lián)系后,原告向公安機關(guān)報過案,但一直沒有通過相關(guān)部門向二被告主張權(quán)利,該行為更說明原告認可了易偉租用車輛的事實。故原告稱二被告沒有歸還車輛,與客觀實際不符,本院不予采納,原告請求判令被告返還租賃物,并支付自租賃之日起至交還之日止的租金的理由不充分,證據(jù)不足,本院依法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利川市祥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940元,由原告利川市祥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按照不服本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交納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鄭興才 審 判 員 肖愛華 人民陪審員 李文學
書記員:何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