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紀琬楓,虎林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喬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
被上訴人竇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
被上訴人韓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
被上訴人翟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郭英杰,黑龍江高盛律師集團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孫某某,男。
被上訴人李某某,女。
上訴人劉某某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前由虎林市法院作出(2013)虎商初字第249號民事判決,喬某某、竇某某、韓某某、翟某某不服,向虎林市法院申請再審,虎林市法院以(2014)虎商申字第2號民事裁定書將本案提起再審,虎林市法院再審后作出(2014)虎商再字第1號民事判決書,劉某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劉某某的委托代理人紀琬楓、被上訴人喬某某、竇某某、韓某某、翟某某及其委托人代理人郭英杰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孫某某、李某某經公告送達開庭傳票,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初審認定,2011年11月20日,被告孫某某、李某某夫妻二人在原告處借款人民幣21萬元用于種地,由喬某某、竇某某、韓某某、翟某某、趙志軍、朱艷平、王景生、禮娜為其擔保。雙方簽訂了借款合同一份,約定2011年12月19日前還款,如到期不能還款,應按月息3分支付違約金。合同到期后,被告于2013年1月份償還了原告利息款5萬元,該利息計算到2012年4月20日。原告提起訴訟,要求被告立即償還借款本金21萬元及違約利息,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初審認為,被告孫某某、李某某向原告劉某某借款人民幣21萬元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給付義務。被告未按約定期限償還借款已經構成違約,原告自愿降低違約金計算標準,要求借款人按月息2.2分給付逾期利息,不違反法律有關規(guī)定,本院予以確認。原告自認被告已將2012年4月20日前的利息結算完畢,不違反法律有關規(guī)定,原審法院予以確認。被告喬某某、竇某某、韓某某、翟某某自愿為該筆借款擔保,雙方對保證方式及保證范圍沒有約定,故按照法律有關規(guī)定,保證人應當對該筆借款的本金、違約金及原告實現債權的費用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孫某某、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劉某某借款本金21萬元及違約利息(利息從2012年4月20日起按照借款本金21萬元、月利率2.2分計算到借款清償之日)。二、被告喬某某、竇某某、韓某某、翟某某對以上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案件受理費5401元、財產保全費2270元由六被告負擔。
喬某某、竇某某、韓某某、翟某某申請再審稱,再審申請人請求依法撤銷虎林市人民法院(2013)虎商初字第249號民事判決書;依法判令駁回被申請人劉某某請求申請人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訴訟請求,改判申請人不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判令原審訴訟費由被申請人承擔。申請的法定事由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有誤:2011年11月20日,孫某某和李某某向劉某某借款21萬元人民幣,雙方簽訂了借款合同,借款期限一個月,至2011年12月19日止;同時約定,借款人未按時還款,應向出借人承擔月息3分利的違約責任,并由喬某某、竇某某、韓某某、翟某某、趙志軍、朱艷平、王景生、禮娜等八人對該筆借款進行擔保。協議中并未對保證的方式、范圍及時間進行約定,同時,申請人竇某某和翟某某并未在該協議上簽字。2013年1月,孫某某和李某某償還了出借人劉某某借款5萬元,原審判決將該筆借款視為償還利息是錯誤的。因該筆借款中并未約定借款利息,只是對違約責任進行約定,違約責任應在訴訟中予以主張,而不應在還款中先行扣減。原審判決有對違約利息進行重復計算之嫌,違反法律規(guī)定。故現在借款本金應是16萬元,而不應是21萬元。原審判決對借款的違約利息的計算方式及截止計算時間有誤,而且該筆借款的還款日期為2011年12月19日,違約金應從2011年12月20日開始計算。至2013年1月的違約金的本金應按21萬元進行計算,償還5萬元后,應按本金16萬元計算違約金。即便將5萬元視為違約金,同時月3分利的違約金成立的話,那么利息的截止時間應為2012年8月18日,而不應是2012年4月20日。被申請人劉某某主張的違約金明顯過高,應予以調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裁決。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該筆借款所承擔的最高違約金應為6.3萬元,原審判決支持原告的訴求,明顯違反法律規(guī)定。二、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原審判決僅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而忽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guī)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明顯適用法律錯誤。本案中,被申請人劉某某在擔保期限內并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是于2013年3月6日向牡丹江農墾法院提起訴訟,并于2013年7月25日撤回起訴。2013年7月4日向虎林法院提起訴訟,被申請人劉某某的前后兩次起訴,均是在債務履行屆滿之日起一年以后提起,被申請人劉某某的主張明顯已過訴訟時效,根據法律規(guī)定,申請人不應再承擔保證責任。綜上所述,申請人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請依法撤銷虎林市人民法院(2013)虎商初字第149號民事判決書,對該案進行再審。
原審法院再審認定,再審申請人喬某某、竇某某系夫妻關系,韓某某與翟某某系夫妻關系。2011年11月20日被申請人孫某某、李某某向被申請人劉某某借款21萬元,當時簽訂抵押借款合同。合同主要內容:(一)孫某某、李某某(系夫妻關系)向被申請人劉某某借款21萬元;甲方(劉某某)在2011年11月20日將此款交付給乙方(孫某某、李某某)的同時,乙方出具借款借據。(二)借款期限一個月,自2011年11月20日至2011年12月19日……(七)1、乙方應于本合同約定的還款日期向甲方償付全部借款本息,如逾期不還,乙方應向甲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數額為月息三分錢。2、在抵押期間,乙方應保證抵押物的安全及正常維修養(yǎng)護,如出現抵押物損毀而導致抵押物價值減損所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負責,甲方可向乙方提出抵押物由乙方直接給于補償。3、如發(fā)生爭議,甲乙雙方不能協商解決,可提交當地法院申請裁決(虎林市人民法院);4、擔保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再審申請人對合同中第(七)大項第3、4小項不予認可,認為是用手寫后填加上的)。甲乙雙方簽字,喬某某、竇某某、韓某某、翟某某、趙志軍、朱艷平、王景生、禮娜在擔保人處簽字。庭審時,竇某某、翟某某不承認是其本人簽字,喬某某、韓某某承認是其代為各自妻子簽字。原審中,被申請人劉某某于2013年10月14日以原審被告王景生、禮娜、趙志軍、朱艷平下落不明為由,向原審法院申請撤回對四人的起訴,原審法院準許。再審申請人認為被申請人劉某某并未向申請人主張權利,直到2013年6月19日被申請人劉某某以本案相同的被告向牡丹江農墾法院八五六法庭起訴時,再審申請人才知道主債務人一直未還款。再審申請人承認當時只給孫某某夫妻擔保過一次計21萬元,而被申請人劉某某稱8個擔保人為孫某某夫妻提供擔保二次(被申請人只能提供一份原始抵押擔保合同)。被申請人劉某某向八五六法庭起訴的是借款金額30萬元的,因法庭要求劉某某提供原始的借款合同,因無法提供而于2013年7月25日申請撤訴(該案起訴時向法庭提供了孫某某2012年1月3日借據一份,抵押借款合同中借款金額21萬元改為30萬元出示該份證據)。提供給八五六法庭的抵押借款合同書與向原審法院起訴的合同書內容不一致,該合同第二頁沒有第(七)大項第3、4小項。2013年7月4日被申請人劉某某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被申請人劉某某稱本案所有被告曾為主債務人擔保二次,孫某某向其借過二次款,當時因找不到借30萬元的合同書第二頁,就用21萬元的借款合同第二頁替代(將合同第七條的3、4項蓋上復?。┨峤唤o八五六法庭,同時提交法庭的還有孫某某夫妻借款30萬元借據一份。
原審法院再審認為,2011年被申請人劉某某與被申請人孫某某、李某某簽訂抵押借款合同,孫某某、李某某向劉某某借款21萬元,由申請人喬某某等八人為其借款擔保。主債務人孫某某、李某某未對21萬元借款已經交付的事實提出異議,故應認定雙方借款合同成立且生效。該合同中第二頁第(七)大項第3、4小項保證期限及管轄權的約定是手寫的,與原始合同打印的不一致,再審申請人不予認可,被申請人沒有證據證明是簽訂合同同時直接寫的還是后來添加的,故被申請人應對此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抵押借款合同約定借款時間是2011年11月20日至2011年12月19日,根據《擔保法》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規(guī)定,被申請人向擔保人主張權利的期限至2012年6月18日,被申請人未提交證據證明在保證期間內已向申請人主張權利,故再審申請人不應再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本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1、撤銷(2013)虎商初字第249號民事判決。2、由原審被告孫某某、李某某給付原審原告劉某某借款本金21萬元及違約利息(利息從2012年4月20日起按照借款本金21萬元、月利率2.2分計算到借款清償之日)。3、駁回被申請人劉某某要求再審申請人喬某某、竇某某、韓某某、翟某某承擔連帶責任的訴訟請求。
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作為本案借款的出借人,對借款合同成立并生效的主張,舉示了由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了抵押借款合同書,此證據樣本由上訴人形成,合同書的主體部分由打印機打印形成,并有部分由上訴人以手寫方式形成,被上訴人對合同的第二頁手寫內容的真實性提出異議,對該合同的其它內容及本人簽名的真實性無異議。在本案的借款合同中,雙方約定借款期限為一個月,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擔保人的擔保期限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時開始計算六個月。而按照合同中手寫部分的內容,屬雙方當事人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2年。因合同中手寫部分內容延長了本案的保證期間,加重了擔保人的責任,故上訴人作為出借人應對合同中手寫部分的真實性負舉證責任,一審法院對該部分的舉證責任分配并無不當。上訴人未提供證據證實合同中手寫部分的真實性,故對該部分內容不應認定,本案的保證期間仍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后六個月。上訴人未能舉證證實在保證期間內要求被上訴人承擔保證責任,被上訴人不應承擔本案的保證責任。上訴人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被上訴人在二審期間對本案借款是否生效提出異議,但因被上訴人在一審判決宣告后,未對該事實提出異議并上訴,故該意見不屬于二審的審理范圍,本院不予審理。綜上所述,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401元,由上訴人劉某某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楊桂榮 審 判 員 郭以剛 代理審判員 鄭 微
書記員:李少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