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某
劉磊峰(黑龍江海天慶城律師事務(wù)所)
金某博
李某某
王慶祥(黑龍江名遠律師事務(wù)所)
汪某某
李作平
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某,男。
委托代理人劉磊峰,黑龍江海天慶城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金某博,男。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某,男。
委托代理人王慶祥,黑龍江名遠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汪某某,男。
委托代理人李作平,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劉某某、金某博因提供勞務(wù)者受害責任糾紛一案,不服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民初字第19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4年4月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4月2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劉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劉磊峰、上訴人金某博、被上訴人李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慶祥、被上訴人汪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作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三被告均在慶安縣內(nèi)經(jīng)營日雜商店。2013年6月16日14時許,被告劉某某與紀某某電話聯(lián)系卸貨事宜,由紀某某聯(lián)系原告劉忠文、薛某某等7人給三被告經(jīng)營的日雜商店卸塑料編織袋。卸的是三家一車貨。被告劉某某的卸車費是每包0.80元、金某博的卸車費是每包1.50元、汪某某的卸車費是每包0.80元。按照約定,原告等七人先給被告劉某某、金某博卸貨。二被告的貨卸完后,原告等人繼續(xù)給被告汪某某卸貨。當原告等幾名卸車工卸到還剩100包時,車上貨垛上的貨物傾倒,將原告從卸貨車上砸倒到地面上,造成原告頭部、面部、腿部多處骨折。原告?zhèn)蟊凰偷綉c安縣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在原告住院期間,被告劉某某向裝卸工王某某支付了三被告的裝卸費。該裝卸費由參與卸貨的裝卸工均分。原告的裝卸費已支付給其愛人,后被告汪某某、金某博將裝卸費支付給被告劉某某。在原告住院期間,被告汪某某、劉某某各拿出400.00元,由被告金某博將800.00元交給原告。原告在慶安縣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16天,診斷為:急性硬膜下血腫、閉合性顱腦損傷、顴骨骨折、頭皮裂傷、腦挫裂傷,好轉(zhuǎn)出院,共花醫(yī)療費29,362.00元。原告住院期間經(jīng)檢查有腦出血和腔隙性腦梗死病史。后原告經(jīng)綏化市人民醫(yī)院司法鑒定中心鑒定,結(jié)論為:“(一)、李某某的損傷參照黑鑒(81)2號文件之規(guī)定,自受傷之日起對癥治療10個月終結(jié)治療;(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6180-2006《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等級》文件i)九級3)之規(guī)定屬九級傷殘、(三)、護理期限為3個月,其中住院期間每日護理需2人,余為1人”。花鑒定費2,200.00元。原告就損傷事宜與三被告協(xié)商未果,訴至法院,要求三被告賠償醫(yī)療費29,362.00元、誤工費15,000.00元、護理費4,500.00元、伙食補助費2,000.00元、傷殘賠償金71,040.00元、交通費300.00元、營養(yǎng)費17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0元、法醫(yī)鑒定費2,200.00元,合計129,572.00元,并由三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判決認為:三被告經(jīng)營日雜商店,在進貨卸車過程中,被告劉某某通過紀某某聯(lián)系,原告等七人為三被告共同卸同一車貨物。雖然貨物是三家的貨物,但原告等七人的卸貨行為具有連續(xù)性,應(yīng)視為是三家共同雇傭原告等人卸車,雙方已形成共同的雇傭關(guān)系。原告為三被告提供勞務(wù),三被告支付給原告對等的裝卸費用,該雇傭關(guān)系實際履行。原告在提供勞務(wù)的過程中身體受到傷害,作為雇主(受益人)的三被告應(yīng)對原告受傷后的各項損失均等承擔賠償責任,并互負連帶責任。因原告在提供勞務(wù)的過程中,對自身安全注意義務(wù)不夠,是導(dǎo)致此起事故發(fā)生的間接因素,原告應(yīng)承擔相應(yīng)的過錯責任。綜上,原告要求三被告賠償其醫(yī)療費、誤工費等費用訴訟請求有理,應(yīng)予支持。但其要求賠償誤工費、護理費及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數(shù)額過高,應(yīng)以實際發(fā)生的費用及法律規(guī)定的相關(guān)標準計算。原告要求三被告賠償交通費的請求,因原告未提供發(fā)生該費用的相關(guān)證據(jù),該請求不予支持。原告要求三被告賠償營養(yǎng)費的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不予支持。故依法判決:一、原告李某某的損失:1、醫(yī)療費29,362.00元;2、誤工費13,080.00元(43.60元x300天x1人);3、住院期間護理費1,395.20元(43.60元x16天x2人)、其余護理費3,226.40元(43.60元x74天x1人);4、伙食補助費480.00元(30.00元x16天x人);5、殘疾賠償金71,040.00元(17,760.00元x20年x20%);6、法醫(yī)鑒定費2,200.00元,合計120,783.60元,由被告汪某某、劉某某、金某博共同承擔90%,即108,705.24元(各負擔36,235.08元);由原告李某某自行承擔10%,即12,078.36元;二、被告汪某某、劉某某、金某博賠償原告李某某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0元;三、上述款項三被告互負連帶責任;四、駁回原告李某某的其它訴訟請求。上述款項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履行。案件受理費2,891.00元,其它訴訟費用160.00元,由被告汪某某、劉某某、金某博負擔2,594.00元,由原告自行負擔457.00元。
宣判后,劉某某、金某博均不服原審法院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其二人的上訴理由為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有誤,三被告與原告之間雇傭關(guān)系是彼此獨立的,并不存在共同雇傭關(guān)系,原告是在為汪某某卸貨時受到傷害,故承擔責任的應(yīng)該是汪某某,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三被告作為共同雇主對李某某的損傷均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沒有法律依據(jù)。
本院認為,劉某某、金某博、汪某某三人只是為了方便發(fā)貨,才共拼一車貨物。但每家貨物的數(shù)量、卸貨地點、運費、裝卸費均不相同。而且從整個卸貨過程看,每一家貨物都是由劉忠文等裝卸工單獨進行,在上一家卸貨數(shù)量完成后,由下一家雇主將車和裝卸工領(lǐng)到自家卸貨地點,并按距離遠近及貨物數(shù)量支付對等的裝卸費用,而不是分攤費用。卸誰家的貨誰在場。即在前一家卸貨數(shù)量完成后,支付對等的裝卸費用,雇傭關(guān)系即告終止。到下一家重新開始新的雇傭關(guān)系。上述事實足以認定劉某某、金某博、汪某某三家只是分別雇傭,并未形成共同的雇傭關(guān)系,故劉某某、金某博的上訴請求有理,應(yīng)予支持。汪某某辯稱,運費、貨款、裝卸費都是由其和劉某某支付的,應(yīng)由三家共同承擔責任。因劉某某、汪某某先行支付運費、貨款、裝卸費只是為了方便各方算賬,且事后經(jīng)過算賬,按每家進貨數(shù)量和卸貨費用不同各自承擔相應(yīng)的費用,故劉某某、汪某某的行為應(yīng)視為是一種墊付行為。該種墊付行為也符合常理和交易習(xí)慣。故不能作為劉某某、金某博承擔責任的依據(jù),汪某某的反駁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信。因李某某最后卸的是汪某某家的100包貨物,汪某某也向李某某等人支付了對等的裝卸費用。本著“誰受益,誰擔責”的原則,作為雇主汪某某理應(yīng)對李某某的損傷承擔賠償責任。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責任劃分妥當,但認定李某某等七人的卸貨行為具有連續(xù)性,系三家共同雇傭,判決劉某某、金某博與汪某某共同對李某某的損傷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應(yīng)予糾正。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一款(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民初字第198號民事判決第四項,即“駁回原告李某某的其它訴訟請求”;
二、撤銷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民初字第198號民事判決第三項,即上述款項三被告互負連帶責任;
三、變更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民初字第198號民事判決第一項,即“李某某的損失:1、醫(yī)療費29,362.00元;2、誤工費13,080.00元(43.60元x300天x1人);3、住院期間護理費1,395.20元(43.60元x16天x2人)、其與護理費3,226.40元((43.60元x16天x2人),其余護理費3,226.40元(43.60元x74天x1人);4、伙食補助費480.00元(30.00元16天x人);5、殘疾賠償金71,040.00元(17,760.00元x20年x20%);6、法醫(yī)鑒定費2,200.00元,合計120,783.60元,由被告汪某某、劉某某、金某博共同承擔90%,即108,705.24元(各負擔36,235.08元);由原告李某某自行承擔10%,即12,078.36元”為李某某的損失:1、醫(yī)療費29,362.00元;2、誤工費13,080.00元(43.60元x300天x1人);3、住院期間護理費1,395.20元(43.60元x16天x2人)、其與護理費3,226.40元((43.60元x16天x2人),其余護理費3,226.40元(43.60元x74天x1人);4、伙食補助費480.00元(30.00元16天x人);5、殘疾賠償金71,040.00元(17,760.00元x20年x20%);6、法醫(yī)鑒定費2,200.00元,合計120,783.60元,由汪某某承擔90%,即108,705.24元;由原告李某某自行承擔10%,即12,078.36元;
四、變更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民初字第198號民事判決第二項,即被告汪某某、劉某某、金某博賠償原告李某某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0元為被告汪某某賠償原告李某某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0元。
上述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履行。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4,301.00元,其它訴訟費用160.00元,由李某某承擔457.00元,由汪某某承擔4,004.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劉某某、金某博、汪某某三人只是為了方便發(fā)貨,才共拼一車貨物。但每家貨物的數(shù)量、卸貨地點、運費、裝卸費均不相同。而且從整個卸貨過程看,每一家貨物都是由劉忠文等裝卸工單獨進行,在上一家卸貨數(shù)量完成后,由下一家雇主將車和裝卸工領(lǐng)到自家卸貨地點,并按距離遠近及貨物數(shù)量支付對等的裝卸費用,而不是分攤費用。卸誰家的貨誰在場。即在前一家卸貨數(shù)量完成后,支付對等的裝卸費用,雇傭關(guān)系即告終止。到下一家重新開始新的雇傭關(guān)系。上述事實足以認定劉某某、金某博、汪某某三家只是分別雇傭,并未形成共同的雇傭關(guān)系,故劉某某、金某博的上訴請求有理,應(yīng)予支持。汪某某辯稱,運費、貨款、裝卸費都是由其和劉某某支付的,應(yīng)由三家共同承擔責任。因劉某某、汪某某先行支付運費、貨款、裝卸費只是為了方便各方算賬,且事后經(jīng)過算賬,按每家進貨數(shù)量和卸貨費用不同各自承擔相應(yīng)的費用,故劉某某、汪某某的行為應(yīng)視為是一種墊付行為。該種墊付行為也符合常理和交易習(xí)慣。故不能作為劉某某、金某博承擔責任的依據(jù),汪某某的反駁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信。因李某某最后卸的是汪某某家的100包貨物,汪某某也向李某某等人支付了對等的裝卸費用。本著“誰受益,誰擔責”的原則,作為雇主汪某某理應(yīng)對李某某的損傷承擔賠償責任。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責任劃分妥當,但認定李某某等七人的卸貨行為具有連續(xù)性,系三家共同雇傭,判決劉某某、金某博與汪某某共同對李某某的損傷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應(yīng)予糾正。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一款(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民初字第198號民事判決第四項,即“駁回原告李某某的其它訴訟請求”;
二、撤銷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民初字第198號民事判決第三項,即上述款項三被告互負連帶責任;
三、變更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民初字第198號民事判決第一項,即“李某某的損失:1、醫(yī)療費29,362.00元;2、誤工費13,080.00元(43.60元x300天x1人);3、住院期間護理費1,395.20元(43.60元x16天x2人)、其與護理費3,226.40元((43.60元x16天x2人),其余護理費3,226.40元(43.60元x74天x1人);4、伙食補助費480.00元(30.00元16天x人);5、殘疾賠償金71,040.00元(17,760.00元x20年x20%);6、法醫(yī)鑒定費2,200.00元,合計120,783.60元,由被告汪某某、劉某某、金某博共同承擔90%,即108,705.24元(各負擔36,235.08元);由原告李某某自行承擔10%,即12,078.36元”為李某某的損失:1、醫(yī)療費29,362.00元;2、誤工費13,080.00元(43.60元x300天x1人);3、住院期間護理費1,395.20元(43.60元x16天x2人)、其與護理費3,226.40元((43.60元x16天x2人),其余護理費3,226.40元(43.60元x74天x1人);4、伙食補助費480.00元(30.00元16天x人);5、殘疾賠償金71,040.00元(17,760.00元x20年x20%);6、法醫(yī)鑒定費2,200.00元,合計120,783.60元,由汪某某承擔90%,即108,705.24元;由原告李某某自行承擔10%,即12,078.36元;
四、變更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民初字第198號民事判決第二項,即被告汪某某、劉某某、金某博賠償原告李某某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0元為被告汪某某賠償原告李某某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0元。
上述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履行。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4,301.00元,其它訴訟費用160.00元,由李某某承擔457.00元,由汪某某承擔4,004.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審判長:常云凱
審判員:杜雪紅
審判員:湯敬偉
書記員:郭旭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