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某
張連山(河北承天律師事務所)
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王小鵬(河北匯林律師事務所)
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某,住承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連山,河北承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馬士強,職務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小鵬,河北匯林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劉某某因與被上訴人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0802民初350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于2017年2月24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上訴人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連山,被上訴人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小鵬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劉某某的上訴請求:1、依法改判被上訴人支付加班費39538.05元;2、依法改判被上訴人補繳上訴人工作期間單位所應承擔的全部社會保險費;3、被上訴人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事實和理由:1、本案系虛假訴訟。
被上訴人為逃避支付上訴人加班費的法律責任,偽造工資表,虛構已支付上訴人加班費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應對此行為予以制裁。
2、被上訴人發(fā)給上訴人的工資條證明上訴人的月工資構成為:基本工資1960.00元+績效工資200.00元+每月數(shù)額不等的工齡工資+節(jié)日補貼;工資條中根本沒有加班費一項。
一審法院適用《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全國民事審判工作紀要》第57條,不具備法律效力,不應在司法文書上援引。
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于2015年11月26日解除勞動合同,上訴人2016年5月6日提起仲裁,不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
同時一審法院主動援引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明顯錯誤。
3、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為上訴人補繳工作期間單位所應承擔的社會保險費,是被上訴人法定義務,被上訴人應依法補繳上訴人在全部工作期間的社會保險費,一審判決只支持補繳一年的社會保險費,于法無據(jù)。
4、一審法院對上訴人申請調(diào)取的證據(jù)未予調(diào)取,也未依法確定被上訴人不提供證據(jù)應承擔的不利后果。
5、一審認定上訴人的工資系打包支付,上訴人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shù)為1485.88元,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上訴人的銀行對賬單充分證明上訴人工資的實發(fā)數(shù)額,被上訴人應依法支付上訴人加班費39538.05元。
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辯稱,一審法院計算的月工資數(shù)額正確,法律依據(jù)充分。
本案并非勞動報酬糾紛,被上訴人認為已經(jīng)支付上訴人加班費,出于各種考慮,被上訴人沒有上訴。
一審法院適用仲裁時效正確,以上訴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起,計算仲裁時效。
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請求依法判令原告不需向被告支付加班費,不為被告補繳社會保險。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原告于2014年6月24日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014年6月24日至2017年6月23日。
合同約定:每天工作8小時,甲方(原告)同意乙方(被告)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被告上班后,原告安排其從事秩序維護員工作,每天工作12小時,每月休息兩天。
自2015年4月1日改為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休息兩天。
2015年10月1日起改為每月休四天。
被告以打包形式向原告發(fā)放工資,未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
2015年11月26日,因被告被行政拘留違反原告公司規(guī)章制度,原告將其辭退。
2016年5月6日,原告向承德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勞動人事爭議調(diào)解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承德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勞動人事爭議調(diào)解仲裁委員會于2016年6月20日作出承市高區(qū)勞仲案字【2016】第146號仲裁裁決書,裁決被申請人(原告)支付申請人(被告)加班費16927.51元,為申請人(被告)補繳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11月26日在職期間的社會保險,具體金額以社保經(jīng)辦機構核定為準,個人繳費部分由申請人(被告)自行承擔。
裁決書送達后,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在原告處工作期間存在加班事實,故原告應給付其加班費,根據(jù)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的規(guī)定,被告向原告支付加班費的期間為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11月26日。
原告在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為2122.69元,因其工資系打包支付,參照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57條的規(guī)定,本院確定被告的加班工資計算基數(shù)為1485.88元(2122.69元×70%)。
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3月31日間,原告工作日工作82天,休息日工作25天。
被告日工資標準為68.32元(1485.88元÷21.75天),每小時工資標準為8.54元(68.32元÷8小時)。
被告應支付原告休息日加班費5124元(25天×12小時×8.54元×200%)、工作日超時加班費4201.68元(82天×4小時×8.54元×150%),合計9325.68元。
自2015年4月1日起,被告休息日加班37天,原告應支付被告休息日加班費5055.68元(37天×8小時×8.54元×200%)。
被告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11月26日向原告支付工資24851.00元,按本院確定的每月1485.88元的標準,超出的7020.44元(24851.00元﹣1485.88元×12個月)為加班費,故被告尚需向原告支付加班費2305.24元。
被告應為原告補繳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11月26日間的社會保險費,具體繳費數(shù)額以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核定為準,個人繳納部分由被告承擔。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 ?、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條 ?、第二十七條 ?之規(guī)定,判決,一、原告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二十日內(nèi)給付被告劉某某加班費2305.24元。
二、原告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二十日內(nèi)為被告劉某某繳納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11月26日在職期間的社會保險費,具體繳費數(shù)額以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核定為準,個人繳納部分由被告承擔。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承擔。
上訴人申請要求從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調(diào)取劉某某在該公司自2014年6月24日至2015年11月26日工作期間財務存檔的原始工資表、出勤表、排班表,被上訴人明確表示不存在上訴人申請調(diào)取的證據(jù)。
本院二審審理查明事實與一審法院審理查明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本案上訴人劉某某在被上訴人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處工作期間存在加班的事實,據(jù)此,原審法院認為上訴人關于給付加班費的主張應予支持,根據(jù)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的規(guī)定,認定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支付加班費的期間為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11月26日,確定上訴人的加班工資計算基數(shù)為1485.88元,依此計算被上訴人支付上訴人加班費2305.24元,并無不當。
上訴人對其在被上訴人處工作期間的月基本工資的數(shù)額及被上訴人已經(jīng)向其支付了部分加班工資有異議,其主張月工資構成為:基本工資1960.00元+績效工資200.00元+每月數(shù)額不等的工齡工資及節(jié)日補貼,被上訴人應該支付上訴人加班費39538.05元的上訴主張,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在被上訴人處工作期間,被上訴人未為上訴人繳納社會保險,但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為其補繳在被上訴人處全部工作期間的社會保險費已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一年的規(guī)定。
據(jù)此,原審法院判決被上訴人為上訴人補繳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11月26日的社會保險費,具體繳費數(shù)額以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核定為準,個人繳納部分由上訴人承擔,并無不當。
綜上所述,上訴人劉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0元,由上訴人劉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本案上訴人劉某某在被上訴人河北隆某物業(y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處工作期間存在加班的事實,據(jù)此,原審法院認為上訴人關于給付加班費的主張應予支持,根據(jù)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的規(guī)定,認定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支付加班費的期間為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11月26日,確定上訴人的加班工資計算基數(shù)為1485.88元,依此計算被上訴人支付上訴人加班費2305.24元,并無不當。
上訴人對其在被上訴人處工作期間的月基本工資的數(shù)額及被上訴人已經(jīng)向其支付了部分加班工資有異議,其主張月工資構成為:基本工資1960.00元+績效工資200.00元+每月數(shù)額不等的工齡工資及節(jié)日補貼,被上訴人應該支付上訴人加班費39538.05元的上訴主張,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在被上訴人處工作期間,被上訴人未為上訴人繳納社會保險,但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為其補繳在被上訴人處全部工作期間的社會保險費已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一年的規(guī)定。
據(jù)此,原審法院判決被上訴人為上訴人補繳2014年11月27日至2015年11月26日的社會保險費,具體繳費數(shù)額以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核定為準,個人繳納部分由上訴人承擔,并無不當。
綜上所述,上訴人劉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0元,由上訴人劉某某負擔。
審判長:冉雪芳
書記員:耿建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