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某
韓峰
楊立廣(黑龍江百爍律師事務所)
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杜彥海
高喜明該公司員工
原告劉某某,現(xiàn)住齊齊哈爾市。
委托代理人韓峰。
委托代理人楊立廣,黑龍江百爍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住所地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和祥小區(qū)6號樓。
住址機構代碼證號74698134-3。
法定代表人張子健,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杜彥海。
委托代理人高喜明該公司員工。
原告劉某某與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于2010年2月26日立案并審理,本院于2010年12月9日作出(2010)建民初字第283號民事判決。
判后被告對此判決不服,提出上訴,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5月31日作出(2011)齊民二終字第109號民事判決。
判后被告對此判決不服,向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2年11月19日作出(2012)齊民再終字第11號民事判決。
原告劉某某不服終審判決,申訴至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2013年11月1日,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作出黑檢民抗(2013)91號民事抗訴書,向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2014年11月11日,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14)黑監(jiān)民再字第43號民事裁定,撤銷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2012)齊民再終字第11號民事判決、(2011)齊民二終字第109號民事判決及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人民法院(2010)建民初字第283號民事判決;發(fā)回本院重審。
此案進入再審后,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劉某某、委托代理人韓峰、楊立廣及被告委托代理人杜彥海、高喜明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某訴稱,原告劉某某為齊齊哈爾市齊建水暖器材供應站(下稱齊建供應站)實際經營人。
齊齊哈爾市興際建筑有限公司(下稱興際公司)與被告的法定代表人均為杜彥海。
被告在開發(fā)建設訥河市興旺御園小區(qū)期間,由興際公司施工建設。
2002年至2003年11月,原告劉某某以齊建供應站名義為興際公司供應水暖建材,價值人民幣277,200.00元。
2003年11月3日,原告劉某某與興際公司、被告三方抹賬結算水暖建材款277,200.00元,由被告以坐落于訥河市興旺御園小區(qū)2號樓2單元201室房產和3單元201室房產(下稱訴爭房產)給付原告劉某某,其中訴爭房產價值138,600.00元。
被告僅向原告劉某某交付商品房買賣合同、預售許可證、預售登記在劉某某名下、承諾于2004年6月30日交付訴爭房產并為原告劉某某出具等額收據(jù),訴爭房產至今未交付原告劉某某使用。
2003年11月11日,被告以訴爭房產作抵押,以劉某某名義向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訥河支行借款97,000.00元。
該借款本息已經全部歸還,其中,被告歸還借款本金89,642.76元、利息219.45元;原告劉某某為被告歸還借款本息19,630.48元,支付契稅1040.00元。
2004年10月14日,被告將訴爭房產賣予案外人梁楓,于2005年3月15日交付訴爭房產。
原告劉某某訴至法院要求:一、解除原告劉某某與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二、被告立即返還原告劉某某購房款138.600.00元及利息(以前項所述本金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自2004年6月30日起算至判決確定的給付之日止),并按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38.600.00元。
三、被告賠償原告劉某某償還銀行貸款損失19,630.48元、契稅損失1040.00元。
原告劉某某為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向法庭提供下列證據(jù):
1、2003年11月3日商品房買賣合同(復印件)。
2、2003年11月3日、2003年11月11日購房收據(jù)。
3、契稅完稅證。
4、個人購房貸款他項權利證預登記通知單。
5、個人住房貸款憑證。
6、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齊民再終字第70號民事判決書(復印件)。
7、2003年11月3日記賬憑證2份及2003年11月11日記賬憑證1份。
被告對以上證據(jù)的真實性均不持異議。
被告辯稱,被告與原告劉某某的水暖建材款已經全部結清,原告劉某某所訴不屬實,要求駁回其訴訟請求。
被告為支持自己的抗辯理由,向法庭提供下列證據(jù):
1、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2007)齊民商終字第207號民事判決書、2009年8月6日調查筆錄、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09)黑民申二字第549號民事裁定書。
原告劉某某質證:真實性不持異議,與本案無關。
2、2006年3月25日原告劉某某與被告往來對賬單及附表、2006年3月27日結算協(xié)議。
原告劉某某質證:不真實。
3、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2012)齊民一終字第135號民事判決書。
原告劉某某質證:真實性不持異議,與本案無關。
根據(jù)上述有效證據(jù)及原告陳述,本院認定以下事實:
原告劉某某為齊齊哈爾市齊建水暖器材供應站實際經營人。
齊齊哈爾市興際建筑有限公司(下稱興際公司)與齊齊哈爾市興旺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均為杜彥海。
2010年7月30日,齊齊哈爾市興旺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更名為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被告在開發(fā)建設訥河市興旺御園小區(qū)期間,由興際公司包工包料施工建設。
2002年至2003年11月,劉某某以齊齊哈爾市齊建水暖器材供應站(下稱齊建水暖)名義為興際公司供應水暖建材,價值人民幣277,200.00元。
2003年11月3日,原告劉某某與興際公司、被告三方抹賬結算水暖建材款,由被告以坐落于訥河市興旺御園小區(qū)2號樓2單元201室和3單元201室房產給付原告劉某某,抵興際公司尚欠原告劉某某水暖建材款277,200.00元,沖減被告尚欠興際公司工程款277,200.00元。
三方履行財務手續(xù)時,原告劉某某為興際公司、興際公司為被告、被告為原告劉某某均出具277,200.00元收據(jù)。
其中就訴爭房產,被告僅向原告劉某某交付商品房買賣合同、預售許可證,預售登記在劉某某名下,承諾于2004年6月30日交付訴爭房產,但至今未交付原告劉某某使用。
抹賬后,2003年11月11日,被告以訴爭房產作抵押,以劉某某名義向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訥河支行借款97,000.00元。
該借款本息已經全部歸還,其中,被告歸還借款本金89,642.76元、利息219.45元;原告劉某某歸還借款本息19,630.48元,支付契稅1040.00元。
2004年10月14日,被告將訴爭房產賣予案外人梁楓,于2005年3月15日交付房產。
原告劉某某訴至法院要求:一、解除原告劉某某與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二、被告立即返還原告劉某某購房款138.600.00元及利息(以前項所述本金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自2004年6月30日起算至判決確定的給付之日止),并按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38.600.00元。
三、被告賠償原告劉某某償還銀行貸款損失19,630.48元、契稅損失1040.00元。
本院認為,原告劉某某、興際公司、被告三方抹賬行為系各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
由此,原告劉某某與被告簽訂的訴爭房產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受法律保護。
抹賬后,原告劉某某已經履行合同義務。
而被告僅將訴爭房產預售登記在原告劉某某名下,未實際交付原告劉某某使用,后又擅自出賣給梁楓,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
原告劉某某的訴訟請求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 ?、第九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劉某某與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商品房買賣合同。
二、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返還原告劉某某購房款138.600.00元及利息99,636.00元(以前項所述本金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6.39%,自2004年6月30日起算至2015年9月30日止),并按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38.600.00元。
三、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賠償原告劉某某償還銀行貸款損失19,630.48元、契稅損失1040.00元。
以上款項共計人民幣397,506.48元,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
如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768.00元,由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告劉某某、興際公司、被告三方抹賬行為系各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
由此,原告劉某某與被告簽訂的訴爭房產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受法律保護。
抹賬后,原告劉某某已經履行合同義務。
而被告僅將訴爭房產預售登記在原告劉某某名下,未實際交付原告劉某某使用,后又擅自出賣給梁楓,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
原告劉某某的訴訟請求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 ?、第九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劉某某與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商品房買賣合同。
二、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返還原告劉某某購房款138.600.00元及利息99,636.00元(以前項所述本金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6.39%,自2004年6月30日起算至2015年9月30日止),并按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38.600.00元。
三、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賠償原告劉某某償還銀行貸款損失19,630.48元、契稅損失1040.00元。
以上款項共計人民幣397,506.48元,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
如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768.00元,由被告黑龍江廣某建工集團廣聯(lián)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
審判長:徐曉紅
書記員:王慧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