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某
崔荊東(湖北荊州荊州區(qū)正信法律服務所)
一張某某
二黃愛國
三羅義
四候少華
五汪汝中
六吳丕新
七朱周
八李世兵
九曾賢波
十張兵
十一胡卜金
十二胡國強
十三趙曉軍
十四姚龍
十五李祖凱
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共同推選
曾哲(湖北凱盟律師事務所)
十六湖北明珠家居建材廣場有限公司
羅雄(湖北荊輝律師事務所)
原告:劉某某,經商。
委托代理人崔荊東,荊州市荊州區(qū)正信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一:張某某,經商。
被告二:黃愛國,經商。
被告三:羅義,經商。
被告四:候少華,經商。
被告五:汪汝中,經商。
被告六:吳丕新(病故),經商。
被告七:朱周,經商。
被告八:李世兵,經商。
被告九:曾賢波,經商。
被告十:張兵,經商。
被告十一:胡卜金,經商。
被告十二:胡國強,經商。
被告十三:趙曉軍,經商。
被告十四:姚龍,經商。
被告十五:李祖凱,經商。
上述
被告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共同推選
代表人黃愛國、胡卜金,其基本情況同上。
委托代理人曾哲,湖北凱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十六:湖北明珠家居建材廣場有限公司,住所地公安縣斗湖堤鎮(zhèn)孱陵大道63號。
法定代表人陳建軍,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羅雄,湖北荊輝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訴被告張某某、黃愛國、羅義、候少華、汪汝中、吳丕新、朱周、李世兵、曾賢波、張兵、胡卜金、胡國強、趙曉軍、姚龍、李祖凱、湖北明珠家居建材廣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珠公司)委托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3月1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劉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崔荊東,被告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委托代理人曾哲與被告明珠公司委托代理人羅雄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張某某經本院公告?zhèn)鲉疚吹酵⒓釉V訟;被告吳丕新病故,原告當庭撤回對其起訴(民事裁定書另行制作)。
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某訴稱:2011年底,被告張某某、黃愛國、胡卜金、李世兵、姚龍等人對外宣稱要成立一家公司與湖北明珠家居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珠商貿公司)共同開發(fā)“湖北明珠家居建材物流廣場”項目,因資金不足特向社會大眾募集資金,等項目建成后直接按出資分配相應數量的房屋。
2012年6月15日,原告向被告張某某匯款50萬元及現金10萬元。
2012年4月24日,本案15名被告共同出資60萬元成立公安縣三江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江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被告張某某。
該公司成立后,被告張某某與原告協商具體投資事宜,考慮到張某某是公司法定代表人,且該公司其他股東亦在外募集資金,原告即同意出資60萬元并與張某某簽訂了《股權委托管理協議書》。
同年6月15日,原告向被告張某某匯款50萬元及現金10萬元。
經查,該款項由張某某個人賬戶轉入三江公司賬戶。
2012年9月27日,三江公司與明珠商貿公司共同出資2000萬元成立被告明珠公司,三江公司實際出資4419萬元。
2013年10月22日,三江公司與被告明珠公司、黃愛國簽訂了《投資退股轉購房合同書》,約定三江公司的股權由劉元章代持,三江公司退出工商注冊登記作為隱名股東,三江公司投資給被告明珠公司的4000萬元股本金轉為110間門店房的購房款。
2013年8月13日,三江公司成立清算組,由被告張某某任清算組組長,被告黃愛國、戴杏堂為成員。
2013年11月12日,三江公司向工商管理部門辦理工商注銷登記,而三江公司清算組在清算公司資產及債權債務時,并未將投入湖北明珠家居建材物流廣場的4000萬元納入清算資產,且其他被告作為公司的股東在明知該事實的情況下,也未對清算報告提出異議。
原告曾要求被告明珠公司給予分房無果。
原告認為與被告張某某簽訂的《股權委托管理協議》合法有效,被告張某某的行為應屬代表三江公司履行的職務行為,原告應成為三江公司投資被告明珠公司4000萬元中的60萬元的實際投資人。
請求判令:1.上述被告返還原告投資款60萬元及占用原告資金的經濟損失(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從原告起訴之日起至實際支付之日止)。
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被告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辯稱:1.原告濫用訴權,本案除被告張某某外,其他被告均不是本案適格主體。
原告與被告張某某簽訂的《股權委托管理協議》屬委托代持股權合同,受托人有處理委托人之事物的權利。
原告只委托了張某某,并將60萬元匯入張某某賬戶,由張某某個人收取,事后張某某未將該款轉入三江公司賬戶,屬張某某個人借款,其他股東不應承擔責任,并保留對原告提出反訴賠償損失的權利。
2.原告與被告張某某在履約過程中均有過錯,應承擔不利后果。
因為原告并未按合同約定的賬戶匯款,而是將款項匯入張某某個人賬戶,原告未盡注意義務。
張某某告知虛假信息,誘導原告作錯誤的意思表示,原告將商務風險建立在張某某個人信譽基礎上,現張某某個人出現問題后,原告要公司股東承擔連帶責任,而公司股東并未參與原告的委托協議,公司也未加蓋印章,且公司早已注銷,原告也未主張撤銷委托協議,該協議仍然有效,但對三江公司其他股東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
另外本案委托合同系無因管理之債,應由原告自行承擔責任。
因為原告向張某某提供特型勞務,作為委托方應該預見其委托事務的商務風險。
3.原告并不具備三江公司股東資格,不持有公司任何股份,也不存在隱名股東,公司只對實名股東負責,而股東名冊并無原告,原告主張其他股東承擔責任于法無據。
三江公司注冊資本60萬元,各股東均按認繳額出資到位,有限責任公司只能按股東認繳額確定股本金,而不是無限放大股東責任,突破有限責任邊界。
張某某作為股東在三江公司先后六次退款,尚剩209萬元,且在另案中被依法執(zhí)行。
原告所述三江公司各股東均以三江公司名義公開向社會募集資金并非事實,各股東只是以個人信譽私募資金。
因此托管協議成立致使原告開始喪失作為股東的基本權利,張某某代持原告股金便可從中退出其款項,純屬原告和張某某的個人相對關系,原告無法參與到明珠公司的團購門店活動之中,只能由受托人對價償還給付。
故應駁回原告對其他被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明珠公司辯稱:1.原告所訴請的60萬元沒有直接投資給明珠公司,該款是投入到原三江公司,且由原告自愿委托張某某代為管理。
三江公司與明珠公司只是公司與股東的關系及房屋購買關系,原告的主張與明珠公司沒有任何法律關系,因此,明珠公司不是本案適格被告。
2.被告張某某原屬三江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與明珠公司不存在雇傭或委托關系,被告張某某的行為不能代表明珠公司。
即使認定張某某的行為屬職務行為,也只能是代表原三江公司;三江公司曾經只是明珠公司的法人股東,但被告張某某與明珠公司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因此,明珠公司不應承擔責任。
即使原告能夠證明被告張某某投資到三江公司的755.9萬元的投資款中包含原告的60萬元投資款,原告作為實際出資人,可依據與張某某有效委托管理協議享有代購股權項下的相關財產權益,但不能以出資款系其支付為由向三江公司主張股東權利。
本院認為:原告劉某某與被告張某某重新簽訂的《股權委托管理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
雖然原告曾作為出資人參加過三江公司股東會議,但原告與三江公司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已隨原告與張某某重新簽訂協議之日而發(fā)生轉移,其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現被告張某某去向不明,與原告失去聯系,可見被告并未按約處理委托人事務,明顯違反合同約定,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因此,被告張某某應返還原告投資款,并承擔因其占用原告資金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至于原告主張三江公司其他股東和明珠公司承擔返還投資款的請求,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原告與被告張某某重新簽訂協議時,并無三江公司參與,事后也未得到三江公司追認,無證據證明其投資款仍在三江公司,也不能證明原告是三江公司和明珠公司的股東及實際投資人,更不能證明與二公司之間存在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故該項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第四十四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三百九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條 ?、第十三條 ?、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第一百四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張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返還原告劉某某投資款600000元,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經濟損失(計算時間從2015年3月16日起至履行完畢之日止)。
二、駁回原告劉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9800元,由被告張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 ?第一款 ?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荊州市長江大學支行,帳號:17×××30。
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院認為:原告劉某某與被告張某某重新簽訂的《股權委托管理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
雖然原告曾作為出資人參加過三江公司股東會議,但原告與三江公司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已隨原告與張某某重新簽訂協議之日而發(fā)生轉移,其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現被告張某某去向不明,與原告失去聯系,可見被告并未按約處理委托人事務,明顯違反合同約定,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因此,被告張某某應返還原告投資款,并承擔因其占用原告資金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至于原告主張三江公司其他股東和明珠公司承擔返還投資款的請求,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原告與被告張某某重新簽訂協議時,并無三江公司參與,事后也未得到三江公司追認,無證據證明其投資款仍在三江公司,也不能證明原告是三江公司和明珠公司的股東及實際投資人,更不能證明與二公司之間存在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故該項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第四十四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三百九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條 ?、第十三條 ?、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第一百四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張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返還原告劉某某投資款600000元,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經濟損失(計算時間從2015年3月16日起至履行完畢之日止)。
二、駁回原告劉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9800元,由被告張某某負擔。
審判長:毛先平
書記員:陽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