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男,漢族,住江蘇省邳州市。
被告:高聰聰,男,漢族,住河南省。
被告:上海澤某肉類食品銷售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姜經(jīng)商,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薛連兵,男。
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上海市。
負責人:張渝,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施哲明,上海和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與被告高聰聰、上海澤某肉類食品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澤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保險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6月1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7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被告澤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薛連兵、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施哲明到庭參加訴訟,被告高聰聰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三被告共同賠償原告因道路交通事故導致的各項損失共計人民幣43,010.55元(以下幣種同);2.本案訴訟費由三被告共同負擔。事實和理由:2019年1月17日12時15分,在上海閔行區(qū)S20內側滬青平公路出口處,被告高聰聰駕駛登記在被告澤某公司名下的滬DCXXXX重型廂式貨車(以下簡稱滬D貨車)與原告劉某駕駛的蘇F7XXXX小型轎車(以下簡稱蘇F轎車)發(fā)生事故,致蘇F轎車受損,交警部門認定被告高聰聰承擔事故全部責任,原告不承擔事故責任。原告認為,本次事故給其造成的損失有:拖車費(即車輛牽引費)450元、車輛維修費20,400元、交通費2,160.55元和車輛折舊費20,000元,共計43,010.55元。為維護合法權利,原告遂訴訟來院。
被告高聰聰未到庭應訴,也未向本院提交書面答辯意見。
被告澤某公司辯稱,對原告訴稱的事故經(jīng)過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無異議,滬D貨車系其公司所有,保險投保情況認可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的意見,本起事故發(fā)生在其公司員工、被告高聰聰工作過程中,相關責任由其公司承擔。其公司認為,被告高聰聰持有合法有效的駕駛證和特種車輛操作許可證,滬D貨車也具有合法有效的車輛行駛證,雖無營運證,但其公司為該車輛投保時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并未交付相關商業(yè)三者險條款,業(yè)務員也未提醒該車輛需具備相關特殊證件,故不認可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的意見,認為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應在承保的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對原告主張的損失,其認為:車輛牽引費和車輛維修費,金額均無異議,其他項目同意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的意見。
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辯稱,對原告訴稱的事故經(jīng)過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無異議,滬D貨車按營運特種車在其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賠償限額1,000,000元,含不計免賠),本起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其公司同意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但其公司認為,滬D貨車系按照營運貨運特種車輛投保,該車輛無相關部門核發(fā)的營運證、被告高聰聰也無相關從業(yè)資格證或其他合格證書,根據(jù)《特種車綜合商業(yè)保險示范條款》第24條第二款第6項的規(guī)定,其公司不同意在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對原告主張的損失,其認為:車輛牽引費和車輛維修費,金額均無異議;交通費屬于間接損失,不屬于保險公司物損理賠范圍內的直接損失,不屬于保險理賠范圍;車輛折舊費無依據(jù),且屬間接損失,保險合同中也明確約定減值損失不屬于保險賠償范圍,不同意賠償,即使該損失確實存在,也應由直接侵權人賠償。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訴稱的交通事故和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屬實。事故發(fā)生后,原告支付了蘇F轎車的車輛牽引費450元,又于2019年2月27日和3月22日分別支付了蘇F轎車的車輛維修費12,000元和8,400元。因賠償事宜協(xié)商不成,原告遂訴訟來院。
另查明,1.被告高聰聰?shù)鸟{駛證初次領證時間為2012年12月25日,準駕車型為B2,有效期限為2018年12月25日至2028年12月25日。2.滬D貨車登記在被告澤某公司名下,該車輛的行駛證上車輛類型登記為重型廂式貨車,使用性質登記為貨運,事發(fā)時在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責任賠償限額122,000元,包括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10,000元、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10,000元和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0元)和賠償限額1,000,000元的商業(yè)三者險(同時投保不計免賠率特約條款險),交強險保單中載明該車輛的機動車種類和使用性質均為特種車。該車輛投保的《特種車綜合商業(yè)保險示范條款》責任免除部分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在上述保險責任范圍內,下列情況下,不論任何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和費用,保險人均不負責賠償:……(二)駕駛人或操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6、使用被保險機動車無國家有關部門核發(fā)的有效操作證、許可證書或其他必備證書”。
訴訟中,1.原告向本院提交了票面金額總計1,000余元的地鐵發(fā)票、公交發(fā)票、滴滴發(fā)票、出租車發(fā)票以及長途汽車發(fā)票等票據(jù),述稱系因處理車輛維修等相關交通事故事宜產生的費用。2.原、被告均未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事發(fā)時滬D貨車有營運證或被告高聰聰有相關從業(yè)資格證。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交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駕駛證、行駛證、保單、保險結算單、維修費票據(jù)、交通費票據(jù)、微信聊天記錄(庭審中提供,庭后未提供聊天記錄截圖的打印文本)等證據(jù)并經(jīng)庭審質證以及當事人的庭審陳述所證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的財產保險合同合法有效,對雙方均有約束力。被告澤某公司所有的被保險車輛發(fā)生保險事故,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作為保險人,應當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支付保險理賠款。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辯稱的因被保險車輛滬D貨車無營運證、被保險車輛的駕駛員高聰聰無相關從業(yè)資格證而不同意在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的辯稱是否成立。對此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蹲罡呷嗣穹ü訇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通過證據(jù)加以證明。在判決作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現(xiàn)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以滬D貨車無營運證、駕駛員高聰聰無相關從業(yè)資格證違反《特種車綜合商業(yè)保險示范條款》第二十四條為由主張商業(yè)三者險拒賠。本院認為,該條款屬于提供格式合同的保險方事先設定的減輕己方責任、限制相對方權利的條款,鑒于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未能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其已采取了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并對該些條款予以說明,故其主張商業(yè)三者險拒賠缺乏依據(jù),仍應在承保的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此外,對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辯稱的被告高聰聰無相關從業(yè)資格證或其他合格證書的問題,根據(jù)《道路運輸從業(yè)人員管理規(guī)定》的規(guī)定,該規(guī)定系為“加強道路運輸從業(yè)人員管理,提高道路運輸從業(yè)人員綜合素質”而制定,運輸業(yè)從業(yè)資格之存在,更多是出于加強道路運輸從業(yè)人員管理之目的,并不能直接反應駕駛員的駕駛技能水平;更何況,駕駛員具有相應車型準駕資格而無從業(yè)資格證,亦難言會顯著增加保險車輛之危險程度,進而加大事故風險。因此,據(jù)上所述,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主張在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免除賠償責任的辯稱缺乏充分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對原告的損失,本院認為:車輛牽引費450元和車輛維修費20,400元,原、被告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交通費,系間接損失,原告提供的相關票據(jù)也難以證明相關費用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本院不予支持。車輛折舊費,原告未提供相應依據(jù),也未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該車輛確因本起事故致價值顯著減少,本院不予支持。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同時投保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應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再由承保商業(yè)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jù)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guī)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本案中,被告高聰聰駕駛滬D貨車與原告駕駛的蘇F轎車發(fā)生事故致蘇F轎車損壞并負事故全部責任,且事發(fā)時滬D貨車在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故原告的損失依法應先由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進行賠償,超出交強險賠償范圍的部分,再由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承擔;對超出及不屬于上述保險賠償范圍的部分,因本起事故發(fā)生在被告高聰聰為被告澤某公司工作的過程中,相關賠償責任依法應由被告澤某公司承擔。因此,原告主張的車輛牽引費450元和車輛維修費20,400元,依法應由被告太平洋保險公司在交強險的財產損失賠償限額項下賠償2,000元,在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賠償18,850元。被告高聰聰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應訴,不影響本案的審理。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十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一項、《道路運輸從業(yè)人員管理規(guī)定》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交強險范圍內賠償原告劉某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2,000元;
二、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賠償原告劉某因交通事故產生的損失18,850元;
三、駁回原告劉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75.26元,減半收取計437.63元,由原告劉某負擔225.63元,被告上海澤某肉類食品銷售有限公司負擔212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蘇洪勇
書記員:安??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