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涿鹿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景玉,河北天權(qu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溫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涿鹿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明興(系溫某丈夫),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涿鹿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冬梅,河北環(huán)北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劉某因與被上訴人溫某繼承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涿鹿縣人民法院作出(2017)冀0731民初59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11月22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劉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景玉,被上訴人溫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明興、周冬梅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劉某上訴請求: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或發(fā)回重審。事實與理由:劉某系被繼承人劉海銀的叔伯弟弟,溫某系郭玉珍之女,雖然郭玉珍早年曾與劉海銀共同生活過,但雙方未辦理結(jié)婚登記。且雙方經(jīng)村委會調(diào)解已解除同居關系,并對二人同居期間的財產(chǎn)已作出處理。劉海銀病重期間,全部由劉某出資看病,死亡后也是由我出資打發(fā)的,我雖不是法定繼承人,但我已盡到了全部義務。劉海銀的房屋價格未經(jīng)有關部門評估,僅憑溫某一面之詞就作出價值20000元的認定,缺乏相關證據(jù)。
溫某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劉海銀與溫某的母親郭玉珍是1989年經(jīng)人介紹自愿結(jié)為夫妻,并一直共同生活至相繼去世。雖未辦理結(jié)婚登記,但已構(gòu)成事實婚姻。劉海銀與溫某的婚姻關系沒有解除,劉海銀病重期間,由住在同村的溫某夫婦照顧的最多,一審庭審時雙方對訴爭的院落價值為20000元,都無異議。
溫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劉某返還應由溫某繼承的母親遺產(chǎn),計款25000元。
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原告溫某系郭玉珍之女,被告劉某系劉海銀叔伯弟弟。郭玉珍、劉海銀于1989年開始以夫妻名義同居,但未進行婚姻登記。2014年郭玉珍由長子溫祿接到縣城居住,2015年9月去世。劉海銀于2016年11月去世。郭玉珍、劉海銀共同生活期間,購置正房三間、院落一處,價值20000元;毛驢一頭,價值8000元;鍘草機一臺,價值200元。上述財產(chǎn)現(xiàn)均由劉某占有。郭玉珍去世時共有7個子女,其他子女愿將應繼承遺產(chǎn)贈與溫某。
一審法院認為,郭玉珍、劉海銀于1994年前即以夫妻名義同居,二人形成事實婚姻關系。同居期間購置的財產(chǎn)系二人共同財產(chǎn)。事實婚姻關系可以登記解除,2014年郭玉珍、劉海銀分居時既沒登記,也沒有書面協(xié)議,僅憑旁觀者判斷很難定論。故本院對被告主張的郭玉珍、劉海銀已于2014年解除同居關系不予支持。郭玉珍死于劉海銀之前,其與劉海銀的一半共同財產(chǎn)應為其遺產(chǎn),由其子女與劉海銀繼承。其六個子女表示愿將自己應繼承份額贈與溫某,溫某可繼承郭玉珍遺產(chǎn)7/8,其余1/8由劉海銀繼承。被告可以接受劉海銀遺贈的個人財產(chǎn),但應將原告繼承母親的遺產(chǎn)折價給付原告。原告以郭玉珍、劉海銀分居時劉海銀持有存折20000元為由,主張劉海銀死后該款仍在,并由劉某占有,被告主張劉海銀喂養(yǎng)的毛驢是他出錢買的,與劉海銀共用,均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認定。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劉某海生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給付溫某翠香人民幣12337.5元。案件受理費108元,由劉某海生負擔。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供新證據(jù),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無異。
本院認為,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其繼承人依法有權(quán)繼承,有遺囑的應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本案中,郭玉珍、劉海銀于1994年前即以夫妻名義同居,二人形成事實婚姻關系。同居期間購置的財產(chǎn)系二人共同財產(chǎn)。劉某海生主張郭玉珍與劉海銀已解除同居關系,并對二人同居期間的財產(chǎn)已作出處理的問題。2014年郭玉珍、劉海銀分居時既沒登記,也沒有書面協(xié)議,僅憑旁觀者判斷很難定論,且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也未載明郭玉珍、劉海銀解除了同居關系。因此劉某海生的該項主張,不予支持。劉某海生主張涉案的房屋和院落的價值未經(jīng)有關部門評估,溫某翠香一面之詞就作出價值20000元的認定,缺乏相關證據(jù)的問題。一審庭審溫某翠香主張涉案的房屋和院落價值20000劉某海生并未提出異議。因此,一審法院按照20000元計算房屋和院落的價值,并無不當。因此劉某海生的該項主張,亦不予支持。
綜上所劉某海生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8元劉某海生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海延林 審判員 王萬軍 審判員 薛團梅
法官助理成誠 書記員張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