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被告):劉某某,男,生于1976年1月6日,漢族,湖北省巴東縣人,農民,住巴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德富(特別授權),湖北施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原告):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建始縣長梁鄉(xiāng)天鵝池村。
法定代表人:何建剛,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鄭崇新(特別授權),湖北廣潤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訴被告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始鄂某煤礦”)勞動爭議糾紛一案[(2016)鄂2822民初969號]、原告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訴被告劉某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2016)鄂2822民初999號],本院分別于2016年6月7日、6月12日立案受理。依法將兩案并案審理,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德富、建始鄂某煤礦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鄭崇新到庭參加了訴訟。兩案現均已審理終結。
劉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解除劉某某與建始鄂某煤礦的勞動關系;2、建始鄂某煤礦賠償劉某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醫(yī)療補助金、失業(yè)保險金、經濟補償金、雙倍工資、停工留薪期工資、交通費、醫(yī)療費、鑒定費共計人民幣1150729.32元。事實和理由:劉某某自2009年開始到建始鄂某煤礦從事井下采煤工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建始鄂某煤礦未給劉某某辦理社會保險。2010年4月,建始鄂某煤礦組織工人進行體檢,但未告知劉某某體檢結果,2012年,劉某某因身體不適到醫(yī)院檢查,被診斷為“疑似塵肺”,為治療疾病,2013年4月10日,劉某某離開工作崗位。2013年8月22日,劉某某診斷為“煤工塵肺二期”,爾后,劉某某與建始鄂某煤礦的勞動關系經法院生效文書予以確認,劉某某的職業(yè)病經法院確認為工傷。2016年3月30日,湖北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再次鑒定結論,鑒定劉某某的勞動能力等級為“四級”。據此,劉某某向建始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建始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建勞人仲裁字[2015]第65號仲裁裁決書,劉某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建始鄂某煤礦在庭審中辯稱,劉某某與建始鄂某煤礦不存在勞動關系,劉某某的職業(yè)病不應認定為工傷,計算工傷待遇的標準應以2009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為準,即使劉某某與建始鄂某煤礦存在勞動關系,按照劉某某的工作時間,劉某某的賠償不應由建始鄂某煤礦承擔;劉某某請求的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已經超過仲裁時效,劉某某的起訴項目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
建始鄂某煤礦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建始鄂某煤礦與劉某某不存在勞動關系,建始鄂某煤礦不應給被告發(fā)放傷殘津貼;建始鄂某煤礦不應支付劉某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0650.00元;2、建始縣鄂某煤礦不應支付劉某某鑒定費、交通費、醫(yī)療費3328.60元。事實和理由:劉某某與建始鄂某煤礦不存在勞動關系,劉某某的職業(yè)病不應認定以建始鄂某煤礦為用人單位的工傷,計算工傷待遇的標準應以2009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為準,即使劉某某與建始鄂某煤礦存在勞動關系,按照劉某某的工作時間,劉某某的賠償不應由建始鄂某煤礦承擔,建始鄂某煤礦對建始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建勞人仲裁字[2015]第65號仲裁裁決書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劉某某在庭審中辯稱,劉某某與建始縣鄂某煤礦存在勞動關系,劉某某在建始縣鄂某煤礦工作期間患有職業(yè)病,該職業(yè)病構成工傷,有生效的裁判文書加以證實,故劉某某的工傷待遇應由建始鄂某煤礦支付,建始鄂某煤礦的起訴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駁回建始鄂某煤礦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建始鄂某煤礦成立于2004年1月7日,經營范圍為原煤開采、銷售。2015年,建始鄂某煤礦的企業(yè)經營狀態(tài)為清算,2016年6月1日,經恩施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建始鄂某煤礦的登記狀態(tài)為存續(xù),經營范圍為原煤開采、銷售,建材、化工產品、紡織品、服裝、日用百貨、機械設備、五金交電、電子產品的銷售。
劉某某于2009年8月到建始鄂某煤礦處從事井下采煤工作,工資為計件工資,月平均工資為4500.00元至5000.00元,由劉某某在建始鄂某煤礦會計處簽字領取,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建始鄂某煤礦未依法給劉某某辦理社會保險。2010年4月22日,建始鄂某煤礦組織劉某某進行體檢,但未告知劉某某體檢結果,2012年7月2日,劉某某因身體不適,自行到醫(yī)院檢查被診斷患“疑似塵肺病”。2013年4月劉某某離開建始鄂某煤礦。2013年8月22日,劉某某被恩施州疾控中心診斷為“煤工塵肺貳期”。建始鄂某煤礦與劉某某的勞動關系經生效的裁判文書予以確認。2014年9月14日,建始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建人社工認字(2014)93號《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劉某某所患職業(yè)病為工傷,建始縣人民法院(2015)鄂建始行初字第00005號《行政判決書》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2015)鄂恩施中行終字第00045號《行政判決書》均維持工傷結論。2014年12月26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出具《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通知書》,鑒定劉某某的勞動能力為“傷殘貳級”,2016年3月30日,湖北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出具《再次鑒定結論通知書》,鑒定劉某某的勞動能力等級為“四級”。
另查明,自2012年7月起,劉某某為檢查、鑒定其職業(yè)病,共計支付了檢查費898.00元。
2015年10月8日,劉某某向本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解除劉某某與建始鄂某煤礦的勞動關系,并要求建始鄂某煤礦支付劉某某一次性工傷待遇、失業(yè)保險金、經濟補償金、雙倍工資、醫(yī)療期工資、交通費、醫(yī)療費、鑒定費共計1341991.41元。2016年5月23日,本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建勞人仲裁字[2015]第65號仲裁裁決書,裁決:一、保留劉某某與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的勞動關系,劉某某退出工作崗位,由建始鄂某煤礦自2016年4月起按月給劉某某發(fā)放傷殘津貼;劉某某的傷殘津貼發(fā)放標準為2411.92元/月×75%,即1808.94元/月;傷殘津貼的調整以統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的數額為依據由建始鄂某煤礦進行調整;二、由建始鄂某煤礦支付劉某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0650.32元(2411.92元/月×21個月);三、由建始鄂某煤礦支付劉某某交通費、醫(yī)療費、檢查鑒定費共計3328.60元;四、駁回劉某某的其他仲裁請求。雙方均不服該仲裁裁決,向本院提起訴訟。
以上事實有當事人提供《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全國企業(yè)信用信息查詢記錄》、建勞人仲裁字[2015]第65號《仲裁裁決書》、《居民身份證》復印件、《認定工傷決定書》、《行政判決書》、《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通知書》、《再次鑒定結論》復印件、《門診收費票據》、《旅客運輸發(fā)票》,稅明剛、馬某分別出具的《證明》復印件、《仲裁筆錄》復印件及庭審筆錄在卷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建始鄂某煤礦具有用工主體資格,劉某某系成年公民,雙方的勞動關系經過生效的裁判文書予以確認,劉某某的職業(yè)病被生效的裁判文書確定為工傷,故對建始鄂某煤礦認為與劉某某不存在勞動關系,劉某某的職業(yè)病不應認定為以建始鄂某煤礦為用人單位的工傷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對建始鄂某煤礦認為劉某某在建始鄂某煤礦工作時間較短,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患有職業(yè)病,故劉某某的工傷待遇不應由建始鄂某煤礦承擔的主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對新從事粉塵作業(yè)的職工,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對在職和離職的從事粉塵作業(yè)的職工,必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北景钢?,劉某某自2009年到建始鄂某煤礦工作,建始鄂某煤礦未按規(guī)定對劉某某進行體檢,且在2010年組織的體檢中查出劉某某疑似塵肺,但建始鄂某煤礦未將該體檢結果告知劉某某,繼續(xù)安排劉某某從事粉塵作業(yè),直至2013年8月,劉某某的塵肺病確診,而建始鄂某煤礦未依法辦理工傷保險,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建始鄂某煤礦應按照條例規(guī)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劉某某工傷待遇費用。
劉某某依據鄂勞社文(2004)162號《湖北省勞動保障廳關于工傷保險若干問題處理意見》、鄂勞社文(2006)103號《湖北省勞動保障廳關于湖北省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和醫(y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的規(guī)定,要求與建始鄂某煤礦解除勞動關系,一次性支付工傷保險待遇,但是劉某某所依據的前述規(guī)范性文件已被鄂人社規(guī)(2011)6號《湖北省人社廳關于社會保險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清理結果(第一批)的決定》廢止,故劉某某因四級傷殘要求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一次性支付工傷待遇的請求沒有法律依據,對劉某某的該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劉某某工傷待遇應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的規(guī)定,與建始鄂某煤礦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傷殘津貼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自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鑒定結論的次月即2016年4月領取;因劉某某要求解除勞動關系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故對劉某某請求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和失業(yè)保險金本院亦不予支持;對劉某某主張的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勞動者請求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同樣應受仲裁時效的限制,因該項請求權不是基于勞動者提供的勞動,而是基于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在法律性質上屬于懲罰性賠償金,并非勞動報酬性質,因此,在仲裁時效上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四款關于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fā)生爭議的仲裁時效特別規(guī)定,而適用該條第一款即一年的仲裁時效的規(guī)定。就本案而言,劉某某2015年10月8日申請仲裁,二倍工資尚在仲裁時效期間內的為其主張權利之日起向前計算一年(即2014年10月8日以后的),而劉某某自2013年4月離開建始鄂某煤礦,故劉某某的該項請求已經超過仲裁時效,本院不予支持;對劉某某主張的停工留薪期工資,因劉某某未提交證據證實劉某某停工留薪期的時間,故對劉某某的該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對劉某某主張的醫(yī)療費,雖然劉某某提供了醫(yī)療費發(fā)票,但是未提供相應的病歷資料佐證劉某某支出的醫(yī)療費是用于治療塵肺病,故對該費用本院不予支持;對劉某某主張的鑒定檢查費,根據劉某某的舉證情況,本院支持898.00元;對于劉某某主張的交通費,結合劉某某鑒定、檢查的時間以及提供的交通費發(fā)票,本院認定1250.00元。對于劉某某工傷待遇的工資基數,劉某某主張按其患職業(yè)病前的月平均工資4500.00元計算,建始鄂某煤礦認為劉某某2010年就檢查疑似塵肺,工資標準應按2009年恩施州的社會平均工資計算,根據劉某某提供的證人稅明剛、馬某的證言,證實其在建始鄂某煤礦工作時的月平均工資為4500.00元至5000.00元,建始鄂某煤礦認為劉某某的工資不超過3000.00元,但是工資發(fā)放憑證歸用人單位掌握,建始鄂某煤礦在舉證期限內未向本院提交,故建始鄂某煤礦應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對劉某某主張的月平均工資4500.00元的標準計算工傷待遇本院予以支持。依據《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八條,《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第三十五條、第四十條、第六十二條第二款、第六十四條,《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保留劉某某與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的勞動關系,劉某某退出工作崗位,由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自2016年4月起按月發(fā)放傷殘津貼,傷殘津貼的發(fā)放標準為3375.00元/月(4500.00元/月×75%),傷殘津貼的調整以統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情況適時調整的數額為依據由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調整;
二、由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支付劉某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94500.00元(4500.00元/月×21個月);
三、由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支付劉某某交通費、鑒定檢查費共計2148.00元。
四、駁回劉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五、駁回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的訴訟請求。
上述二、三項應付款項在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履行。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兩案受理費共20.00元,減半收取計10.00元,由劉某某、恩施自治州建始鄂某煤礦有限責任公司各負擔5.00元。
當事人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分期履行的,從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申請執(zhí)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收款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恩施開發(fā)區(qū)支行,賬號:17×××04(特別提示:用途欄務必注明系某某上訴案訴訟費并將匯款憑證及聯系電話提交本院或郵寄至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黃 崧
書記員:吳銳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