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永盛,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雨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XXX。
委托訴訟代理人:XXX。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怡星,上海建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與被告上海雨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后,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XXX(后被撤銷代理),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XXX、XXX(后被撤銷代理)到庭參加訴訟。之后,本案依法轉為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永盛,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XXX、孫怡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借款103,000元并支付自2015年12月14日起至判決執(zhí)行日止的利息(以103,000元為基數,按年利率6%計算)。事實和理由:被告因財務狀況困難,于2015年的10月12日、12月14日分別向原告借款5萬元、53,000元。兩次借款雙方均簽訂《借款協議書》,約定還款期限為一年,利息為年利率6%。借款期限屆滿后,被告至今未向原告歸還借款。原告催討無果,只能訴至法院。
被告辯稱,《借款協議書》是虛構的,被告沒有向原告借款,在原告所謂的借款時間點,被告有足夠的資金,并不需要借款。原告在2017年之前是被告的執(zhí)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出納和財務負責人,被告公章由原告保管。原告沒有向被告其他股東說過公司需要借款和公司向原告借款之事。在原告轉讓股權時,也沒有向公司以及其他股東告知過被告向原告借款之事。涉案103,000元是原告從案外人上海瑞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持公司)取出,瑞持公司是原告和案外人嚴海榮、張志良設立,在被告剛剛成立時,因為無法開具增值稅發(fā)票,所以由瑞持公司代被告做業(yè)務。代理業(yè)務的業(yè)務款或由原告從瑞持公司提取現金后再以備用金、出差費等各種名義返回到被告公司賬上,或由瑞持公司直接轉到被告賬上。由于瑞持公司又有自己業(yè)務,又有代持業(yè)務,且被告從2015年7月就接收瑞持公司員工,相應工資由被告支付,原告就和嚴海榮商定,從瑞持公司劃給被告367,000余元。故該103,000元都是被告的應收款,不是原告給被告的借款。
本院經審理查明:
2015年10月8日,原告從瑞持公司賬戶取出5萬元,于同月12日向被告賬戶存入5萬元現金,銀行摘要記載為劉某某借款。當日,原告制作《借款協議書》一份,內容為:被告因財務困難,向原告借款,借款金額為5萬元,借款期限為一年,還款日期為2016年10月11日,借款利率為年利率6%,還款方式為通過被告的公司銀行賬戶還款至原告的個人銀行賬戶。2015年12月2日,百勝(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付給瑞持公司108,762.50元,原告于同月7日、11日從瑞持公司共取現10萬元,于同月14日向被告賬戶存入53,000元現金,銀行摘要記載為劉某某借款。當日,原告又制作《借款協議書》一份,內容為:被告因財務困難,向原告借款,借款金額為50,300元,借款期限為一年,還款日期為2016年12月13日,借款利率為年利率6%,還款方式為通過被告的公司銀行賬戶還款至原告的個人銀行賬戶。原告在兩份《借款協議書》落款處均加蓋了被告公章。
另查明,被告于2015年7月23日設立,注冊資本為100萬元,股東(發(fā)起人)為原告、李鳴娟、管春艷、嚴海龍、胡浩峰、王宗偉,王宗偉認繳出資額為2萬元,管春艷認繳出資額為18萬元,其他股東認繳出資額均為20萬元,原告為執(zhí)行董事,任法定代表人。2015年8月下旬,原告、管春艷、嚴海龍、胡浩峰、陳超(李鳴娟)分別向被告賬戶匯入50,000元。2015年11月25日,被告全體股東決定同意王宗偉股權轉讓給管春艷。2017年1月12日,被告召開股東會,形成決議,決議內容包括同意原告、李鳴娟、嚴海龍、胡浩峰的股權轉讓給管春艷,法定代表人由原告變更為管春艷。同年2月,經工商登記,被告股東變更為管春艷、李鳴娟,法定代表人變更為管春艷。被告2015年7月20日章程、2015年11月25日章程均載明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執(zhí)行董事擔任,執(zhí)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未經股東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被告設立后,會計由周燕兼職擔任,負責公司財務報表,公司的內部流水賬目、員工報銷由原告負責。原瑞持公司工作人員沈雅琦、張云輝、姜政也到被告處工作,被告自2015年8月起發(fā)放三人的工資。2016年6月18日,被告召開股東大會,形成的決議的第二條為股東個人職責,其中原告的職責為:公司日常管理,相關傳統(tǒng)交換機、錄音的研發(fā),相關傳統(tǒng)交換機、錄音的售前售后,財務。
瑞持公司設立于2010年3月25日,股東為原告、嚴海榮、張志良,法定代表人為陳佳佳。2014年12月26日,瑞持公司召開股東大會,作出8條決議,其中包括自2015年1月1日起,由原告承包經營,公司所涉及的任何費用由原告承擔,公司經營有盈利,盈利部分的30%作為三股東分紅。
原告制作了被告賬務明細表,其中2015年7月明細表載明:本月收入:上海浦東新區(qū)安老宜居社區(qū)服務指導中心(一年維保)8,200元、上海米由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30%首款)15,000元、海港半年維保(到款80%)5,400元、尚作擴容,宜賓國稅、星空維保(半年維保)9,875元。本月支出:前錦網絡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680元。本月費用:41,318.20元(包括原告墊付房租和設備等費用、原告、沈雅琦、張云輝、姜政等人報銷費用)??傆嬍S啵?3,523.20元。2015年10月明細表載明:10月1日時銀行賬戶余額為105,391.09元。本月收入:YUM2015下半年維保(從瑞持劃入)11,000元、貴檢硬件維保(從瑞持劃入)26,704元、四川鐵檢維保(從瑞持劃入)3,779元、高檢熱備維保(從瑞持劃入)10,000元、貴檢軟件維保(從瑞持劃入)12,000元、上海博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2,900元(上述注明從瑞持劃入的資金供計63,483元)。本月支出:5,760.80元(繳納社保等)。本月費用:18,847.90元(報銷、員工宿舍等)??傆嬍S啵?57,165.49元。2015年12月明細表載明:12月1日時銀行賬戶余額為108,936.44元。本月收入:藍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0元、百勝開發(fā)費72,000元、上海博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4,300元。本月支出:10,355元(繳納社保等)。本月費用:90,482.62元(包括報銷、工資、電費等)??傆嬍S啵?04,398.82元。2016年1月明細表的本月費用中記載:周燕年終獎1,000(瑞持、雨天各500)、張云輝年終獎5,100(瑞持、雨天各2,550)、姜政年終獎6,500(瑞持、雨天各3,250)、沈雅琦年終獎3,500(瑞持、雨天各1,750)。
瑞持公司賬上于2015年3月31日由上海海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轉入44,400元;同月27日,由成都航訊通科技有限公司轉入19,750元(尚作擴容,宜賓國稅、星空維保);2015年7月27日,由上海浦東新區(qū)安老宜居社區(qū)服務指導中心轉入8,200元。對上述款項,原告稱其承包瑞持公司,瑞持公司的錢就是原告的錢,被告初創(chuàng)時,其將上述維保項目資金中安老宜居社區(qū)中心的8,200元、海港公司付款中的5,400元、成都航訊通科技有限公司付款中的9,875元取出借給被告使用。2015年7月28日,上海米由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轉給瑞持公司15,000元。當日,瑞持公司向前錦網絡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支付招聘費用680元。2015年12月1日,藍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匯給瑞持公司20,000元。次日,百勝(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付給瑞持公司108,762.50元。同月15日,上海博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匯給瑞持公司4,300元。
2015年10月8日,原告在微信中告知嚴海榮:“我把瑞持剩余的給雨天的維??偣玻?3,483,算到雨天的賬上去了?!?016年12月17日,原告發(fā)給嚴海榮電子郵件一份,郵件附件:瑞持-雨天對賬單-2015-2016.xls文件中載明:屬于2015年7月1日之前所簽合同,2015年7月賬單(以現金投入,未通過公司賬戶轉賬):海港半年維保(到款80%):5,400元;尚作擴容,宜賓國稅、星空維保(半年維保)9,875元。10月份賬單(以現金投入,未通過公司賬戶轉賬):YUM2015下半年維保(從瑞持劃入)11,000元;貴檢硬件維保(從瑞持劃入)26,704元;四川鐵檢維保(從瑞持劃入)3,779元;高檢熱備維保(從瑞持劃入)10,000元;貴檢軟件維保(從瑞持劃入)12,000元。2016年12月21日,原告發(fā)給嚴海榮“目前暫時帳目情況”的電子郵件一份,附件含表格一份,記載了23個項目的名稱和金額,被告2015年7月、10月、12月賬務明細表中收入部分的內容亦包括在內,金額總計367,626元。
再查明,2017年1月12日,被告召開股東會,作出包括變更股東、每位股東應得分紅15萬元等決議。在15萬分紅的計算中,本案所涉103,000元借款沒有包含在被告賬目內。
審理中,原告表示2015年10月賬務明細表中從瑞持劃入的63,483元是原告從瑞持公司取現后記入被告賬務明細表中,其中50,000元作為原告給被告的借款,其余13,483元作為被告的備用金。12月賬務明細表中的百勝開發(fā)費72,000元也是原告從瑞持公司取現,其中53,000元為原告借給被告。
以上事實,由當事人陳述及提供的《借款協議書》、銀行流水單、賬務明細表、2016年中股東大會、工商登記資料、股東大會決議書、微信記錄、電子郵件等證據為證,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1、原告具有雙重身份,既是自然人,又是被告的執(zhí)行董事、法定代表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guī)定董事、高管不得有違反公司章程規(guī)定或未經股東會同意,與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的行為。被告的章程也明確執(zhí)行董事未經股東會同意,不得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F原告沒有證據證明其他股東同意被告向原告借款,故原告在擔任被告法定代表人期間,違反對公司的忠實義務,單方制作的《借款協議書》不能體現被告的真實意思,協議不能成立。2、原告存入被告的103,000元,資金都來源于瑞持公司。原告雖然曾承包經營瑞持公司,但瑞持公司不是原告一人公司,有盈利還要進行分紅,公司財產和個人財產不能混同。瑞持公司和被告的股東、工作人員存在重合,兩公司共同的股東嚴海榮和原告的郵件往來也反映兩公司在業(yè)務上存在關聯。原告自己制作的賬務明細表對103,000元均記為被告的收入,而不是記作原告的借款。根據瑞持公司的銀行流水以及被告的賬務明細表,瑞持公司進入被告賬戶的資金遠超103,000元,原告表示是其一直從瑞持公司取款出來借給被告使用,但被告卻均未將這些資金記為原告出借款。且在原告退出被告,各股東分配利潤時,原告也從未提過借款之事。故涉案103,000元本院認定為瑞持公司付給原告。綜上,原告沒有充足證據證明其出借資金給被告,其訴請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某所有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360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周少云
書記員:張??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