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刑 事 裁 定 書
(2002)佛刑終字第74號
原公訴機關佛山市順德區(qū)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劉志端,男,1977年5月2日出生,漢族,出生地河南省唐河縣,小學文化,原是工廠保安員,戶籍在河南省唐河縣祁儀鄉(xiāng)南崗村。因涉嫌犯敲詐勒索罪于2002年8月13日被羈押,同年8月15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13日被逮捕?,F押于佛山市順德區(qū)看守所。
佛山市順德區(qū)人民法院審理佛山市順德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劉志端犯敲詐勒索罪一案,于2002年12月17日作出(2002)順刑初字第1585號刑事判決,宣判后,被告劉志端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過閱卷,并提審上訴人,認為本案事實清楚,決定不開庭審理?,F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認定,2002年8月12日下午6時許,被告人劉志端用信封、信紙等物,在其出租屋內撰寫十六封恐嚇信,內容均是:“有人要買老板家人的一只手,趕快匯一萬元到指定帳戶(戶名蔣勇軍,工商銀行帳號70470015693*3),可以搞定這件事,否則硫酸、面容親自動手、一個朋友”。到8月13日凌晨4時30分許,劉志端攜帶寫好的16封勒索信騎自行車去到佛山市順德區(qū)倫教區(qū)北?;▓@住宅區(qū),見該小區(qū)門口都有信箱,便將其中的六封勒索信分別投入8號、28號、49號、50號、67號、70號住戶的信箱,后當劉志端欲繼續(xù)投信時,被巡邏的保安員發(fā)現,劉志端便棄下自行車及剩下的10封(每封勒索信的內容同上述)勒索信逃離現場。案發(fā)后,公安人員起回被告人劉志端尚未投放的十封勒索信。
原判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1、公安人員出具的抓獲經過證明。2、受害人黎某芳、潘某芳、黃某志、陳某明、黃某榮的報案材料。3、被告人劉志端在公安機關的供述及辨認材料。4、證人司徒某雄、何某標、梁某證言及辨認材料,證實派恐嚇信的男子是劉志端的事實。5、鑒定書,證實公安人員起回的16封恐嚇信,信件的筆跡經鑒定,證實是與劉志端的筆跡同一的事實。6、現場勘查筆錄。
原判認為,被告人劉志端無視國家法律,通過實施投寄恐嚇信的威脅方式,敲詐勒索他人共十六萬元,數額巨大,侵犯私有財產的所有權,已構成敲詐勒索罪。被告人劉志端在實施犯罪中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勒索得逞,是犯罪未遂,應比照既遂犯從輕處罰。佛山市順德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劉志端犯敲詐勒索罪,罪名成立。被告人劉志端提出未投放的恐嚇信屬于犯罪預備,不屬犯罪未遂的辯解,經查,案發(fā)時被告人劉志端將寫好的恐嚇勒索信分別放入受害人住宅的信箱內,并在投放過程中被保安員發(fā)現,屬于犯罪的實施階段,因劉志端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將全部恐嚇勒索信投放到受害人的住宅信箱內,是犯罪未遂。被告人劉志端的辯解不成立,不予采納。根據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情節(ji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被告人劉志端犯敲詐勒索罪(未遂),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被告人劉志端以其一時沖動犯罪,且未造成后果,原判對其量刑過重為由提出上訴。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判認定上訴人劉志端犯敲詐勒索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所依據的證據經一審開庭質證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上訴人劉志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投放恐嚇信的方法,勒索他人錢財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罪,依法應當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上訴人敲詐勒索犯罪未遂,原判已予認定,并依法比照既遂犯從輕判處上訴人有期徒刑三年。上訴人量刑過重之訴理由不成立。原判認定事實和使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 判 長 袁國才
代理審判員 羅祥遠
代理審判員 蔡慕云
二00三年三月十四日
書 記 員 周 輝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