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德林,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小學文化,工人,住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馬秋香,河北鼎佳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華聯(lián)合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住所地:河北省石某某市裕華區(qū)育才街170號中悅大廈2單元20、21層。
負責人:鄧坦克,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鵬,該公司職員。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高中文化,司機,住河北省藁城市。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李勝利,男,1984年7月21號出生,漢族,初中文化,個體,住河北省石某某市元氏縣。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元氏縣永康運輸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石某某市元氏縣姬村鎮(zhèn)姬村
法定代表人:楊繼東,經(jīng)理。
上訴人劉德林、中華聯(lián)合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石某某保險公司)因與被上訴人王明、李勝利、元氏縣永康運輸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康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黃驊市人民法院(2017)冀0983民初179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9月1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劉德林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馬秋香,被上訴人石某某保險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鵬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確認事實:2016年6月4日18時,王明駕駛冀A×××××/冀A×××××半掛車沿黃驊市老307國道由東向西行駛至北幅路齊莊路駛入逆行,與對向行駛的劉德林駕駛的電動三輪車相撞,造成劉德林受傷、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該事故經(jīng)黃驊市交警大隊處理認定,王明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劉德林無責任。另查,王明駕駛的冀A×××××/冀A×××××半掛車的車主為李勝利,王明系其雇傭司機。該車系李勝利以分項付款形式于2015年9月30日在永康公司購買,在李勝利付清全部車款前,永康公司保留所有權。該車在保險公司以永康公司投保了一份交強險,一份第三者責任險,限額1000000元,并投保不計免賠,該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本次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
原告劉德林在黃驊市骨科醫(yī)院住院25天,在黃驊市人民醫(yī)院住院84天,經(jīng)原告申請,本院委托黃驊法醫(yī)鑒定中心對原告?zhèn)麣堖M行鑒定,原告之傷構成八級、九級、九級、十級、十級傷殘。
綜合雙方當事人的訴、辯意見及庭審意見,一審法院確認原告劉德林此次事故造成的損失:1、醫(yī)藥費133468.86元;2、住院伙食補助費10900元;3、護理費27599元;4、營養(yǎng)費1110元;5、傷殘賠償金84732.48元;6、鑒定費、檢查費3524.8元;7、精神撫慰金18000元;8、交通費500元;9、輔助器具費723.08元;10、車損3505元;11、車損鑒定費175元;12、施救費200元。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所涉交通事故已經(jīng)由黃驊市交警大隊作出的事故責任認定,該認定事實清楚,責任劃分準確,本院予以采信。王明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因其是在從事雇傭活動中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損害的,因該事故產(chǎn)生的民事賠償責任應由其雇主李勝利承擔。根據(jù)《侵權責任法》第五十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已經(jīng)以買賣等方式轉讓并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故永康公司依法不承擔責任。被告保險公司作為冀A×××××/冀A×××××半掛車交強險及第三者責任險保險人應在保險限額內承擔替代賠償責任。原告主張誤工費證據(jù)不足,不予支持。綜上,原告劉德林的各項損失共計284438.22元,由被告保險公司賠償原告。被告王明、李勝利、永康公司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視為放棄答辯、質證、舉證責任等訴訟權利。為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第一款、第十五條第一款、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第五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第六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中華聯(lián)合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賠付原告劉德林各項損失共計284438.22元;被告王明、元氏縣永康運輸服務有限公司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被告李勝利在保險公司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后,在本案中不再履行給付義務。以上給付內容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將款匯至黃驊市人民法院,開戶行:工商銀行黃驊市支行,賬號:04×××43。如未按本判決所確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3069元,由原告劉德林承擔286元,被告中華聯(lián)合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承擔2783元。
本院二審期間,上訴人劉德林申請證人劉某、趙某出庭作證,證實劉德林雖然年滿六十周歲,但是仍然從事工作,有固定的收入。石某某保險公司對證人證言質證認為,證人所闡述的工作地點無工商部門頒發(fā)的營業(yè)執(zhí)照,對于經(jīng)營情況不予認可,其次,未與劉德林簽訂勞動合同,且無法提供打款的工資流水,無法證明確實在此工作,并且工作滿一年以上,且未提供任何發(fā)放工資的標準,如法院認可誤工真實,請法院核實工作地點是否屬于城鎮(zhèn),如不屬于城鎮(zhèn),賠償標準應按農(nóng)村標準計算。對于雙方爭議的事實,本院確認如下:在事故發(fā)生前,上訴人劉德林受劉某雇傭,在劉某經(jīng)營的蝦池負責做飯,該蝦池在羊二莊鎮(zhèn),劉德林每天80元工資。事故當天劉德林騎三輪車外出時發(fā)生事故。其他事實與原審查明一致。
本院認為,通過戶籍證明、事故認定書等一審證據(jù)及二審中的證人證言可以證實,上訴人劉德林系黃驊市羊二莊鎮(zhèn)齊莊村農(nóng)民,事故發(fā)生前在羊二莊鎮(zhèn)××附近的蝦池工作,并未在黃驊市區(qū)經(jīng)常居住。且本案事故發(fā)生在羊二莊鎮(zhèn)××附近。故一審法院按照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有誤,應當按照農(nóng)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準計算。即35805.24元(11051元×9年×傷殘系數(shù)0.36);事故發(fā)生時劉德林雖已經(jīng)年滿71周歲,但仍然打工維持生計,且打工的收入是其主要生活來源。有證人證言證實劉德林日工資80元,且從事故發(fā)生時至定殘前一日共計293天,故對于劉德林主張的誤工費23440元應予以支持;劉德林傷情較重,多處傷殘,住院期間二人護理符合客觀實際,一審法院依據(jù)其傷情和醫(yī)療機構的診斷證明酌定其護理費用并無不當;上訴人石某某保險公司主張雙方在保險合同中已經(jīng)約定保險人不承擔訴訟費,但就此上訴人未提交任何證據(jù)予以證實。故對此主張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上訴人劉德林的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上訴人石某某保險公司的上訴請求部分成立。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有誤,本院依法予以糾正。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郭景嶺
審判員 王蘭英
審判員 胡希榮
書記員: 劉書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