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又名劉祥兵),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大悟縣人,下崗職工,住大悟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史振林,湖北勤才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被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大悟縣人,個體工商戶,住大悟縣。
原告劉某某與被告劉某某共有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7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當事人和委托訴訟代理人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劉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確認大悟縣黃站加油站為原、被告共同共有財產;2、案件受理費及其它費用全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被告與原告系同胞兄弟。被告原系本縣宣化供銷社職工,1997年調往呂王供銷社黃站分社。原告高中畢業(yè)即回家務農。1998年在當時政府招商引資政策的號召下,原、被告開始合伙出資興建黃站加油站,同年10月黃站加油站順利竣工營業(yè)。被告利用在供銷社工作的便利條件,依照國家規(guī)定,辦理了黃站加油站的經營許可證和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等手續(xù),因被告是該加油站的法定代表人,故有部分證照上的署名為被告。2002年黃土線擴寬改造,加油站被迫拆遷新建,于是原告拿出自己承包的責任土地同本村村民的土地進行了調換,原告將調換后的土地用于新建加油站。在辦理地籍登記時,因加油站為原、被告共同共有,土地使用證上的署名為黃站加油站。新加油站開業(yè)后繼續(xù)由原告在經營管理,被告實際上仍在供銷社上班。2000年以來,隨著加油站經營規(guī)模逐漸擴大,被告即起心想獨占加油站,由此原、被告關系不斷惡化,村組干部及親朋好友多次調解無效。綜上所述,黃站加油站自始至今系原、被告共同投資興建,且一直在一起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負盈虧,黃站加油站系原、被告共同共有財產,被告欲將該加油站占為己有實屬無理,請人民法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
劉某某辯稱,本人于1997年從宣化供銷社調呂王供銷社工作,當時黃站鎮(zhèn)政府招商引資號召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經多方考證,經村、組、政府同意,將我四弟劉建斌、妹妹劉景麗、劉海英三人農轉非后應退未退的1.5畝責任田,換得本村村民劉樹修老加油站院內的1.5畝責任田。我在黃站鎮(zhèn)南街買得兩間門面地基給劉樹修作為調換的先決條件。面積不夠,我又另買黃站村村民張開坤、胡承先的兩塊土地,三宗土地共計1400㎡左右。土地來源有證有據,原告沒買一寸土地,也沒有原告的一分責任田。土地審批到手后,我多方籌集近20萬元把加油站建成,于1998年8月份開業(yè)。當時由于政策規(guī)定干部不準經商辦企業(yè),經協商借用了胞弟原告的名義辦了土地使用證,這一錯就為后來原告想獨吞老加油站,后又想平分新加油站埋下了隱患。
2002年黃土線升級改造,加油站重新遷建,本人再次經村、組、政府同意將四弟劉建斌、妹妹劉景麗、劉海英農轉非后應退未退的剩余300㎡的土地與本村村民劉定修換得加油站大棚內300㎡的土地,另付給劉定修轉讓金3000元,有協議書和收據為證。本宗土地是鎮(zhèn)規(guī)劃區(qū)內屬國有土地,按規(guī)定繳納了土地出讓金及各種稅費34980元,財政統(tǒng)一收取,有據可查,有政府優(yōu)惠收費的批文作證,本宗土地審批登記嚴格,直到2007年才把證辦好。土地落實后,我籌資209200元將加油站建成,我這有一本明細賬,記錄了所有的開支和施工人員記工賬,2015年原告以土地使用證是他的名字為由,企圖獨吞這宗土地和資產,我先后兩次起訴至大悟縣人民法院,都因我土地來源清楚,投資有證有據,原告理盡詞窮,無奈兩次找人說情,叫我撤訴調解,至今調解無效。有2016年7月28日庭審筆錄中,我二弟劉國斌、四弟劉建斌出庭作證證實。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對于當事人雙方沒有爭議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原告劉某某高中畢業(yè)后,被告劉某某幫其安排到大悟縣宣化供銷社工作,即農轉非。1998年被告劉某某的黃站加油站建起來后,便請其外甥黃興偉負責加油,前妻李玉英負責看門店和做飯,被告負責代班。原告劉某某由于供銷社的門店效益不佳,要求來被告加油站打工,被告為照顧原告,同意原告每月單日宣化店熱集在供銷社上班,雙日宣化店冷集黃站熱集來加油站幫忙。從1998年至2005年被告按月向原告支付工資,工資由每月1000元逐漸增漲到3000元,2005年后由于石油的批發(fā)統(tǒng)一歸口到中石化和中石油,被告加油站效益不好,資金周轉困難,被告劉某某決定采取新的經營模式,由黃興偉夫婦倆負責加油,計酬發(fā)工資,李玉英代班并管財務,原、被告各出18萬元共計36萬元作為營運資金,利潤平分,原、被告均不具體參與經營。后來由于被告家的小孩上學需要人照顧,被告前妻李玉英就離開了加油站,具體由原告代管。2011年原告同被告合伙經營的36萬元,被告同意原告只退給被告15萬元,合伙經營模式終結。2012年,經黃興偉引薦被告將加油站承包給陳新華,承包合同簽完后,原告趁打工之便將自己的名字加在發(fā)包人即本案被告簽名下面,后要求平分承包費,因此形成糾紛,被告先后兩次向本院起訴,后因多方做工作,被告撤訴。
另查明,原告劉某某因企業(yè)改制下崗后,于1985年3月將戶口補辦為農業(yè)戶口。2005年前,原、被告老家就只剩下原、被告父母二人的責任田,有2002年、2003年原、被告父母親農民負擔卡為憑。同時查明,原、被告同胞兄弟四人,原告排行老三,被告排行老大,本案在本院原庭審中,原、被告的親兄弟排行老二和老四,均出庭作證證明所爭議的加油站系被告劉某某所有,并非原、被告共有。原告只是在被告處打工的事實。
原告劉某某為支持其主張向本庭舉出了十三份證據,經被告劉某某質證均有異議,均不能充分證明“黃站加油站”系原、被告雙方共同所有,本院依法予以確認。被告劉某某為支持其抗辯理由,亦向法庭舉出了十七份證據,經庭審質證,雖然原告部分持有異議,但與本案有關聯性、能夠較客觀地反映案件事實。根據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特征,被告所舉證據,來源合法、客觀真實,形成了證據鎖鏈,證據證明力優(yōu)勢明顯大于原告。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原告劉某某雖然向本庭提出了證據,但證據的證明力較差,證據明顯缺乏事實依據,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因此,原告劉某某主張大悟縣黃站加油站與被告劉某某共同共有,缺乏事實依據,其證據與主張不符,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告劉某某要求判決確認大悟縣黃站加油站為原、被告共同共有財產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200元,由原告劉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劉樺
書記員:周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