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任丘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馬華會,系任丘市新華路法律事務所法律工作者。
委托訴訟代理人鄭俊平,系任丘市新華路法律事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王某某(王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孟村回族自治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曹金祥,系河北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冬梅,系河北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與被告王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4月2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5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馬華會、鄭俊平、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曹金祥到庭參加訴訟。經審理發(fā)現(xiàn)該案案情復雜,不宜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7月15日依法裁定轉為普通程序,于2016年9月7日再次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馬華會、鄭俊平、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冬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償還原告借款260000元;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被告系朋友關系,被告因做生意資金短缺向原告借款900000元,先后陸續(xù)償還原告640000元,剩余260000元沒有償還,被告為原告出具了借條,內容為:“借條,今借劉某某人民幣貳拾陸萬元(260000)。借款人(簽字):王某2,2015年1月31日,見證人胡某,2015年1月31日,從即日起以前借條全部作廢。劉某某,2015年1月31日?!贝私杩詈蠼浽娑啻未咭桓婵傄苑N種借口拖延不還,現(xiàn)為了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起訴至法院。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告王某某和王某2是同一人。2015年1月31日,被告王某2給原告劉某某打下借條一張,內容為:“今借劉某某人民幣貳拾陸萬元(260000元)。借款人(簽字):王某22015年1月31日見證人:胡某2015年1月31日從即日起以前借條全部作廢。劉某某2015年1月31日”。2015年4月8日被告王某2給原告打下借條一張,內容為:“今借劉某某人民幣貳拾叁萬陸仟元(236000元)。借款人(簽字)王某22015年4月8日見證人:胡某2015.4.8日”。截至2015年6月17日,被告王某2償還原告借款236000元,原告將2015年4月8日236000元的借條給付被告。兩張借條上的見證人胡某出庭作證陳述證明,236000元借條是在被告于2015年4月8日償還原告24000元時所打,260000元借條和236000元借條是同一筆借款。
上述事實,由借條兩份、收款證明兩份、證人胡某的出庭證言及原被告當庭陳述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本案主要爭執(zhí)焦點為:260000元借條與236000元借條是否是同筆借款。原告主張,236000元借款和260000元借款并不是同一筆,原被告之間從2013年發(fā)生借貸關系,至2016年,發(fā)生過多筆借貸往來,被告償還236000元后,原告將相關的手續(xù)還給了被告;被告主張,236000元借條是在被告償還原告24000元時形成,260000借條和236000元借條是同一筆借款。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法庭提供2015年3月11日原告在農行支取40000元的業(yè)務憑證和2015年4月6日向證人王某1借款200000元現(xiàn)金的書面證明,用于證明原告于2015年4月8日借給被告236000元款項的來源。但證人王某1出庭證言:“劉某某于2015年4月6日向我借了200000元現(xiàn)金。后來分期還給我了。該200000元是公司的現(xiàn)金,當時在公司交付給劉某某的,當時約定4月17日還45000元、5月24日還了50000元、6月16還了110000元,共計205000元,包括了5000元利息。這三次均是以現(xiàn)金方式還給我的。我的公司是小額貸款公司,我自己記賬,公司沒有正式的賬目記載。”作為小額貸款公司,卻沒有賬目記載,不符常理,故本院對證人王某1的證言不予采信。
被告為證明其主張,申請證人胡某出庭作證,胡某兩次出庭將打借條、還款經過陳述的非常詳細,其明確陳述:“260000元和236000元是一筆,兩次借條上胡某的字都是我自己簽的。打260000元的欠條時我在場,雙方都沒有拿條來我建議寫“即日起之前的條子全部作廢”。寫236000元條時我也在場,和260000元是一筆,當時劉某某沒有拿260000元的條去。當時說2600000元減去24000元,剩余236000元,寫了條。當時沒有考慮這么多,所以也沒有寫上以前欠條作廢這種話?!焙吃趦煞萁钘l上均是以見證人身份簽字,原被告雙方均對此無異議。見證人,顧名思義,是在場看見雙方實施借款行為的證人,起著證明借貸關系的作用,更能證明借款的事實。原告主張證人胡某與被告系生意伙伴,有利害關系,但未能提供充分證據(jù)證明其主張,故本院對兩張借條上的見證人胡某的出庭證言予以采信。
綜上,本院認定,260000元借條與236000元借條是同筆借款,被告已將236000元償還原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200元,由原告劉某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楊茂琴 人民陪審員 張秀智 人民陪審員 周 偉
書記員:孫國敬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