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固安縣,委托代理人:張海燕,河北敬民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仇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固安縣,被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固安縣,被告:李松梅,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廊坊市安次區(qū),三被告委托代理人:范永強,河北范永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劉某某訴稱:被告仇某某、張某某為夫妻關系,被告李松梅與仇某某為母女關系,被告因資金緊張共同向原告借款530000元,并分別于2017年8月21日及2017年9月30日為原告出具了借據(jù)。兩被告系夫妻關系,均應承擔清償責任。原告基于對被告的信任多次借錢給被告,被告辯解打借條時受到了原告的脅迫,不是事實,且無證據(jù)證實。仇某某為原告出具借條數(shù)額明確,承諾還款日期。被告仇某某認可借用其母親李松梅賬戶,李松梅為家庭共同成員,提供賬號給仇某某使用,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三條規(guī)定,應當承擔償還責任。1、請求三被告給付借款530000元;2、按照同期銀行貸款雙倍利率給付2017年8月21日至2108年6月4日期間利息100000元。被告仇某某辯稱,我和原告不存在借款事實,原告提供的借條是原告逼著我打的。我倆想一起做點事,他出錢,我出力。后來因為我倆買賣的車有問題賠了三十來萬,應該我倆一人承擔一半。原告硬要我給他打兩份共計五十多萬的欠條。我倆之間存在經(jīng)濟往來,我賣過他幾輛汽車,他也打給我錢。我用的銀行卡是用我母親的身份證辦的,銀行卡的使用都是我一個人。和我母親李松梅沒有任何關系。我在外面做什么事我愛人張某某都不知道,和她沒有關系。原告起訴兩筆債務均不存在,請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被告李松梅辯稱,我和原告根本不認識,不存在向他借錢的可能。我的這張銀行卡一直是我兒子仇某某使用,他具體作什么我不清楚。請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被告張某某辯稱,我和仇某某雖然是夫妻關系,但是仇某某在外面作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原告起訴的這兩筆民間借貸是否真實存在,我更是不知情。原告向我主張債權沒有任何法律依據(jù),請法院查明事實,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經(jīng)審理查明:被告仇某某與張某某為夫妻關系,被告李松梅系被告仇某某母親。被告李松梅將其銀行卡供仇某某使用。2017年7月至9月期間,原告劉某某本人及魏華向仇某某微信賬戶、銀行賬戶、支付寶賬戶、仇某某借用的其母親李松梅的銀行賬戶、支付寶賬戶多次轉款。分別為2017年9月1日李松梅農(nóng)行賬號收款9000元、9月9日仇某某農(nóng)行賬號收款15000元、9月11日仇某某農(nóng)行賬號收款20000元、7月16日李松梅余額寶收款40000元、7月16日李松梅支付寶收款43000元、7月17日李松梅支付寶收款10000元、7月18日李松梅支付寶收款200元、7月13日仇某某余額寶收款1000元、7月18日李松梅余額寶收款9500元、7月18日仇某某余額寶收款1000元、8月10日仇某某支付寶收款10000元、8月12日仇某某支付寶收款10000元、8月30日仇某某支付寶收款350元、8月31日仇某某支付寶收款1000元、9月1日仇某某支付寶收款10000元、9月7日仇某某支付寶收款4000元;微信方式轉給仇某某19000元。數(shù)額累計203050元。期間被告仇某某于2017年8月21日向原告出具借條一份,記明:今借到劉某某現(xiàn)金陸萬(60000)元正,于明天上午給兩萬,如果不…從我明天自動將車送到劉某某之手。借款人:仇某某,2017年8月21日。2017年9月30日出具借條一份,記明:今有仇某某向劉某某借取現(xiàn)金肆拾柒萬(470000)元正,借款人仇某某,2017年9月30日,于15日內(nèi)將錢還清,從2017年10月6日至2017年10月21日止,仇某某。半月后張某某、仇某某一起找到韓某,提出向韓某借款,一部分用于資金周轉,一部分用于償還劉某某,當時韓某沒有同意。后被告仇某某未償還原告上述借款。另查明,仇某某、張某某分別或者共同在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固安支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固安支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固安縣支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固安支行、河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固安新中街支行等多家不同金融機構開立銀行賬戶,開立支付寶賬戶,仇某某借用李松梅的銀行賬戶、支付寶賬戶,仇某某、張某某在2017年1月至12月間二人同時辦理了大量的收款、轉款、消費業(yè)務,仇某某、張某某二人相互之間頻繁轉款,其中工商銀行對賬單記錄2017年1月25日張某某銀行卡與仇某某支付寶往來4次;2月4日張某某銀行賬戶與仇某某支付寶往來1次;3月4日、3月10日、3月12日、3月13日、3月14日、3月16日,4月2日張某某銀行賬戶與李松梅支付寶往來8次;2017年8月仇某某銀行卡與張某某支付寶往來1次;張某某的河北銀行固安新中街支行銀行卡與仇某某支付寶往來1次;仇某某使用本人及李松梅農(nóng)業(yè)銀行卡或支付寶,與張某某支付寶在2017年8月10日、9月7日、9月10日、10月11日、11月24日、2017年4月25日、5月4日、5月28日、5月30日、5月31日、6月1日、8月8日、8月12日、8月23日、8月27日、9月1日、9月3日、9月8日、9月13日、9月16日、9月20日、9月22日、10月18日期間有33次往來,在上述時間段、上述金融部門范圍內(nèi)查詢到二人往來記錄48次。上述事實有借條兩份、轉賬記錄、證人證言可以證實。
原告劉某某與被告仇某某、張某某、李松梅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張國強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張海燕及被告仇某某、張某某、李松梅的委托代理人范永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五條規(guī)定,原告以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jù)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依據(jù)基礎法律關系提出抗辯或者反訴,并提供證據(jù)證明債權糾紛非民間借貸行為引起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jù)查明的案件事實,按照基礎法律關系審理。當事人通過調解、和解或者清算達成的債權債務協(xié)議,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原告提交的證據(jù)能夠證實被告仇某某確認向原告劉某某借款530000元,且約定了付款期限,被告仇某某辯稱雙方有經(jīng)濟往來,因為一起做事賠了錢,原告逼迫其打借條,對于該辯解意見并無證據(jù)證實。仇某某兩次自愿書寫了兩份借條,確認欠原告劉某某借款,雙方為民間借貸法律關系,被告仇某某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償還借款,逾期不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nèi)舾蓡栴}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情形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共同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第三條規(guī)定,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本案中被告仇某某在2017年一年期間(其他期間未進行查詢),銀行轉賬次數(shù)頻繁、數(shù)額較大,并且與被告張某某經(jīng)常相互轉款,收取原告的款項,仇某某部分用于以上經(jīng)營及消費,部分轉入張某某賬戶,被告仇某某、張某某從事同樣的經(jīng)營及消費行為,二人轉賬款數(shù)額遠超出日常生活消費,可以證實對于仇某某的經(jīng)營及消費行為,不僅張某某是知情的,而且具有共同從事上述經(jīng)營及消費的合意;證人韓某、李某出庭證言稱張某某、仇某某曾一起找到韓某,提出向韓某借款一部分用于償還劉某某借款,進一步證實張某某對于仇某某拖欠劉某某借款是知情的而且同意共同償還。因此仇某某借款,應屬夫妻共同債務,張某某應當承擔共同還款責任。李松梅出借個人賬戶給仇某某使用,并未與劉某某形成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原告請求李松梅承擔共同還款責任,沒有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借貸雙方對逾期利率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以不超過年利率24%為限。未約定逾期利率或者約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區(qū)分不同情況處理:既未約定借期內(nèi)的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此第一筆借款60000元,未約定利息、未約定借款期限,不再給付利息;對于第二筆借款470000元,被告仇某某應自借款期滿2017年10月22日起按照年利率6%給付劉某某利息,計算至2018年6月22日,利息為18800元(470000×6%×8÷12)。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nèi)舾蓡栴}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共同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仇某某、張某某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五日內(nèi)共同償還原告劉某某借款530000元,給付借款利息18800元。二、駁回原告劉某某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10100元,減半收取5050元、保全費3770元,合計8820元,由被告仇某某、張某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本判決生效后,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當事人拒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在法律文書規(guī)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二年內(nèi)向本院申請執(zhí)行。
審判員 張國強
書記員:韓蒙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