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住襄陽市襄城區(qū)。
上訴人(原審原告):賈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住襄陽市樊城區(qū)。
二上訴人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羅紅偉,湖北法正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童慶華,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退休職工,住樊城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賈躍香,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住襄陽市樊城區(qū)。系童慶華之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賈躍玲,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住武漢市江岸區(qū)。系童慶華之女。
上訴人劉某、賈某某因與被上訴人童慶華追償權糾紛一案,不服襄陽市樊城區(qū)人民法院于2017年4月13日作出的(2017)鄂0606民初115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5月2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6月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劉某、賈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羅紅偉,被上訴人童慶華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賈躍玲、賈躍香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劉某、賈某某上訴請求:撤銷(2017)鄂0606民初1155號民事判決,依法支持上訴人在原審的訴訟請求。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及理由:(一)原判決認定被繼承人賈耀明去世時遺留下的債務中,僅有192992.56元貸款系為產(chǎn)權證號為樊城區(qū)字第0086256號住房產(chǎn)生,該認定不符合客觀事實。賈耀明去世之前向劉鶯、胡宇航及嚴群慧的借款,主要用于購買現(xiàn)在居住的兩套房屋及裝修。另外賈耀明生前辦理的80000元貸款也用于與現(xiàn)在居住的房屋有關。(二)原判決認定“童慶華尚未繼承的遺產(chǎn)產(chǎn)生的外債,不應由童慶華承擔”,屬于認定事實錯誤。上訴人向原審法院提交了被繼承人賈耀明去世時遺留下的債務,該債務真實合法有效,上訴人已經(jīng)清償了該債務。按照繼承法的規(guī)定,繼承遺產(chǎn)應當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chǎn)實際價值為限。被上訴人沒有放棄繼承,就應當承擔債務。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及被繼承人賈耀明在一起居住生活了二十多年,被繼承人賈耀明去世時遺留下的債務應當由全部繼承人共同清償。(三)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2條規(guī)定“遺產(chǎn)已被分割而未清償債務時,如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和遺囑的,首先由法定繼承人用其所得遺產(chǎn)清償債務”。本案中被上訴人已經(jīng)繼承了被繼承人賈耀明的遺產(chǎn),但被上訴人并沒有清償被繼承人賈耀明的債務,原判決駁回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清償債務的訴訟請求,明顯違反了該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
童慶華答辯稱:我用北街拆遷的房子置換了這60多平米的房子,我和我丈夫的所有財產(chǎn)都由我兒子賈耀明在掌管。上訴人所稱債務都是虛假的。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劉某、賈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童慶華承擔其子賈耀明生前的債務177586元;2、本案訴訟費由童慶華承擔。事實和理由:劉某與賈耀明于1989年5月2日登記結婚,xxxx年xx月xx日出生一女賈某某,童慶華是賈耀明的母親。2014年8月19日,賈耀明因交通事故死亡,童慶華于2016年1月19日在襄城區(qū)法院對劉某、賈某某提起訴訟,要求繼承賈耀明的遺產(chǎn),在訴訟中劉某、賈某某要求法院一并處理賈耀明生前的債務1065517元,法院于2016年6月15日作出(2016)鄂0602民初293號民事判決書,該判決認為賈耀明遺留的債務不屬于《繼承法》規(guī)定的處理遺產(chǎn)范圍,沒有支持劉某、賈某某的請求,劉某、賈某某認為,童慶華繼承了賈耀明的遺產(chǎn),就應當承擔賈耀明的債務。
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劉某與賈耀明于1989年5月2日登記結婚,xxxx年xx月xx日出生一女賈某某,童慶華是賈耀明的母親。2014年8月19日,賈耀明因交通事故死亡。2016年1月19日,童慶華以劉某、賈某某為被告,向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分割賈耀明的遺產(chǎn),同年6月15日,該院作出(2016)鄂0602民初293號民事判決,該判決認定:“被繼承人賈耀明與劉某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有:位于襄陽市××(市刺繡廠建華路家屬院)1棟2單元1室住房一套,建筑面積66.03平方米;位于襄陽市××區(qū)××路××(市刺繡廠××路家屬院)配電房一間和1幢房號為1-2號住房一套,住房建筑面積117.83平方米,配電房于2010年改造成二層樓房;位于襄陽市××城區(qū)××鎮(zhèn)××組一處土地使用權證號為襄陽市集用(2013)第271501032號的宅基地,及該宅基地上所建的二層樓房二棟和平房一棟。前述房屋中位于樊城區(qū)大慶西路115號的配電房一間和位于襄城區(qū)××鎮(zhèn)××組宅基地上的二棟二層樓房和一棟平房,無產(chǎn)權證書,本案不作處理?!吨腥A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明文規(guī)定,宅基地屬農(nóng)民集體財產(chǎn),村民個人只有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另《繼承法》第三條規(guī)定的遺產(chǎn)范圍中未涉及宅基地,故位于襄城區(qū)××鎮(zhèn)××組的一處宅基地不得列入遺產(chǎn)范圍,劉某、賈某某要求繼承宅基地的請求,不予支持。綜上,依法對位于襄陽市樊城區(qū)建華路建筑面積66.03平方米的房屋和位于大慶西路115號建筑面積117.83平方米的房屋予以分割。判決:一、被繼承人賈耀明位于襄陽市樊城區(qū)建華路(市刺繡廠建華路家屬院)1棟2單元1室、產(chǎn)權證號為樊城區(qū)字第00010894號住房一套和位于襄陽市××區(qū)××路××(市刺繡廠××路家屬院)1幢房號為1-2號、產(chǎn)權證號為樊城區(qū)字第00086256號住房一套由童慶華和劉某、賈某某三人共同共有。童慶華擁有上述二套房產(chǎn)各六分之一的份額,劉某擁有二套房產(chǎn)各六分之四的份額,賈某某擁有二套房產(chǎn)各六份之一的份額;二、駁回童慶華的其他訴訟請求?!痹撆袥Q現(xiàn)已生效。
劉某、賈某某陳述賈耀明生前外債1065517元構成如下:1、建襄城區(qū)××鎮(zhèn)××組宅基地上房子向賈煥香(系賈耀明姐姐)借款310000元,劉某、賈某某現(xiàn)已償還;2、樊城區(qū)大慶西路115號產(chǎn)權證號為樊城區(qū)字第00086256號的住房,賈耀明去世時,尚有貸款192992.56元,現(xiàn)劉某、賈某某仍在還貸中;3、賈耀明生前欠劉鶯(系劉某妹妹)、胡宇航(系劉某妹夫)的借款140000元,欠嚴群慧(系劉某母親)借款230000元,訴訟費1550元、2375元;4、賈耀明生前貸款80000元,劉某、賈某某現(xiàn)已償還;5、賈耀明生前欠翁大國、劉清華襄城區(qū)××鎮(zhèn)××組宅基地上建房工程款分別為102800元、2000元,劉某、賈某某現(xiàn)已償還;5、賈耀明去世后,劉某、賈某某退房租款3800元。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被告童慶華經(jīng)法院生效判決確定,繼承了其子賈耀明產(chǎn)權證號為樊城區(qū)字第00010894號住房一套六分之一的份額、和產(chǎn)權證號為樊城區(qū)字第00086256號住房一套六分之一的份額,賈耀明生前與劉某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位于樊城區(qū)大慶西路115號的配電房一間和位于襄城區(qū)××鎮(zhèn)××組宅基地上的二棟二層樓房和一棟平房,因無產(chǎn)權證書,法院未予分割,故賈耀明生前財產(chǎn),應由童慶華繼承的并沒有全部分割繼承?,F(xiàn)劉某、賈某某要求童慶華承擔賈耀明生前債務1065517元的六分之一即177586元,該1065517元的債務,僅有192992.56元貸款系童慶華繼承了六分之一份額的產(chǎn)權證號為樊城區(qū)字第00086256號住房產(chǎn)生,且該貸款劉某、賈某某尚未清償完畢,其他外債均不能確定和童慶華已繼承的財產(chǎn)有關,且大部分外債系建襄城區(qū)××鎮(zhèn)××組宅基地上的房子所產(chǎn)生,該房產(chǎn)現(xiàn)并未分割,童慶華尚未繼承的遺產(chǎn)產(chǎn)生的外債,不應由童慶華承擔,故劉某、賈某某訴請證據(jù)不足,不能支持。童慶華辯稱理由成立,予以采信。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駁回原告劉某、賈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852元,減半收取1926元,由原告劉某、賈某某負擔。
本院認為:上訴人劉某、賈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要求被上訴人童慶華承擔其子賈耀明生前債務177586元。因經(jīng)法院生效判決確定,被上訴人童慶華繼承了其子賈耀明產(chǎn)權證號為樊城區(qū)字第00010894號住房一套六分之一的份額、和產(chǎn)權證號為樊城區(qū)字第00086256號住房一套六分之一的份額。對賈耀明生前與劉某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中,位于樊城區(qū)大慶西路115號的配電房一間和位于襄城區(qū)××鎮(zhèn)××組宅基地上的二棟二層樓房和一棟平房,因無產(chǎn)權證書,法院未予分割,故賈耀明生前財產(chǎn),并沒有全部由繼承人分割繼承,待全部遺產(chǎn)進行分割時扣除合法遺產(chǎn)債務,再由繼承人繼承,若尚未繼承的遺產(chǎn)不足于清償債務時,由繼承人在繼承遺產(chǎn)范圍內(nèi)承擔責任。因此,原審法院判決駁回劉某、賈某某的訴訟請求并無不當。
綜上所述,上訴人劉某、賈某某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952元,由上訴人劉某、賈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陳玉學 審判員 徐正道 審判員 高建平
書記員:袁曉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